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简介:川东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发育台内海槽、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相带,其中环海槽发育的台地边缘相带贯穿整个川东地区并绵延数百公里,是寻找生物礁滩型气藏最有利的相带。以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为例,可将其划分为礁基、礁核、礁顶、礁前和礁后等诸亚相,其中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亚相为礁核和礁顶亚相,储集岩主要为礁滩相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在地震剖面中利用丘状杂乱反射和气烟囱效应可对礁相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控制礁型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优质礁相储层的基础,而裂缝则大大提高了储层的孔、渗性。
简介:威斯康星大学由詹姆斯一迪梅希奇JamesDumesic)博士带领的研究人员于2012年6月6日宣布,开发出从生物质生产乙酰丙酸和GVL的另一途径,使用γ-戊内酯(GVL)作为溶剂,使用双相反应系统,可用于纤维素解构,生产乙酰丙酸和蚁酸,它们可再转化为生物燃料。他们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RSC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中。该双相系统操作在428K下,可使乙酰丙酸和蚁酸达到高产率(为70%),并致使纤维素完全溶解。GVL溶剂可抽提大部分乙酰丙酸(〉75%),乙酰丙酸随后可藉助于碳负载的钌锡(Ru-Sn)催化剂转化为GVL。用于纤维素转化的这种方法无需从溶剂中分离最终产品,因为GVL产品就是溶剂。此外,这种方法避免了固体胡敏素物种在纤维素解构反应器中的沉积,使这些物种可被收集,并可供其他加工方案使用。
简介:针对三湖地区第四系疏松砂泥岩薄互层,着重分析了该区生物气"有储层、谁控藏"的勘探难点,并认为,在有利于岩性气藏发育的八大斜坡区寻找低饱和度岩性气藏,关键在于定量预测气藏成藏单元及其主控因素的非均质性。文中以地震资料为核心,以测井、地质、测试动态资料为约束条件,将二维地震道网格化,并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岩石物理三维随机模型,从而获得对含气异常较敏感的岩石物理属性体。分析该属性体产气、产水的阈值区间以建立气水识别模式,进而对岩石物理属性三维模型进行流体置换,得到网格化的气水单元分布模型及地震成藏单元,最终得到生物气藏可能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钻探结果表明:应用地震成藏学指导下的横波岩石物理模拟技术预测天然气藏三维分布,效果明显,适用性强,其创新思路值得推广。
简介: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21)/w(nC22)值和w(nC21+nC22)/w(nC28+nC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mN/m降低至26.81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剂可使高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可在中渗(200mD)及低渗(50mD)条件下使高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性能稳定,可使高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苛,世界各国对可生物降解润滑油的研制与应用也更加重视。在设备润滑领域,传统润滑油主要关注的是润滑油能否减少机器零部件间的摩檫,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的目的。对于可生物降解润滑油而言,除了与传统润滑油基本一致的润滑要求外,润滑油对环境,尤其是对土壌、水和空气的影响也非常重要[1]。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重要传动形式,齿轮的加工水平和承载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象征,齿轮的应用与齿轮油的润滑保护密不可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齿轮箱体积不断变小,导致齿轮的工况更为苛刻,因此,S品质齿轮油的研制与应用势在必行。面对齿轮油品质不断升级的要求和严格的环保法规,可生物降解齿轮油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