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00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HIV(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验结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本院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其血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血HBsAg阳性19例、抗HCV阳性2例、抗HIV阳性1例、梅毒抗体阳性5例,共占比27.00%(27/100),其中女性低于男性(p60岁的梅毒抗体阳性者最多。消化科占比40.74%(11/27)、普外科占比25.93%(7/27)、肿瘤科占比18.52%(5/27)。结论:临床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加强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输血治疗 HBsAg 抗HCV 抗HIV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凝血功能检测,实验组给予血栓弹力图技术检测。结果: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检测时间方面,实验组数据为(340.01±53.03)ml、(1.02±0.13)U、(0.88±0.14)U、(1.31±0.14)h,对照组数据为(702.75±143.08)ml、(2.02±0.43)U、(1.62±0.21)U、(1.88±0.22)h;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4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技术检测应用于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检测时间,提升输血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技术 产后出血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选取90例产后出血患者展开研究,结合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比例分组,其中比例1:1的45例患者是观察组,比例2.5:1的45例患者是对照组。结果:输血1d后观察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APTT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1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大量输血治疗时,应按照1:1比例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产后出血 大量输血 比例 血浆 红细胞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护士在为患者实施头发清洁护理时使用的洗头器需要低头才能洗头,会使不能长时间低头的患者产生不适感,并且体积较大不能根据患者的需求移动位置,较为不便,同时因为患者低着头护士也没有办法很好的观察患者的面色,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可以不需要患者低头且可以随意移动的洗头器解决了以上的问题。该洗头器包括洗头皿、背衣,洗头皿内设有洗头腔,洗头皿的底部有与洗头腔连通的出水管,洗头皿的侧面连接有背部连接件,方便患者将背衣背在背上。该洗头器方便了患者站着或坐着洗头,不需要再将头低着,护士可以很好的观察到患者的面色更安全,移动也方便,可以带给患者更好的体验感。

  • 标签: []穿戴 洗头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出现的的不良反应,为今后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46例患者平均分为组 1和组 2,分别给予血浆置换疗法及血浆免疫吸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都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控制工作。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 自身免疫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报告 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 A 免疫吸附时发生低钾血症的个案及护理 。使⽤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时,治疗前对患者评估⾄关重要。安全、有效、规范的评估、操作和护理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需要多学科护理人员共同配合,通过全面观察护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通过该病例的护理关注点为临床应用蛋白 A 免疫吸附发生低钾血症的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蛋白 A 免疫吸附治疗 低钾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血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式,对照组采用聚凝胺法,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阳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更高,输血不良反应明显更少,P<0.05。结论: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效果理想。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配血 预防 输血反应 效果
  • 简介: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diisocyanate,简称TDI)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树脂和聚氨酯泡沫,而广泛用作墙体绝缘材料、密封地板、卫生间等处,并且一些家具也含有此类物质。甲苯二异氰酸酯属于低毒类有机化合物,但在所有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中却是毒性最大的一种,是公认的工业致敏原。

  • 标签: 甲苯二异氰酸酯 细胞氧化损伤 修复作用 小鼠骨髓 室内空气污染物 聚氨酯泡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用于自身免疫性反复流产治疗的价值。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反复流产患者,选取时间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共计102例。将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1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激素水平改善结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流产率、足月产率、胎儿存活率与抗心磷脂抗体清除率评估比较,治疗组流产率在两组中更低,足月产率、胎儿存活率与抗心磷脂抗体清除率在两组中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HCG、孕酮与雌二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CG、孕酮与雌二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CG、孕酮与雌二醇比较,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比较,治疗组21.95%,对照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用于自身免疫性反复流产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患者流产率降低,足月产率与活产率均获得提高,抗体清除有效,雌激素水平获得改善,且不良反应未增加。

  • 标签: []小剂量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自身免疫性反复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罕见药品不良反应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甲巯咪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诊治的全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介绍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可从识别药物不良反应,优化治疗方案和开展随访监测方面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可优化治疗方案,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甲巯咪唑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研究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方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血清抗Clq、Anu—A、抗核抗体(ANA)、抗dsDNA、ANCA、抗Sm。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在活动性LN组血清抗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的概率为63.6%,而无一例抗Clq抗体和AnuA同时阴性。相反,在非活动LN的SLE对照组患者无抗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LN组抗Clq、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SLE疾病活动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活动LN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活动IN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结论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均与LN有关,可以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N及疾病活动检出率。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C1Q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隧道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45例(46眼)青光眼台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隧道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24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术后视力<0.1者2眼(4.34%)0.1—0.5者:8眼(60.87%),0.6-1.0者16眼(34.78%)术后跟压平均为14.69±5.26mmHg,仅1例跟压高于正常,药物可控制。结论改良隧道巩膜瓣存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降压疗效好等优点。

  • 标签: 隧道式巩膜瓣 白内障 青光眼 手术方法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药效作用时间窗。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AE-盐水组、EAE-咪唑克生第1~7天给药组、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从EAE建模开始予腹腔注射咪唑克生(2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至发病第15天处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情况、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EAE-盐水组比较,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大鼠发病率均下降,临床症状均减轻,潜伏期延长,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而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炎症性髓鞘脱失病理学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中枢神经系统内IL-17表达减少,而IL-10表达增加(P〈0.01)。结论:咪唑克生对大鼠EAE的有效作用时间窗在实验大鼠免疫诱导后第8~14天(发病初始期),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胶质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急性期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期给予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和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性胰腺炎 护理
  • 简介:强迫症为常见的精神病之一。临床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治疗常常是疗程长而疗效不佳。森田疗法为一老的治疗方法,安全且简单易行。此例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充分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实施此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合治疗 森田疗法 强迫症 家庭 门诊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和将其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纳入研究的资料是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采取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予以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显著高于试管法的阳性检出总计率,P

  • 标签: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身免疫性习惯流产患者,分析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07~2021.07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n=60),并基于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一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另外一组接受在此基础上接受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分娩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分娩孕周时间长、分娩成功率高、流产率低、分娩失血量少(P

  • 标签: 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分娩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癌患者实施焦点心理护理联合参与饮食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胃癌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62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31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焦点心理护理联合参与饮食干预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营养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得分实施对比。结果:护理前负性情绪得分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胃癌护理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分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焦点心理护理联合参与饮食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营养水平与生活质量,患者的负性情绪得以改善。

  • 标签: 胃癌 焦点式心理护理 参与式饮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性肝炎病人使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时的价值。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78例免疫性肝炎病人,选择掷骰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实行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依照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免疫性肝炎病人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时,可优化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值得后期推广。

  • 标签: 双环醇 异甘草酸镁 免疫性肝炎
  • 简介: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药物分析课程 探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