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9年重庆市武隆县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的实证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测度了样本农户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技术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加强农户与企业的联合经营、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 标签: 天保工程区 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 简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提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得到更多重视。利用"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的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而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公众对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知道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35%;公众了解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最为普遍的途径是社区宣传和电视广播,而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较少;公众主体特征对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的认知程度具有相应影响。建议根据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单位性质、环保意识等差异性影响,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 标签: 林木绿地认建认养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认知水平
  • 简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河北、湖南、福建3省林区41个村、290户林农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样本的比重超过60%,林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已成为常态。河北保定林农的流动受个人禀赋影响较大,对家庭因素不敏感;湖南邵阳、福建三明林农的流动多受家庭因素影响;农林业经营情况对3个地区林农的流动影响均较大。针对林区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现实状况,认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用科技实现规模效应及培育社会支持体系等是实现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劳动力 流动 影响因素 林区
  • 简介:利用2010年在浙江省遂昌县9个行政村抽取的20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各种因素,运用Probit模型验证了各影响因素与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借款用途、劳动力人数、家庭支出和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因素。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户 林权抵押贷款 信贷需求 PROBIT模型
  • 简介:由于气候变化会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它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了解贫困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掌握他们所采取的适应措施,识别影响他们采取适应措施的重要因素,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澜沧江这样一个已经历了较明显气候变化的贫困地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问卷访谈搜集了较详细的村级和农户级数据。通过一般描述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受访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对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生计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受访家庭已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农户家庭采取适应措施的数量跟家庭的人力资本、接受的相关培训和社会资本等因素显著相关。基于上述发现,建议政府今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 标签: 气候变化 适应性 澜沧江地区 泊松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