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布托啡用于剖宫产术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妊娠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组(B组)及芬太尼组(F组),均选择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麻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後分别给予布托啡9mg及芬太尼0.9mg分别用0.9%N.S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用于术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镇静评分法Ramesay评分法,观察两组病人术後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术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後4h内两组VAS评分有显着差异,B组优于F组。两组术後各时间段的镇静评分:B组高于F组,其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术後48小时以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观察表明,布托啡与芬太尼均是安全的镇痛剂,用于剖宫产的病人术後的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且布托啡用于剖宫产术後静脉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 标签: 布托啡诺 芬太尼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
  • 简介: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终止16-28周妊娠的流产情况。方法对100例孕16-28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一天二次,连服三天,第四天上午行利凡100mg羊膜腔内注射,B组直接行利凡100mg羊膜腔内注射。结果A组孕妇服药后宫颈成熟度及一次性引产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而引产的总产程、24小时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则明显低于B组.结论口服米非司酮72小时后,配伍利凡羊膜腔注射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能更进一步促进宫颈成熟及子宫收缩,明显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和宫颈裂伤率,有利于流产的成功。

  • 标签: 利凡诺 米非司酮 配伍 中期妊娠引产 胎盘胎膜残留 宫颈裂伤
  • 简介: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继诺氟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新型氟喹酮类合成抗菌剂,为氟喹酮的G7位用3-甲基哌嗪基取代的衍生物.1999年12月其口服和静注制剂首次在美国、墨西哥和波多黎各获得许可并上市.在美国其商品名为tequin[1].1998年底申请在中国作I期临床研究.国内也相继研究开发了加替沙星的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文就其构效关系、体内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标签: 加替沙星 构效关系 抗菌活性 药代动力学 药物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喹酮类药物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左氧氟沙星的价值展开研讨。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剂量地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方法: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选取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分别给予低剂量和高剂量地孕素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更高,痛经评分和非经期下腹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地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地诺孕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喹酮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药学干预,观察该种干预方法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的喹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药学干预组与非药学干预组,分别采用药学干预和非药学干预,对比两种干预方法效果。结果:(1)药学干预组和非药学干预组医师对用药知识了解率、患者耐药发生率、喹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对比中,药学干预组分别是95.23%、7.93%、6.34%,非药学干预组分别是77.77%、25.39%、20.63%,(x2=18.535,p=0.000),结果有差异。(2)药学干预组和非药学干预组药学干预满意度对照中,药学干预组为92.15±10.65(分),非药学干预组为81.14±9.33(分),(t=7.53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喹酮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药学干预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nRH-a分别联合地孕素、曼月乐环、屈螺酮炔雌醇片(I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管理中的疗效分析与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2例)与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的观察组(32例),观察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慢性牙周病患者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慢性牙周病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运用布托啡复合丙泊酚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对象是于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118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进行对照、实验组组别的划分,每一组别涵盖患者59例。在参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方式,在实验组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布托啡复合丙泊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后不良反应率、麻醉前后血压指标,探究布托啡复合丙泊酚是否适用于麻醉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苏醒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患者,且麻醉后血压指标较参照组患者更为平稳,表示为P

  • 标签: 布托啡诺 丙泊酚 无痛胃肠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2例)与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的观察组(32例),观察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慢性牙周病患者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慢性牙周病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同时测定静脉镇痛液中盐酸氯胺酮、盐酸曲马多、丁溴东莨菪碱、氟哌利多、咪达唑仑与氯昔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日本D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旬.05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1:79)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结果盐酸氯胺酮、盐酸曲马多、丁溴东莨菪碱、氟哌利多、咪达唑仑与氯昔康分别在40~400mg/L,8—800mg/L,0.5~100mg/L,0.5—25mg/L,4~80mg/L与4—400mg/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01.1%、100.4%、99.5%、98.3%与9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2%、0.67%、0.95%、1.23%、1.72%与0.78%。结论本方法方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盐酸氯胺酮、盐酸曲马多、丁溴东莨菪碱、氟哌利多、咪达唑仑与氯昔康配伍检测的方法。

  • 标签: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氯胺酮 曲马多 东莨菪碱 氟哌利多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74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G-)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罗美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出的256株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并用标准菌株进行监控,以NCCLS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结果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酮类药物有55%以上的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外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其他3种药物,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76%~33.33%.结论G-杆菌对氟喹酮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现象,医生应不断参考本地区细菌耐药变化,最大限度发挥氟喹酮药物的作用.

  • 标签: 氟喹诺酮 革兰阴性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布托啡与芬太尼展开治疗,分析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把2017年09月份至2018年09月份的11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方式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之中有57例。研究组采用布托啡展开治疗;参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降低,但是其HR和氧合指数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AP则是研究组的数据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对比没有意义,即P>0.05,但是在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数据是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经过比对后具有临床不均衡性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而言,采用布托啡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预后各项指标的数据,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托啡诺 芬太尼 重症胰腺炎 预后分析
  • 简介:头孢米钠为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作用点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显示很强的亲和性,不仅抑制细胞壁合成,并与肽聚糖结合,抑制肽聚糖与脂蛋白结合以促进溶菌。在短时间内显示很强杀菌力,低于最低抑制浓度(MIC)也有杀菌作用,具有广谱、耐酶、抗厌氧菌、杀菌力强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实验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米钠的含量并对其在甘油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进行观察分析.

  • 标签: 头孢米诺钠 稳定性 测定 甘油果糖注射液 注射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布托啡对老年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拔管期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1组、B2组、B3组和C组,各30例。B1组、B2组、B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缓慢注入布托啡0.01、0.02、0.03mg/kg,C组于同一时间点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比较麻醉诱导药物静脉注入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导管时(T3)及拔除导管后5min(T4)时的各生理指标。记录拔管时(t0)及拔管后5min(t1)、10min(t2)、20min(t3)时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不良反应。结果在T3时,B2组与B3组血糖、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低于C组和B1组(P<0.05)。在T2~T4时,B2组与B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C组和B1组(P<0.05)。B2组t1、t2时OAA/S评分(2.20±0.63)、(1.30±0.48)分低于其他三组(P<0.05)。B2、B3组术后躁动发生率(6.7%、0)低于C组和B1组,B3组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嗜睡、头晕发生率(20.0%、13.3%、30.0%、30.0%)高于C组和B1、B2组(P<0.05)。结论0.02mg/kg剂量的布托啡可以使老年患者苏醒平稳,拔管期应激反应降低,术后镇静适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布托啡诺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拔管期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探究不同剂量布托啡复合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2018年 03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 6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标号,随机平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 30例。 结果:术后12h、 24h的高剂量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6.67%)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26.67%),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高剂量的布托啡复合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也十分可观,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布托啡诺 芬太尼 全身麻醉患者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布托啡在痔瘘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布托啡组:n=30):布托啡8mg、托烷司琼4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F组(芬太尼组:n=30)芬太尼0.8mg、托烷司琼4ra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1mL,锁定时间30min)。结果布托啡组与芬太尼组相比,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尿潴留、瘙痒发生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布托啡用于痔瘘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痔瘘术后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布托啡诺 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