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200例高位马蹄形肛瘘,其中男153例,女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及两组术创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手术方式更好和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使病人微创、痛苦小、愈合周期短、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了资源浪费及术后肛门变形功能障碍等弊端。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分段开窗中药线挂线引流 治疗 高位马蹄形肛瘘 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低剂量螺旋 CT技术和 X线胸片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106例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其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53例)与研究组( 53例)。其中,研究组给予低剂量螺旋 CT技术的诊断方式,对照组给予 X线胸片技术的诊断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技术之下的肺结核实际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检测精准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病理特征检测情况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 CT技术和 X线胸片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低剂量螺旋 CT技术检测的精准度更高,对病理特征的检测情况也较好,值得将低剂量螺旋 CT技术大力推崇并运用于临床之上。

  • 标签: 低剂量螺旋 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肺结核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9.10-2020.10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肛瘘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作为治疗措施。通过两组创面面积、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切口大小明显大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创口恢复时间与出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高位肛瘘患者进行医治时,肛瘘切除术协同挂线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挂线法 高位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54例早期肺癌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使用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8.15%,胸部X线诊断准确率为83.3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肺癌时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高于胸部X线,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数据,便于判断患者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肺癌 胸部X线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摄影中卧位与站立位对测量腰椎曲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抽取病例样本共5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2,均确诊为腰椎疾病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资料。所有对象均行X线摄影检查,检查时分别采取卧位和站立位。对比两种体位下相关参数、弓定点位置等测量结果及摄片时间,以评定效果。结果:统计显示,对比前凸指数、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Cobb角等参数结果,站立位均高于卧位(P<0.05)。两种体位对比弓定点位置结果的差异较小(P>0.05)。对比摄片时间结果,站立位短于卧位(P<0.05)。结论:X线摄影中卧位与站立位测量腰椎曲度时,站立位耗时更短,但二者各参数差异较大,无法互相代替,所以还需结合检查目的及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体位。

  • 标签: X线摄影 卧位 站立位 腰椎曲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伤口愈合时间次于实验组(P<0.05)结论: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挂线 高位肛瘘 口引流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埋线联合火龙罐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脾虚痰湿型肥胖患者合计5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分别25例, 对照组开展穴位埋线治疗,实验组结合火龙罐治疗,比较患者的减肥有效率、体脂率和血脂水平的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减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脂率和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火龙罐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埋线 火龙罐 脾虚痰湿型 肥胖 效果
  • 简介:摘要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象思维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对疾病治疗方法及药物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将自然现象与人体生理病理相联系,产生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分析了象思维在脾胃生理病理及治用药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探索新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象思维 中医脾胃病 生理病理 治法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按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男性大学生18名分成分为A/B/C,3组,A组在运动后给予按摩推拿,B组运动后不给予按摩推拿,C组为空白组,观察按对延迟性肌肉损伤相关的指数血清CK和血清T-AOC变化,并对A组和B组进行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评价。结果三组在运动前血清测量CK均为0,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推拿,B组运动后不采取推拿,运动后24h测量CK显示A组CK值明显小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48h测量CK显示A组CK值明显小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提示推拿对运动后疲劳恢复均有效,对血清CK的恢复优于自由活动休息方法;三组在运动前血清测量T-AOC均为0,A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推拿,B组运动后不采取推拿,运动后24h测量T-AOC显示A组T-AOC值明显大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48h测量T-AOC显示A组T-AOC值明显大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提示推拿可以增加总抗氧化能力;A组与B组在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立即按摩后,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的程度轻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24h,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48h,A组被试肌肉延迟性酸痛程度与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推拿对运动员疲劳恢复均有效,主要是对运动后血清CK和T-AOC的影响有积极作用,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按法 延迟性肌肉酸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消毒供应室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的100件医疗器械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件,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50件,予以PDCA循环管理。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消毒情况(手术器械包装、消毒液使用、消毒用品合格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通过生化和内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和社会环境有关。近年来,针刺胃肠作用机制调节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检索近5年来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整理总结其研究成果,以探讨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结果表明,针刺可调节大鼠脑肠肽的分泌,引起脑边缘系统的协同反应,调节血清分子代谢物和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表达。认为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是多通道的,调节脑肠轴功能活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还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消化和吸收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刺结合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法 消化科
  • 简介:【摘要】推广自然系统养生,造福伟大的中国人民。一代宗师金土皓博士历经三十多年的艰辛万苦,创立了自然风水学、五行相生起名和自然系统养生等“中华新绝学”,必将造福世世代代中国人、利益全世界。

  • 标签: 学科创新 自然系统养生 造福中华 利益世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鉴定中使用水试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本院购进的中草药29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鉴定,所分对照组予以先进仪器进行,而观察组(20例)采用水试,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鉴定平均时间、鉴定成本,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水试法 中草药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行危急值检验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更高;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及医疗干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抢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满意(95.00%)度较对照组的72.5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临床检验危急值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外敷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皮肤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平均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红肿程度、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药外敷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直接作用于患处皮肤,加速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提高治疗效果。中药外敷在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在皮肤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外敷 皮肤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其为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04例儿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年龄段将这104例儿童分为两组,年龄小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观察组,年龄大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对照组。对比这两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并通过Logistic回顾分析发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在餐后出现饱胀感、早饱感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但是观察组儿童出现呕吐、腹泻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上腹灼烧感以及上腹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家庭不和谐、饮食不规律、Hp阳性以及有家族史是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发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还要根据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2015- 2019 年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监测数据,以旗市区为单位,按现住址、已审核、发病日期、年龄、性别、职业选择病例;使用 Excel 软件将各项数据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分布在莫旗和鄂伦春旗地区;发病年龄集中在 40 ~ 54 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3.03∶1 ;主要发病职业为农民,占所有病例的 36.18% 。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病例 流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DVT形成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征象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AIPD)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AIPD男性患者27例作为试验组,普通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史、最大饮酒量、教育年限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微量元素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维生素B12异常与AIPD的发生密切相关,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PD男性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幻视和妄想,总胆固醇和维生素B12异常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生重点关注。

  • 标签: AIPD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