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意义。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6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间到基层部队的两个地理位置相近单位,对数量相等的官兵进行预防教育的 92 例 受检者。分 A 组和 B 组,均 46 例,行健康教育与常规指导。对比传染病预防效果和干预满意度。 结果: A 组的传染病发生率为 4.35% , B 组为 17.39% ;健康知识评分高于 B 组;干预满意度为 97.83% , B 组为 84.78% ( P < 0.05 )。 结论:为体检人员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传染病,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传染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小儿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致病原因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妊娠期感染等,其中遗传因素大约只占 8% 左右,而绝大部分是由环境因素而引起的,患儿会因此可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喘气、发绀,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 。一般情况在胎儿心脏一般在妊娠早期大约 7 周开始发育,若在此期间孕妇服用药物、遭受感染、吸入污染空气,都会导致患胎儿心脏发育不全,唯有得到及时诊断,才可帮助患儿得到有效的救治,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目前主要治疗为手术,能够帮助患儿恢复正常,但早期诊断对于患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 。随着医疗科技的持续发展,多种诊断小儿心脏病的仪器逐渐出现,其中超声心电图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仪器,它能够充分了解患儿病情,评价其心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了告知广大群众超声心电图是什么,本将细致讲解超声心电图在小儿心脏病的在诊断小儿心脏病的意义,详细内容如下:

  • 标签: 超声心电图 小儿心脏病 诊断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行苄星青霉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行卞星青霉素的患者 40 例,将随机分为 2 组,各 2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率,血压、疼痛程度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率、血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心率、血压波动情况、疼痛程度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小。经护理后,观察组出现 1 例晕厥,而对照组出现 2 例晕厥, 2 例心慌,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较低。 结论: 对行苄星青霉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有效维持其心率、血压稳定,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等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心理护理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动包药机的使用对于提高病区药房工作效率的积极意义。方法:我院药房 2017.12.1-20117.12.30时段实施常规药品调剂摆药, 2018.1.1-2018.1.30时段则通过自动包药机进行药物调剂摆药等工作,从此两段时间分别抽取 1000包药品进行检查,分别入组对照组及研究组。统计发药准确情况,发药耗时、每包药 平均所用时间。结果:研究组发药准确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且其发药耗时明显更短( P< 0.05),包药机包每包药的时间仅为人工包药时间 的近三 分之一。结论:病区药房工作中使用自动包药机可时使工作效率提高,并提升发药准确率。

  • 标签: 自动包药机 病区药房 工作效率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的治疗中的意义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象按照平均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5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小板功能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 、总有效率都比对照组高,血小板聚集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结论:进行血小板功能监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应该被更加重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功能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创伤性休克早期中,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则为延迟液体复苏,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时间上人数少于对照组,此外,在红细胞压积( HCT )上两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为( 22.75±2.16 ) % ,对照组则为( 16.99±2.15 ) % 。随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延迟液体复苏模式有利于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对凝血功能加强保护,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探索价值。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刻液体复苏 延迟液体复苏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于 ICU 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应用有效机制分析。 方法: 课题观察指标为笔者单位 ICU 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病例收集时间在 2017 年 11 月到 2019 年 11 月,共计 54 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均分 2 组,一组 27 例设为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一组 27 例设为实验组,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由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其于护患关系、专业技能、人文关怀等护理维度、护理不良事件指标上均异于参照组( P<0.05 )。 结论:人文关怀于 ICU 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导向,临床开展指导价值高。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