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护理中不同护理模式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50例小儿高热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96%与对照组80%相比有较大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显著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不同护理模式 小儿高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的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2018.1-10中间接诊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0例,改进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能够加速患者康复,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改进护理流程 应用价值 髋关节恢复
  • 简介:目的改良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方法,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单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囊放气,双日采用改良方法放气。结果改良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定时气囊放气过程中,适当调整抽气速度和容量,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气囊放气 不良反应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对肛肠疾病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度进行改善,并做以治疗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实施肛肠疾病手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围术期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度评分为(3.78±0.75)分,对照组为(5.22±1.23)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创面的愈合情况上看,观察组用时为(30.6±2.9)d,对照组则为(20.3±2.2)d,此外,在创面肉芽组织的正常生长率上看,观察组的正常率为97.1%(34/35),对照组则为82.9%(29/3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肛肠疾病手术患者缓解疼痛,促使创面的早日愈合,能够实现快速止痛的目的,并以此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护理 肛肠疾病 术后疼痛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选取2021.6-2022.6期间,本院接诊治疗的肾内科患者58例,按照随机分组,所有患者都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29),一组为观察组(n=29),前组,开展常规护理,后组,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指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基于数据统计可知,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79.31%(23/29),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6.55%(28/29),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坠床、给药错误等指标,分析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对照组,其风险发生概率17.0%(5/29),观察组,其风险发生概率为6.8%(2/29),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内科患者采取风险管理临床效果显著,降低风险出现概率,强化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肾内科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儿科患者100例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儿科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为50例。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和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护理文书记录、技术操作及病区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及技术对疾病的了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护理文书记录、技术操作及病区管理的完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促进护患关系,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优质护理 儿科常规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改进的措施和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5例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效果进行探究。结果:285例患者中有281里患者对于改进的护理方法表示认可和满意,同时有4例患者对于新式护理方法的各种仪器操作不够熟练或者存在意义,但是再整理护理过程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会差错,同时没有1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水平要求高,同时强烈的要求患者尊重自己的个人隐私。结论:对于心内科患者了解患者的特性和患者的护理特点和规律性等,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排班,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注重护理环节管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水平的要求,降低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改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脊柱外科实习生,采用数字表法均分,各30例,纳入实验组的实习生行优化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纳入对照组的实习生行传统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习生,实验组实习生实习成绩、满意度96.29%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化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优化 脊柱外科 临床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对肛肠疾病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度进行改善 ,并做以治疗分析。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实施肛肠疾病手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7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 VAS 疼痛度评分 为( 3.78±0.75 )分,对照组为( 5.22±1.23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创面的愈合情况上看,观察组用时为( 30.6±2.9 ) d ,对照组则为( 20.3±2.2 ) d ,此外,在 创面肉芽组织的正常生长率上看,观察组的正常率为 97.1% ( 34/35 ),对照组则为 82.9% ( 29/35 )。 结论: 采用 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肛肠疾病手术患者缓解疼痛,促使创面的早日愈合,能够实现快速止痛的目的,并以此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护理 肛肠疾病 术后疼痛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联合蚕食清创法在低温烫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低温烫伤患者80例列入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京万红药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新型敷料联合蚕食清创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反应、创口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

  • 标签: [] 新型敷料 蚕食清创法 低温烫伤 创口愈合时间
  • 简介: 目的促进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方法根据临床带教特点自行设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手册,带教老师根据手册的各项要求带教护生并记录;在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后,将手册提交医院总带教老师审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相关带教老师与护生本人。结果使用管理手册3年来,教师的各项带教项目质量明显提高,评价优良率≥94%;护生实习后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手册有利于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管理及持续改进。

  • 标签: 教师 临床实习 质量控制 手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风险护理 临床 应用效果 。 方法: 将我院感染科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感染科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风险护理和常规护理。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38%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7.09%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有差异。 结论: 风险护理方法效果明显 , 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护理 感染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择取 于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 68 例,病患纳入时间自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根据护理内容不同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则同时强化健康教育。经干预后组间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 研究组病患 HAMA 、 HAMD 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认知度、 SF-36 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率 97.06% 显著高于参照组 82.35% , P<0.05 。 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疾病认知及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冠心病 认知度 情绪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3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实验组采用食品交换法实施强化干预,对照组为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期为12个月。通过问卷测试及监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饮食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营养知识掌握较好,其FBG、PPG、HbAlC、TG、TC、LDL—C的控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体重下降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有所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调节血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社区 糖尿病 饮食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的: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资料调研、对比研究、Delphi法、优序图法、加权加法、加权乘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CN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试运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构建了包含3个层次共36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经检验证明,利用此评价指标体系所评价的结果是可信的.结论设计科学可行的研究路线、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是成功建立指标体系的关键.

  • 标签: 构建 加法 乘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研究方法 证明
  • 简介:目的探讨对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指导的效果。方法对60例出院后首次门诊血糖复查增高患者,通过访谈、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方式进行饮食、运动、遵医用药等跟踪指导。评价指导前、指导6月后患者的遵医行为、糖尿病自我监测控制指标。结果指导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明显改善,指导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踪指导能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延缓疾病发展。

  • 标签: 糖尿病 院外管理 跟踪指导
  • 简介:以护士职业素养与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新评价标准,构建中职护理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学习态度、课业、社会活动、学习发展轨迹6个一级指标,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其中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采用自设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和《综合能力核查表》进行评价.在中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形成性评价,实现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教育 护理 评价 教育 形成性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信息化监测系统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ICU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有无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分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在应用信息化监测系统后,通过各项基本指标感染指数的对比,多重耐药菌检出感染率由67.8%下降至32.2%,人工气道、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下降为0.24‰、0.72‰、0.00‰,ICU综合感染率由6.48%下降至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在临床中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