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专案改善在降低黄体酮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理专案改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注射疼痛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硬结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专案改善 黄体酮 硬结 疼痛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经桡动脉采血不同按压方式对患者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分组的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按压方式A(直接压迫)、按压方式B(压迫绷带)和按压方式C(压力贴敷物)三个实验组。实验结果显示,按压方式B和C在减少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绷带的包扎和压力贴敷物的应用均能有效控制出血。而按压方式A的止血效果相对较弱。这些实验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优化采血过程,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本研究结果还为经桡动脉采血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经桡动脉采血 直接压迫 压迫绷带 压力贴敷物
  • 简介:总结24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乳糜胸患儿的护理。对此类患儿除加强常规监护外,强调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液变化情况,术后1周后引流量仍持续增多,或已减少进食后又增多,或引流液呈乳白、乳黄或浑浊状均及时做胸液检测.以及早排除或诊断乳糜胸:给予戒脂或低脂中链甘油三酯饮食,做好静脉营养输注护理,正确执行各项降低腔静脉压力的措施并做好红霉素胸腔注射的护理配合。本组患儿22例痊愈出院、无复发,2例乳糜胸愈后因重症感染败血症、DIC死亡。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先天性心脏病 乳糜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桐叶烧伤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6例PCI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穿刺处皮肤青紫消退时间和穿刺部位肿胀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NR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3d后,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NR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桐叶烧伤油湿敷能有效缓解PCI术后穿刺部位疼痛及肿胀,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穿刺 复方桐叶烧伤油 血肿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7)。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穿刺部位并发症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护理中风险护理的应用及与静脉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静脉炎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穿刺部位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经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和记录。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利用风险护理措施对静脉炎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进行护理,能够使静脉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出现静脉炎的概率大幅降低,同时风险护理的医护人员具有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部位护理 风险护理 静脉炎相关性
  • 简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均是由电子计算机断层(CT)与核素示踪原理相结合的技术[1].示踪剂为核素,核素与不同的标记药物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需静脉注射才能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靶器官进行扫描成像.本研究对2009年1~6月在我院ECT室做骨扫描检查的360例患者分别应用注射器直接静脉注射和连接静脉输液针注射核素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优劣,为探求一种较为快速、安全、有效注射核素的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核素示踪 静脉输液针 直接注射 注射器 CT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赛肤润在预防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药物治疗致皮肤反应好发部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EGFR-TKI药物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涂抹赛肤润,比较两组皮肤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Ⅱ级及以上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发皮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接受EGFR-TKI药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赛肤润可有效减轻皮肤反应发生率,控制的皮肤反应程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赛肤润 非小细胞肺癌 皮肤反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术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但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比单纯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更高,其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亦要比无糖尿病者高。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也较正常人差,易渗血、出血,出现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肾衰等。若患者术后血控制血糖不佳,导致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迅速升高,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情况,对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及饮食的护理,提出解决方法,工同行借鉴。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冠心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部位选择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诊治的尿毒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均伴有肾性贫血,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n=53)给予给予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组(n=53)给予鹰嘴(肘关节伸侧部区域)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12周后的Hb、HCT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80 例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第1个疗程, 第2个疗程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重点部位护理 淋巴瘤 化疗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的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感染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就诊的微创手术治疗的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感染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实施常规护理的病例共52例,作为参照组。实施预防性护理的病例共计52例,作为预防性护理组。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预防性护理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同参照组的123.08%比较更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封包(消肿止痛包)热敷技术对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穿刺部位消肿止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以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消肿止痛。比较两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有效率与疼痛(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封包(消肿止痛包)热敷技术对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穿刺部位消肿止痛,效果良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封包 热敷 冠脉造影 支架植入 穿刺部位 消肿止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运用五指关节法进行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提高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和规范轮换率,降低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抽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我院我科需要注射胰岛素的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9—11月5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试验组,接受五指关节法指导。评价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及规范轮换行为达标率、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五指关节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腹部注射轮换,可降低胰岛素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和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行为达标率。

  • 标签: 五指关节法 胰岛素注射 注射部位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1例肝硬化并发脾静脉血栓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根据循症护理方法选取科室1例肝硬化并发脾静脉血栓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进行个案护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评价。结果: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部位、按压时间可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1例肝硬化并发脾静脉血栓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预防皮下硬结出血。

  • 标签: 循证护理 低分子肝素钠 注射部位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