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两家定点医院2018—201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1 326份,通过一代测序确定病原体,检测范围包括甲型流感病毒(FluA)及其5个亚型、乙型流感病毒(FluB)、鼻病毒/肠病毒(HRV/E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的4个亚型、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冠状病毒(HCoV)的4个亚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并结合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26例病例的总阳性率为72.93%,其中单一感染841例,混合感染126例。病毒阳性率排前三位的是FluA(43.97%)、ADV(9.20%)、HRV/EV(7.16%)。病毒在5~13岁组的阳性率最高,为80.00%。HRV/EV(P<0.01)、HBoV(P<0.01)、RSV(P<0.01)、ADV(P<0.01)、HCoV-OC43(P<0.01)易发生在混合感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年龄、病原体有关。FluA、ADV、HRV/EV是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反应机体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变异性,以往 RDW多应用于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 RDW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多因肺先天性发育不良、肺实质性病变等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约为 0.2%,病死率高达 10%。因此,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预测 PPHN发生发展、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红细胞分布宽度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应用价值
  • 作者: 李宣霖 刘文瑞 何雯青 谢洋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发生率,为规范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和病例系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等相关数据,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软件对中医证候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横断面研究13篇、病例系列研究5篇,共计2 139例患者。对横断面调查研究的分析显示,在混杂因素的识别、控制及分析方法准确性上风险偏倚较高,在结局指标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描述不清楚;对病例系列研究的分析显示,整体风险偏倚较小,但缺乏评估纳入患者全面性的描述。对纳入的18篇文献中病位与病性证素一致的中医证候进行合并,共整理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33种,其中发生数≥50例、发生率≥10%以及有统计学意义〔指95%可信区间(95%CI)不跨越无意义线0〕的中医证候有10种,分别是寒湿阻肺证(469例、发生率28.2%、95%CI为5.9%~50.6%)、湿热蕴肺证(247例、发生率32.1%、95%CI为10.7%~53.6%)、疫毒闭肺证(228例、发生率28.9%、95%CI为12.5%~45.2%)、肺脾气虚证(202例、发生率22.1%、95%CI为9.5%~34.7%)、湿毒郁肺证(180例、发生率41.2%、95%CI为18.4%~64.1%)、湿阻肺脾证(81例、发生率56.3%、95%CI为48.1%~64.4%)、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CI为25.3%~36.9%)、湿阻肺胃证(70例、发生率13.4%、95%CI为10.4%~16.3%)、热毒闭肺证(55例、发生率16.9%、95%CI为8.3%~25.5%)、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CI为2.7%~24.8%)。亚组分析显示,横断面研究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医证候有6种,分别为寒湿阻肺证(200例、发生率20.9%、95%CI为12.6%~29.2%)、湿热蕴肺证(221例、发生率41.8%、95%CI为9.4%~74.2%)、湿毒郁肺证(120例、发生率41.4%、95%CI为8.6%~74.3%)、肺脾气虚证(115例、发生率19.2%、95%CI为6.8%~31.7%)、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CI为25.3%~36.9%)和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CI为2.7%~24.8%);病例系列研究有3种,分别为疫毒闭肺证(133例、发生率44.0%、95%CI为24.5%~63.4%)、肺脾气虚证(87例、发生率38.7%、95%CI为32.3%~45.0%)、湿毒郁肺证(60例、发生率40.6%、95%CI为29.3%~52.0%)。结论2019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较广泛、复杂,主要中医证候有寒湿阻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湿毒郁肺证、湿阻肺脾证、邪热壅肺证、湿阻肺胃证、热毒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10种,可为新冠肺炎中医辨证规范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 证候 单组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确诊的HH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信息,完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判定及胃镜下表现分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H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2=88.140,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58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51例)、痰湿质(45例)、阳虚质(27例)、阴虚质(21例)、平和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8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129.753,P<0.05),其中肝胃郁热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对应;脾胃湿热证与痰湿质对应;脾胃虚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对应;气郁痰阻证与血瘀质、气郁质对应;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对应;胃镜下表现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123.189,P<0.05),其中无食管炎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对应;反流性食管炎A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B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C级无明显对应关系,D级与阴虚质对应。结论HH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多见,且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疝,食管裂孔 体质 医学,中国传统 中医证型 胃镜检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诊治的 103 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分析,采集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对获得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耐药性。 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 103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73 例( 70.87% ),革兰氏阳性菌 30 例( 29.13% );革兰氏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高;革兰氏阳性菌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 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临床用药治疗需注意合理用药。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相关肠道菌群分布变化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46例,以是否并发慢性肾脏疾病为依据,分为T2DM组(25例)与DKD组(21例)。另于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肠道菌群分布及变化、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 IL-8)、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并分析肠道细菌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DKD组>T2D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6±9.71)vs(20.94±6.55)vs(8.55±2.21)ng/L,(30.64±10.17)vs(21.31±6.38)vs(8.91±2.25)ng/L,(418.15±12.44)vs(325.23±11.62)vs(279.41±9.46)μmol/L, P<0.05];DKD组、T2DM组的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16±1.28)vs(5.54±0.84)(P<0.05)]。三组乳酸杆菌数、酵母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双歧杆菌数、真杆菌数比较:DKD组<T2DM组<对照组[(5.73±0.35)vs(7.38±0.67)vs(9.88±2.73),(7.95±0.74)vs(9.04±0.86)vs(10.06±0.66), P<0.05];三组大肠杆菌数比较:DKD组>T2D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0.43)vs(10.51±0.34)vs(9.89±0.52), P<0.05]。Pearson分析显示,双歧杆菌数与TNF-α、IL-6、IL-8、hs-CRP均呈负相关(P<0.05);真杆菌数与TNF-α、IL-6、hs-CRP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数与TNF-α、IL-6、IL-8、hs-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KD患者肠道细菌分布和数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有异常表现,且二者密切相关,关注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或可为慢性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阴道微生态分布特点及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58例为研究组(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另选同期42例单纯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B组患者接受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A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分析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分布特点,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念珠菌阳性、阴道清洁度为3~4度、无或少量乳酸杆菌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滴虫阳性、BV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A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0%,优于B组患者的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差、念珠菌感染增多,乳酸杆菌量减少,而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分布特点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质量核查方法,为我国IMRT剂量质量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中国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调强放射治疗聚苯乙烯固体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靶体积处方剂量,剂量限制在400 cGy,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剂量限制在200 cGy,静态机架,能量6 MV X射线,对IMRT固体模体,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照射后的TLD和胶片邮寄至IAEA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选择加速器多,物理师水平较高的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治疗计划的创建、勾画、照射TLD和胶片的程序与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相同。照射后TLD和胶片邮寄至外部核查组(EAG)测量和估算。结果按IAEA要求,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为±7.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2%和0.8%,符合要求。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6%和-1.0%,符合要求。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在0~10.6%和-0.6%~20.9%范围内。按IAEA要求,二维剂量分布3 mm /3%通过率应≥9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为100%,结果优秀。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加IAEA验证方法研究结果:胶片测量与TPS计划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在45.0%~100.0%范围内。结论TL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质量核查,胶片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质量核查,方法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便于邮寄,数据准确可靠,适合在我国放射治疗机构大范围开展质量保证核查。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免冲洗胶片 靶体积 危及器官 二维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一种68Ga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亲和体显像剂68Ga-1,4,7-三氮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马来酰亚胺(MAL)-半胱氨酸(Cys)-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HER2:342亲和体(GGGRDN-ZHER2:342) (简称68Ga-MZHER),探讨其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方法采用"一步法"对多肽NOTA-MAL-Cys-GGGRDN-ZHER2:342进行68Ga标记,得到68Ga-MZHER,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及体外稳定性。取ICR小鼠24只,注射68Ga-MZHER 1.85 MBq,并于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分别处死(每时间点6只),获得主要器官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行microPET动态观察68Ga-MZHER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建立HER2阳性的卵巢癌SKOV-3荷瘤裸鼠模型8只,于68Ga-MZHER注射后30、60和120 min时分别进行静态显像;预先按体质量10 mg/kg注射未标记Cys-ZHER2:342后30 min,再注入68Ga-MZHER,60 min后采集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另取正常小鼠6只进行安全性研究。结果68Ga-MZHER合成时间约15 min,标记率>90%,放化纯>95%,室温放置120 min放化纯仍>95%。ICR小鼠生物分布示68Ga-MZHER主要经肾排泄,在其他组织中清除较快;注射后15 min肾摄取为(106.36±15.74) %ID/g,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最高达(145.15±28.04) %ID/g (60 min),120 min后降至(86.12±22.75) %ID/g。探针在小鼠体内血液药代动力学分布符合二室模型。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示SKOV-3移植瘤清晰可见,与本底对比度良好。注射68Ga-MZHER后30、60和120 min,SKOV-3移植瘤的摄取分别为(11.26±0.50)、(12.27±1.13)和(12.65±0.89) %ID/g;注射后60 min,阻断后的SKOV-3移植瘤对探针的摄取为(1.25±0.28) %ID/g。安全性研究表明,小鼠注射68Ga-MZHER后30 d,健康存活,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8Ga-MZHER制备方便、体外稳定性好、药代动力学性能良好、显像性能优良且安全,这有助于探针的后续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卵巢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小鼠,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沙市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1月长沙市参加宫颈筛查的113 838例已婚妇女进行HPV感染检测和基因型分型。结果HPV总阳性率12.04%(13 709/113 838),高危型HPV基因感染较高的亚型分别是HPV-52、58、16、68、18;低危型HPV基因感染较高的亚型分别为HPV-6、11,其中高危型占94.99%(16 009/16 853),低危型占5.01%(844/16 853)。HPV阳性感染单一感染为主,感染率为80.65%,双重感染率为16.16%。13 709例HPV感染妇女中细胞学异常发生率为26.70%(3 660/13 709),宫颈病变发生率为15.10%(2 070/13 709)。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缺乏对HPV-68高危亚型的覆盖。结论长沙市女性宫颈HPV的感染率为12.04%,主要感染的基因型为HPV-52、58、16、68、18,主要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缺乏对HPV-68高危亚型的覆盖。

  • 标签: 宫颈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方向OCT (D-OCT)观察并分析正常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分布及随年龄、性别及解剖部位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且经常规检查受检眼无异常者及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应用Cirrus HD-OCT仪5线高清单线扫描模式对黄斑区进行水平、垂直扫描,所有受检眼瞳孔直径>6 mm。操作方法参考威斯康辛医学院机构审查委员会提供的D-OCT操作标准。探测光于距瞳孔中央约1.5~2.0 mm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入射,得到倾斜且清晰显示Henle纤维层(HFL)的图像。人工标记HFL上界、下界及外界膜。以黄斑中心凹为中点向外,水平和垂直径线上以150 μm为间隔测量并记录多个位点ONL与HFL+ONL厚度。比较不同解剖部位、不同年龄及性别者ONL厚度。年龄对ONL的影响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对ONL的影响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入组67名67只眼。其中,男性27名27只眼,女性40名40只眼。平均年龄为(39.97±16.98)岁;男性、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8.48±15.33)、 (40.98±17.7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2,P=0.562 )。年龄<20、20~39、40~59、≥60岁者分别为11、22、22、12名,并据此分为A组、B组、C组、D组。按解剖部位,中心凹ONL厚度最厚,其后随离心率增大,厚度逐渐降低。水平扫描,鼻侧0.90 mm、颞侧0.75 mm处ONL/ONL+HFL值最低,分别为36.1%、38.3%。垂直扫描,下方0.75 mm、上方0.90 mm处ONL/ONL+HFL值最低,分别为36.2%、35.6%。A组、B组、C组、D组受试眼中心凹ON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ON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受试眼ONL厚度较女性厚,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常人中心凹ONL厚度最厚,距中心凹越远,ONL越薄;随年龄增长,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ONL厚度逐渐变薄;男性ONL厚度较女性厚。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正常人 外核层 Henle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6 759例心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ANC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6 759例患者中558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8.26%(558/6 759),其中382例为核周型(p-ANCA),占68.46%(382/558),176例为细胞质型(c-ANCA),占31.54%(176/558)。ANCA阳性患者中抗MPO及抗PR3抗体阳性者共69例,明显低于抗其他靶抗原抗体阳性患者(489例),二者之比为1∶7.09。ANCA阳性患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69.35%(387/558),肺间质病变发生率为64.52%(360/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组[40.51%(2 512/6 201)和33.17%(2 057/6 201)]。结论针对靶抗原MPO及PR3抗体的检测法不能代替IIF法检测总ANCA,否则会造成严重漏诊,及早检测ANCA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分布特征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豆付元卫生室的4 721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出志贺菌株。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按比例选取271株志贺菌株,采用多重梯度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毒力基因,Kirby-Bauer琼脂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分析耐药性年度变化趋势。结果4 721份粪便标本中志贺菌检出率为20.69%(977/4 721)。977株志贺菌共分为2群13种血清型,福氏志贺菌占77.79%(760/977),宋内志贺菌占22.21%(217/977),每年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呈交替变化。271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志贺菌肠毒素(Shigella enterotoxin, shET) -1+、shET-2+、侵袭性质粒H抗原(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ipaH)+、侵袭相关毒力基因(invasion-associated locus, ial)+,占84.04%(179/213);宋内志贺菌为shET-1-、shET-2+、ipaH+、ial+,占46.55%(27/58)。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27、7.232、6.039、4.764、6.809,均P<0.05)。98.52%(267/271)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志贺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均低于宋内志贺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866、14.868、83.036、68.534、14.738,均P<0.01)。结论2008年至2017年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志贺菌每年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血清分型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不同。大多数分离菌株产生了多重耐药,且不同血清型的志贺菌耐药谱不同。

  • 标签: 志贺菌属 血清分型 抗药性 儿童 毒力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菌尿症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月12月3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菌尿症组(192例)和有症状尿路感染组(95例),分析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血清降钙素原、尿白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结果287例患者共检出细菌323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8.92%、158/323)、肺炎克雷伯杆菌(7.12%、23/323)、屎肠球菌(12.07%、39/323)和粪肠球菌(4.64%、15/323)为主。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40.68% vs. 53.66%)、阴沟肠杆菌(9.32% vs. 3.41%)和屎肠球菌(18.64% vs. 8.29%)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 = 0.025,χ2 = 4.915、P = 0.027,χ2 = 7.559、P = 0.006)。287例患者尿微生物培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46.20%(73/158)、51.27%(81/158)、55.70%(88/158)和57.59%(91/158)。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4.55%(18/33)、71.79%(28/39)、94.87%(37/39)、97.37%(37/38)、97.44%(38/39)和97.44%(38/39)。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白细胞异常比例(57.81% vs. 87.37%)、尿白细胞计数中位数(35.70个/μl vs. 547.6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346、P < 0.001,Z = -9.246、P < 0.001)。ROC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尿白细胞的Cut-off值为261.34,95%CI为0.78~0.89。无症状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率(50.52% vs. 80.00%)、抗菌药物使用率(61.46% vs. 91.58%)以及使用天数中位数(4 d vs. 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067、P < 0.001,χ2 = 28.253、P < 0.001,Z = 7.110、P < 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尿白细胞数对无症状菌尿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无症状菌尿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标签: 脑卒中 无症状菌尿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长期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肾脏科38例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导管更换组和封管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3株,革兰阳性菌31株,占72.09 %;革兰阴性菌12株,占27.91%。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药率均为0,但对部分常用药物耐药率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低。导管更换组治愈率为88.9%,封管组治愈率为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封管和原位更换导管均是治疗CRBSI安全、有效的方案,临床上可视情况选择。封管治疗易操作,可作为常规首选方案,更换导管可作为补救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有限的血液透析通路。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 ICU科患者血源性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全自动血培养仪( BacT/ALERT 3D)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仪( VITEK2 Compact),对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在 ICU科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对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 108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470株,占 43.2%;革兰阳性球菌 428株,占 39.3%;真菌 190株,占 1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 MRCNS的检出率为 93.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MRSA的检出率为 67.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 68.01%和 72.00%。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超过 70%。结论 我院 ICU科患者开展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血培养 ICU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骨吸收区对股骨头内应力分布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4例(155髋),男77例,女17例;年龄(39.90±10.45)岁(范围18~64岁)。依据是否含骨吸收区将患髋分为有骨吸收区组和无骨吸收区组,比较两组ARCO分期的差异。在无骨吸收区组选取1例ARCOⅡ期髋关节,模拟5、7、10、14、18、23 mm六个不同直径大小的球形骨吸收区,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人在慢速行走时的髋关节负重,观察分析股骨头不含骨吸收区以及含不同直径大小骨吸收区时坏死区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和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的最大应力值。结果有骨吸收区组67髋,其中ARCOⅡ期17髋、ARCOⅢ期50髋;无骨吸收区组88髋,其中ARCOⅡ期58髋、ARCOⅢ期30髋。有骨吸收区组ARCOⅢ期比例(74.6%,50/67)明显高于无骨吸收区组(34.1%,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P=0.000)。有限元应力云图显示在骨吸收区的上方存在应力集中区;有骨吸收区组的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94±1.78)MPa,高于无骨吸收区组的(5.01±0.35)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26)。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头内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平均应力以及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应力值与骨吸收区直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骨吸收区可增加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骨吸收区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骨吸收区周围可产生应力集中区,加速股骨头塌陷。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质吸收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评估NIPT的临床应用。方法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阅片过程均按操作常规进行;同时结合将(培养至7 d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4℃冰箱保存种细胞的方法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可达到仅穿刺一次即培养成功的效果。统计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例数及种类,预测应用NIPT检测可能的检出率及漏诊风险。结果1 342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108例,检出率为8.0%,其中36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不具有临床表型;另72例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包括21-三体39例、18-三体9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部分单体或三体4例、三倍体2例。结论以不良妊娠史者、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为第一指征者,胎儿染色体异常种类多不在NIPT检测范围内,故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超声胎儿结构异常为指征者,将有36.4%的染色体异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者,除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外,胎儿多为21、18号等染色体数目异常,在介入性产前诊断资源不足、孕妇有羊穿禁忌证或拒绝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情况下,可慎用NIPT技术进行检测,但在NIPT前应当充分告知孕妇其检测范围的局限性及漏诊风险。

  • 标签: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NIPT 冷"休克"M期羊水细胞 传代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方法:选取本院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收治胆道感染患者共 9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患者入院确诊后均需经穿刺抽取胆汁后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耐药性检验。分析本次研究纳入患者胆汁中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结果:经分析患者胆汁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后可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粪肠球菌为常见病原微生物类型,占比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及阴沟肠杆菌则具有一定占比,其他病原微生物均较为少见,总体占比以革兰阴性菌较高;经耐药性检测后可知,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等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则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及庆大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未检出耐药。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可引发胆道感染,但以前者较为多见,需在明确患者病原微生物类型后合理选取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胆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锥体束CT建立中国人群腭中缝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点分期方法,并研究该分期个体生理年龄的分布情况,探索该分期方法应用于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1076例样本,其中,女性675人,男性401人,年龄6.0~20.9岁。观察其锥体束CT影像的水平位腭中缝区域,归纳生长发育中形态特征并建立分期方法。统计该分期方法与个体生理年龄的频数与比例分布。结果(1)中国人群腭中缝形态特点分期共5期,其中第4期分为4s1与4s2两个亚期。(2)6.0~10.9岁,女性1~2期占81%,男性1~2期占87%。11.0~12.9岁3期占比最大,为60%。13.0~13.9岁3~4s1期占比最大,3期占比超过4期(女:3期46%而4s1期38%,男:3期54%而4s1期36%)。14.0~14.9岁者仍为3~4s1期占比最大,但4s1期超过3期(女:3期29%而4s1期54%,男:3期26%而4s1期56%)。15.0~20.9岁者中女性5期者占94%,男性5期者占90%。结论依据本研究建立的腭中缝形态特点分期方法,13.0~14.9岁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适应证患者治疗前有必要加拍锥体束CT以明确腭中缝骨化闭合状态。

  • 标签: 腭中缝 形态特点分期 闭合 生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