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L,B组为(93.7±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骨均呈现骨性融合,疗效突出。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椎结核 经前路病灶清除 单钉棒固定术 疗效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1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53.2岁.合并腰椎不稳11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2例,巨大椎间盘突出症2例.均为单节段L3/4节段2例,L4/5节段8例,L5/S1节段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5±1.1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5±1.13)分和(1.15±0.3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椎旁肌剥离少、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退行性疾病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TIL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0.3±4.5)岁,随访24m,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术中出血量(200±2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2)d,手术时间(150±20)min。术后12dVAS下降[(7.5±1.1)vs(4.3±1.4),P〈0.01],ODI下降[(53.9±10.2)%VS(43.5±8.4)%,P〈0.01]。术后随访24m,VAS持续下降至(2.0±0.9),ODI下降至(27.1±7.9)%。椎间植骨获骨性融合率96.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神经根管减压是重点,改良TLIF技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 标签: 老年人 椎管狭窄 减压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断层显像与同机定位CT进行图像融合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有不同种类骨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135例,进行常规全身骨显像,当发现不确定性脊柱病灶后,再选择病灶为中心进行低能量定位CT的局部骨断层显像,并进行融合图像,评估其在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局部骨断层和同机定位CT的灵敏度均显著低于融合图像(P<0.05),局部骨断层图像诊断特异性显著低于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P<0.05),局部骨断层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显著低于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P<0.05),局部骨断层和同机定位CT的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融合图像(P<0.05).结论骨断层显像与同机定位CT进行图像融合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骨断层显像;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脊柱骨转移性病变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ImagefusionbybonetomographyandcolocalizationwithCTondiagnosisofspinalmeGtastases.Methods135casesofpatientswithdifferenttypesofbonecancerinourhospital,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bonescan,andthenselectedfocusasthecentertocarryoutthelocalbonefaultimaging,andtoevalu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CTindiagnosisofspinalbonemetastases.ResultsThesensiGtivityoflocalbonefaultandcolocalizationofC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T(P<0.05).ThespecificityoflocalbonetomographywassignificantlylowGerthanthatofcolocalizationCTandImagefusion(P<0.05).ThepositivepredictivevalueofLocalbonetomographydiagnosi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olocalizationCTandImagefusion(P<0.05).ThepositivepredictivevalueofcolocalizationCTandlocalbonetomograph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imagefusion(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imagefusionofbonetomographyandcolocalizationwithCTondiagnosisishigherenoughforsettingassupplementarydiagnosticmethodKeywordsBonetomography;CT;Imagefusion;Bonemetastasis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后方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P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融合时间以及同时间中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有着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PLIF,TLIF的操作更为简单,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经后方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失稳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TLIF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率等指标。结果本组25例患者的伤口均属于Ⅰ期愈合,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99.54±5.1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47.29±27.43)mL,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2个月后患者的椎间体融合均为良好,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为(11.94±4.78)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为(27.35±3.12)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优17例,良7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0%)。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60例,选取的60例患者均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CT扫描检查,用相关软件将60例颅底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与CT扫描图像融合,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价,包括肿瘤的信号、密度、轮廓、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较高,经检验,和单纯的核磁共振图像比较,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在各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各方面均具有更大的优势,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高准确率,将CT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MRI图像融合技术 颅底肿瘤 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肥胖患者LDH的临床资料。患者BMI均≥28kg/m2。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MIS-TLIF组(30例)与PLIF组(32例)。术前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差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疼痛VAS评分、ODI、JOA、血清CK水平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PLIF组相比,MIS-TLIF组手术时间较长[(154±54)minvs(103±31)min,t′=4.489,P〈0.01],但术中出血量较少[(134±20)mLvs(357±43)mL,t′=26.350,P〈0.01],术后引流量较少[(48±13)mLvs(375±26)mL,t′=61.730,P〈0.01],术后卧床时间较短[(4.8±1.3)dvs(8.7±2.9)d,t′=6.760,P〈0.01]。与PLIF组相比较,MIS-TLIF组术后第1、3、5天血清CK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1),术后第3天及3、6个月MIS-TLIF组腰背痛VAS评分低(P值均〈0.01),术后3、6个月MIS-TLIF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6个月MIS-TLIF组JOA评分增加(P值均〈0.01)。PLIF组有3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其中感染1例;MIS-TLIF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MIS-TLIF术式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又可以减少术后腰背痛及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肥胖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1.7)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足踝部畸形有所纠正,疼痛得以缓解或消失,植骨均融合。按AOFAS足踝功能评价系统评分,术前平均(40.3±1.5)分,术后平均(73.6±2.1)分。结论运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能有效治疗患者病痛。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炎 肱骨近端板 植骨 踝关节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与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治疗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术式不同把其分成单纯开窗组和椎间融合组,其中单纯开窗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而椎间融合组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随访4~15个月后,通过JOC评分,其中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而单纯开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0%,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开窗组(P<0.05)。结论应用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单纯开窗髓核摘除 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 椎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