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在溴甲烷面临禁用的情形下,探讨新熏蒸剂甲酸对松材线虫的处理效果,可以科学地评估甲酸的使用前景。【方法】采用松材线虫分离液和带疫松木段,设置甲酸5个剂量梯度、5个处理温度和5个处理时间,测定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及CT值。【结果】在25℃下处理3、6、12、24、48h,甲酸对松材线虫的Lc50分别为2.63、1.60、0.99、0.41、0.20mg·L-1。温度对毒力有显著影响,在10~29℃,随温度升高,甲酸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降低,19和29℃下,1.85mg·L-1甲酸处理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3%和100%。甲酸熏蒸12h内,能完全杀灭木段中的松材线虫。在23℃下处理6和12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到99%时,甲酸的cr值分别为453.94和424.14mg·h-1·L-1。【结论与意义】甲酸可用于松材线虫的检疫处理。

  • 标签: 甲酸乙酯 松材线虫 熏蒸
  • 简介:研究了3种枝状地衣乙酸提取液对水霉病主要病原菌两性绵霉菌丝的体外抑菌效果。菌株分离自河流水体,经培养、形态观察及ITS区序列测定比对,鉴定为两性绵霉Achylabisexalis。结果显示枝状地衣黑穗石蕊、中国树花、地茶的乙酸浸提液均对两性绵霉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均为800mg/L;在供试浓度为3200mg/L时,3种地衣提取物均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

  • 标签: 枝状地衣 乙酸乙酯 两性绵霉 抑菌作用
  • 简介:【背景】烟粉虱作为世界性的多食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已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对烟粉虱解毒酶和靶标酶活性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生化方法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5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6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被抑制;1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12、48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2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d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3、12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8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1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受到抑制。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GSTs活性的诱导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80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24和48h,GST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其余各处理在任何时段GSTs活性均被激活而高于对照。辣椒碱各浓度处理对烟粉虱体内AChE活性的诱导存在时间效应,各处理均在处理后48h对AChE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结论与意义】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的解毒酶CarE和GSTs、靶标酶AChE活性具有明显影响,且存在剂量或时间效应,这可为辣椒碱在生物农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辣椒碱 烟粉虱 入侵昆虫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酶同工酶酶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酶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为准确地将酶同工酶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以及进行快速的菌种区分、鉴定,本试验对10个黑木耳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胞内酯酶(EST)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间亲和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期同一菌株同工酶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20d诱导的同工酶谱可有效区分、鉴定各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d的酶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亲和性试验结果相一致。

  • 标签: 黑木耳 培养时间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亲和性
  • 简介:分析了20株链格孢菌的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将酶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0株链格孢菌在37%的相似系数处明显分为大孢子组和小孢子组;大孢子组在52%的相似系数处分为6组,每组代表1个种,小孢子组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与形态分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酶同工酶电泳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反映种间的微小差异,适用于链格孢属真菌的种级分类,可作为传统形态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链格孢属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分类
  • 简介:【背景】联苯菊是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除虫菊素的一种仿生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联苯菊酯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是我国出口果蔬、茶叶中残留较严重的农药之一。微生物降解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的绿色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富集驯化,从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分离能够降解联苯菊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联苯菊的降解菌株BF-3。菌株BF-3为革兰氏阳性菌,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在联苯菊质量浓度为100mg·L^-1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MSM)中呈现s型生长,7d后对联苯菊的降解率达到87.9%。单因素试验表明,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7.0、30oC,初始菌株D600am=1.0。【结论与意义】蜡状芽孢杆菌BF.3能够有效降解联苯菊,在环境中联苯菊残留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联苯菊酯 降解菌 鉴定 生物修复
  • 简介:[背景]高效氯氟氰菊和噻虫嗪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方法]在室内测定了0.25g·L-1高效氯氟氰菊微囊悬浮剂和0.01%噻虫嗪胶饵对红火蚁的毒力。[结果]高效氯氟氰菊微囊悬浮剂对红火蚁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触杀时间短,致死量大,具备毒力传导作用;噻虫嗪胶饵能通过虫体间交哺传导毒力,室内防治整巢红火蚁效果可达93.50%以上。[结论与意义]这2种药剂都具有有效防治红火蚁的潜力。

  • 标签: 红火蚁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嗪 毒力测定
  • 简介:目的分析连翘苷(FS)对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脏细胞并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和脂多糖(LPS)以及不同浓度40、80、160μg/mL的FS共培养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T和B淋巴细胞的吸光度变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FS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24h和48h后细胞增殖和存活率明显提高,诱导时间延长至72h后FS明显抑制细胞转化;低浓度FS对LPS诱导脾脏B淋巴细胞24h后细胞增殖和生存率显著提高;FS促进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分泌NO;FS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TNF-α,中浓度FS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TNF-α而高浓度反而抑制其分泌。此外,FS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影响,对细胞NO分泌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FS可能通过影响小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 标签: 连翘酯苷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增殖 分泌功能
  • 简介: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低温、不同缓化方式处理后的侧耳属(Pleurotus)不同栽培种12个菌株进行酶(EST)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不同,缓化方式对于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但低温并没有使其酶酶活力完全丧失。

  • 标签: 低温处理 侧耳属 同工酶
  • 简介: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 标签: 白菜 黑斑病 孢子萌发 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
  • 简介:[背景]目前,在农林业害虫治理中,化学防治法占有主导地位.然而,在农药的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杀虫效果,忽略了其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生产中常用的杀虫剂溴氰菊用丙酮配制成500、1000和1500倍液,当温室中培育的烟草幼苗长至9叶1芯时,在第9片叶上轻轻涂抹杀虫剂(100μL),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蓝四唑和愈创木酚法等,测定药后24h烟草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溴氰菊可导致烟草幼苗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SOD、CAT、APX、GPX活性降低,且随着药剂浓度增大,下降幅度升高.其中,1500和10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显著,5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结论与意义]溴氰菊500~1500倍液对烟草具有生态安全性,不会造成其氧化胁迫反应.

  • 标签: 溴氰菊酯 烟草 丙二醛 抗氧化酶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对甘油三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144例SARS患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发病后的变化;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SARS-CoVN蛋白,连续给药9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SARS患者的甘油三和总胆固醇含量随发病时间有升高变化(P〈0.05),在发病40d前后甘油三和总胆固醇含量超标的病例数占本时间段内的病例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且超标的含量也明显升高。SARS-CoVN蛋白使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含量在39和51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21和39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RS-CoVN蛋白可以升高小鼠的甘油三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其升高最为明显的时间段与SARS患者的甘油三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时间段基本一致。由此推测,SARS-CoVN蛋白可能是促使SARS患者发病后甘油三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冠状病毒 N蛋白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目的:研究塞米松棕榈酸、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IL-1)、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塞米松棕榈酸、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取中药涂抹方案.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MMP-3、TIMP-1水平、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MMP-3、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MMP-3、TIMP-1、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塞米松棕榈酸、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MMP-3水平,升高TIMP-1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腔内注射 膝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 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