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在急诊创伤镇痛中的相关临床治疗方案,为后期急诊科工作的开展加以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1,2组。其中实验组采用氯胺酮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治疗,参照1组对急诊创伤患者不做任何处理,参照2组采用传统镇痛药物吗啡或杜冷丁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安排相关临床管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观察指标为急诊创伤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0分钟后的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分值评估,并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窒息缺氧等并发症现象。对比三组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氯胺酮在急诊创伤镇痛中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镇痛药物吗啡或杜冷丁,且并发症少。结论使用氯胺酮治疗急诊创伤患者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疼痛感,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氯胺酮 急诊 创伤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素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单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剖宫产开始时间(T0),术后12小时(T1),术后24小时(T2),术后48小时(T3)血浆PRL含量,初乳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48小时(T3)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泌乳素(PRL)水平有明显差异,初乳时间也有提前。结论氯胺酮超前镇痛可提高血浆泌乳素水平,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

  • 标签: 超前镇痛 剖宫产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静脉全麻下喉罩辅助通气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为TCI及喉罩辅助通气组(TP组),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静脉全麻下,予喉罩辅助通气;对照1组(IVP组),间断静脉推注异丙酚和芬太尼,行喉罩辅助通气;对照2组为(L组),予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行表麻。观察三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血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镜检条件及镜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四方面的差异。结果麻醉满意度方面TP组和IVP组无明显差异,均明显优于L组;3组在进镜时均有一过性SPO2降低,但TP组恢复最快,且均在90%以上;血流动力学方面,TP组最平稳,IVP组波动大,L组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最明显;镜检条件评价TP及IVP组无明显差异,均优于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TP组最低,IVP组次之,L组最高。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静脉全麻下喉罩辅助通气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TCI 喉罩 无痛纤支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化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镇痛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6.5%,护理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61%,护理满意度为90%,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疼痛评分较低,疼痛缓解率较高,住院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显著。结论临床对骨科术后镇痛中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状况,而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术后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10月份在我院足月正常分娩的100例行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初产妇为观察组,100例未行硬膜外镇痛术的足月正常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结果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明显提高。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明显减轻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产程时间减少,降低剖宫产率,有益于广大孕产妇。

  • 标签: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 镇痛效果 产程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小剂量硫酸镁复合舒芬太尼在产妇早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在术后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在48h内分别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以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静息镇痛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差异不不明显,血清镁离子浓度减少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用药,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就可以相应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相比,对于术后恢复更加有效,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术后镁离子浓度下降程度。

  • 标签: 术后 静脉镇痛 产妇 早期恢复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法,对产妇分娩效果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年龄在20-30岁,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科禁忌症的足月初产妇56例孕妇的资料。结果56例产妇顺利分娩,缩短产时,能为孕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分娩过程,增加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阵痛效果好,可做到安全无痛苦,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产妇极少产生不良反应,对母婴安全有益。

  • 标签: 分娩 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硬脊膜外麻醉镇痛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组病人手术均使用硬脊膜外麻醉方法,研究组34例,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通过硬脊膜外管接上PCA泵,对照组病人34例,术后即拨除硬脊膜外导管,由病房护士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小时内情况。结果PCA泵的使用,方法简便,有其利弊,两组镇痛效果对照P>0.05。结论运用PCA泵,重点放在生命体症的观察,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需逐步完善。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镇痛 护理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硬膜外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易引起尿潴留,如果把握好拔尿管的时间,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因术后镇痛引起的尿潴留的发生。方法把在拔腰麻管3h前及拔腰麻管3h后拔尿管的患者对尿潴留发生的情况作观察比较。结果在拔腰麻管3h前拔尿管比在拔腰

  • 标签: 术后镇痛 尿潴留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实行顺产的60例顺产产妇分娩镇痛情况;选取未实行腰硬联合阻滞的30名产妇为对照组,实行腰硬联合阻滞的30名产妇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在生产疼痛程度、产程进展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进展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相较于不采用镇痛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使用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580例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较传统止痛方法效果更好更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康复。结论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 标签: 镇痛泵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产科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56例剖宫产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镇痛模式)与研究组(自控镇痛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每组各28例。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泌乳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泌乳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泌乳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自控镇痛泵 硬膜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对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31日产妇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产妇实行自然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行为神经评分、产妇视觉模拟(VAS)评分、母婴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行为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使用在分娩镇痛对新生儿无影响,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 产妇分娩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嘧啶在小儿核磁共振检查的镇静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核磁共振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水合氯醛,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嘧啶,比较两组患儿的镇定效果和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镇定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核磁共振检查的镇静护理中结合右美托嘧啶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小儿核磁共振检查 镇静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效果及作用。方法收集住ICU机械通气需采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45例患者,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后,少数患者刚开始血压有所下降但很快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给药速度和量及时间,是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镇静剂。

  • 标签: 咪达唑仑 机械通气 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镇静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术后4小时镇静有效率、8小时镇静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别是81.82%、86.36%以及9.09%,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镇静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情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提升护理疗效。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镇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镇静催眠类药物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和非苯二氮艹卓类等。20世纪初以来,巴比妥类药物是主要使用的镇静催眠药;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苯二氮艹卓类结构的药物问世,因其成瘾性小,安全范围大,逐渐替代了巴比妥类药物。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出现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新型结构的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镇静催眠药属于精神类药物,长期使用易使人产生依赖性,故其合理用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发展状况 合理用药 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