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克唑替是一种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和/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损伤是克唑替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转氨酶水平升高,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致命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氧化应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克唑替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肝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等。应用克唑替前,须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暂时(再次使用时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 标签: 酶抑制剂 药物毒性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克唑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帕病毒病(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 标签: 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病 果蝠 流行病学 暴发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埃克替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2 d后,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埃克替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埃克替,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同时给予阿美替。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 d后颈部肿块缩小,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转移 埃克替尼 疾病超进展
  • 简介:摘要马尔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双相型真菌,可引起全身播散性马尔菲青霉菌病(PSM)。儿童PM感染多见于有免疫缺陷的宿主,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肺组织胞浆菌病、肺结核或侵袭肺曲霉病等。播散性的PSM进展快,并发症多,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诊断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标志物、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目前尚未有标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主要的一线用药包括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等。现就儿童PM感染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马尔尼菲青霉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曼匹克病C型是一种胆固醇转运障碍引起的脂质贮积病,为NPC1或NPC2基因突变所致。因发病年龄不同,分为5型,分别为新生儿型、早期婴幼儿型、晚期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差异。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肺浸润、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和痴笑猝倒。该病确诊依赖于发现NPC1或NPC2基因致病性突变和(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菲律宾菌素染色显示胆固醇异常分布。目前该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体上预后仍较差。麦格司他可延缓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时间,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尼曼匹克病C型 肝脾肿大 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 麦格司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瘤在临床上很常见,一般预后不佳,中位生存期约3个月。因为有血脑屏障,普通化疗药物一般难以进入脑内,治疗以放疗为主。莫司汀(ACNU)是亚硝脲类抗脑瘤药物,可以穿透血脑屏障。我院放疗科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计使用莫司汀配合放疗治疗30例脑瘤病例。

  • 标签: 盐酸尼莫司汀 临床观察 脑瘤 治疗 血脑屏障 化疗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可可视喉镜应用于困难气道插管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8月—2017年8月39例困难气道插管插管病人,使用视可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的病人选取为A组。采用普通喉镜进行选取为B组。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成功耗时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次数、成功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情况。结果插管耗时比较A组较B组耗时少(P<0.05)。A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B组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情况比较,A组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P<0.05)。结论视可可视喉镜应用于困难气道较普通喉镜插管需要的时间短、创伤小,简单有效

  • 标签: 视可尼可视喉镜 困难气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麦角林片治疗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治疗的80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麦角林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头痛患者采用麦角林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尼麦角林片 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前恶性实体瘤的化学治疗主要依靠细胞毒性药物.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不能区分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因此针对性差,治疗有效性不高,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产生耐药性,而且毒副作用严重,病人的依从性差.目前,恶性实体瘤的化学治疗已达到了一个平台期,需要具有新机制、高效抗肿瘤活性和更好耐受性的药物才能进一步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吉非替尼 细胞毒性药物 恶性实体瘤 口服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卡地平”、“高血压急症”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ISI、EMbase光盘数据库、CBMdisc、CNKI、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卡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Meta分析方法,运用RevMan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地平在降低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与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这两方面的效果均好于硝普钠[MD=0.63,95%CI(0.25,1.01),P=0.001;MD=0.35。95%CI(0.15,0.56),P=0.0007],而与乌拉地尔、拉贝洛尔、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硝普钠[OR=0.55,95%CI(0.38,0.8),P=0.002],与拉贝洛尔、乌拉地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尼卡地平 高血压急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曼-匹克病(Niemaoh-Pickdisease,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sphingomyelinlipidosis),属先天性糖脂代谢异常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全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目前至少有5种类型。由于该病发病率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我科收治1例NPD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尼曼-匹克病 护理
  • 简介:1例17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伊马替400mg,2次/d,治疗约4个月无效,后改用达沙替70mg,2次/d。约1个半月后,患者开始出现发热(39.2℃),之后出现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给予吲哚关辛栓50mg,3次/d塞肛和地塞米松2.5mg静脉滴注,患者疼痛减轻。因病情需要,患者继续服达沙替,再次出现疼痛,给予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

  • 标签: 达沙替尼 肌痛 骨痛 关节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镇静药氟马西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可疑为药物中毒的昏迷病人,可试用氟马西注射。如果用药后有效,基本上可肯定是苯二氮卓类药中毒;否则可基本排除,或至少可认定苯二氮卓类药在中毒中不起主要作用。

  • 标签: 镇静药 氟马西尼
  • 简介:摘要晚期胃癌目前无明确有效治疗手段,现报道1例安罗替治疗晚期胃癌病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 标签: 胃肿瘤 安罗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