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临床常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发展成为确诊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总结我院2009年-2012年期间42胃肠道间质瘤病例报道。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两者合并感染的状况,分析其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门市羁押场所2011年的2443名吸毒者进行HIV、HCV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443名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人员占72.2%;最近一个月共用针具率为35.9%;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者占29.4%;该人群HIV抗体阳性率2.2%,HCV抗体阳性率为61.6%。结论该地区注射吸毒者的共用针具率和丙肝感染率较高。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该人群艾滋病及丙肝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和高危行为干预,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丙型肝炎 吸毒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短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正常率、AST正常率、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与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头孢替唑钠粉剂、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的3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唑钠、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的3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31%(36/39),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肺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中西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但其临床效果有限。随着对HCV的病毒复制机理和病毒编码的酶的晶体结构的进一步认识,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和NS5BRNA依赖的RNA聚合酶逐渐成为理想的抗HCV药物研发的靶点,成为有希望的药物疗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 NS5B 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已经有35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肠道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第一位的病原体。其次还有很多种病毒都会引起病毒性脑炎的发生。早期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流涕或腹泻,皮疹等。患儿经常以发热待诊,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皮疹等就诊。只有当患者出现抽搐、昏迷、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时才会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系统治疗护理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对疾病的转归起决定性作用,现介绍本人对患儿感染病毒性脑炎的观察护理体会。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6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特殊性的护理,在对照组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症状,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小儿肠道蠕动和缓解肠痉挛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轮状病毒肠炎小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小儿肠痉挛,和降低小儿肠道蠕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5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状况。结果16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通过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等治疗,1-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儿童 腹泻 轮状病毒 治疗
  • 简介:摘要LAMP(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等温扩增,反应灵敏、操作简单、产物易检测,此项技术已被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几种常见病毒检测项目中的应用。

  • 标签: LAMP 技术 原理 病毒检测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器官的损坏与脏器的病变,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肝细胞的损坏比较严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炎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我国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是比较高,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展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防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医生要治疗病人,必须先找出确切病因。如果是病毒作怪,现有的诊断性化验往往不够灵敏,从而无法检测出致病病毒。或者医生必须首先怀疑是哪种病毒引起症状,然后才能开具化验单予以确认。然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或许解决了这个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与抗生素使用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70例非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儿分别在使用抗生素后第3、7、10天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62%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1周内。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率最高,与幼儿及儿童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生素使用与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 标签: 抗生素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肠道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CT诊断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定性准确率为95.83%,且在明显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概率上,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肠道肿瘤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标本均行光镜检查,分析其中存在合并消化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在受检的55例GIST患者中,合并消化道癌的患者共计13例,占病例总数的23.6%,13例GIST合并消化道癌患者的间质瘤直径均为1.5~7.0cm之间,平均直径为3.3cm;并且其中有1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型,危险程度均表现为低或极低;在13例患者中,有10例是在胃部发现GIST,3例在食管发现GIST。结论GIST患者并发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的几率较高,为此,临床需高度重视GIST的早期诊断,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合并消化道癌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消化道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频点治疗对老年卧床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通过使用中频电治疗仪及单一服用清肠药物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大的增加了肠镜检查的成功率、降低了医疗风险、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在肠镜检查前使用中频电治疗能提高清肠效果。

  • 标签: 中频电治疗 老年 卧床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肥胖组)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正常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测量肥胖和正常儿童的BMI、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菌属的关系。结果肥胖组儿童BMI、LE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DP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及梭菌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和H'指数均低于正常组样本,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类肠道菌群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

  • 标签: 儿童肥胖 肠道菌群 指纹图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