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元对话当代伊斯兰国家艺术左上绘画11号1996年(巴基斯坦)斯鲁特·阿齐兹左下七天的孪生子1994年(土耳其)塞哈特·凯拉兹右下向曼德猎手致敬1997年(马里)阿波多拉耶·科奈特多元对话当代伊斯兰国家艺术...

  • 标签: 多元对话 伊斯兰国家 巴基斯坦 土耳其 孪生子 绘画
  • 简介:由云南大学姚继德教授和李荣昆、张佐等著的《云南伊斯兰教史》一书,于2005年6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云南伊斯兰 伊斯兰教 史出版
  • 简介:本文认为柯尔克孜族人民于17、18世纪才信奉伊斯兰教,时间不长,但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对柯尔克孜文化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柯尔克孜文化也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议学者们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 标签: 伊斯兰教 柯尔克孜文化 文学 民间故事 语言 伊斯兰文化
  • 简介:六、元末之前泉州的伊斯兰教(一)元末之前泉州伊斯兰教的基本持续不断发展泉州不仅是我国传人伊斯兰教较早的一个城市,也是我国内地少有的一座自伊斯兰教传人后就大体保持持续不断发展态势从而在宋元之际就达到鼎盛的城市。这之中,自然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原因。对其作有说服力的概述,本文尚难做到,只能零散的试举以下15条供深入研究时参考。

  • 标签: 伊斯兰教研究 泉州 宋元之际 说服力 元末 城市
  • 简介:本文从文明史的角度对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建筑学等方面揭示了伊斯兰文明对科学的贡献;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比如哲学、史学、文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等,伊斯兰文明也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最后的结论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在过去,它们难以分离;在现在,它们还是相互依存。

  • 标签: 伊斯兰教 科学 文明
  • 简介: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期(汗国形成—1260年)出现了统治者倾向伊斯兰教的现象,为萌芽时期;中期(1260年—1334年)陆续有可汗皈依伊斯兰教,为发展时期;末期(1334年—1370年)西部突厥化蒙古贵族和东部秃忽鲁帖木儿以后诸汗皆信奉伊斯兰教,为完成时期。本文还就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萌芽、发展和完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证。

  • 标签: 察合台 汗国 伊斯兰
  • 简介:伊斯兰教正信中最重要的教理之一是: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埃及著名历史学家艾哈迈德·艾敏所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有一段论述,是对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的一个很好的解释。他写道:“伊斯兰原是‘和平’之意,同‘战争’、‘仇恨’是相对的。《古兰经》中说:‘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逊而行的;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

  • 标签: 伊斯兰教 才能 蒙昧 《古兰经》 历史学家 和平
  • 简介:3月7日,出席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20多位伊斯兰教界代表委员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应邀前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座谈。座谈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认真听取了协会领导介绍的中国穆斯林代表团首次访问台湾的情况汇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展的“解经”和教务指导工作2005年度朝觐工作情况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两会 全国政协会议 2005年 休息时间 代表委员
  • 简介: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在宗教文化的差异和影响、印穆两大教派利益冲突以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民族主义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宗教信仰与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极为广泛地动员了广大穆斯林民众参与巴基斯坦运动。

  • 标签: 印度 伊斯兰教 民族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 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马丽蓉教授的新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沿着从霸权到话语霸权再到认同的逻辑思路,辅以对西方“东方主义”心理状态的分析,对西方霸权语境之下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对于以中东为核心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争夺和控制是西方霸权的重要体现,霸权必然发展为对话语权的争夺以获得话语霸权,从而形成以妖魔化伊斯兰为特征的“遮蔽的伊斯兰”。霸权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是深层的认同政治的表现,如何在文明对话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认同重构,则是当前包括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内的各大文明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

  • 标签: 霸权 话语霸权 认同政治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永嘉学派的经济思想在浙东实学中最具系统性,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既是其地域经济文化的产物,可参见拙作《叶适经济思想研究》

  • 标签: 学经济 实学 思想研究
  • 简介:松筠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垦荒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提出改革原屯田的经营方式,兴修水利,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2)丰富的商贸思想:提出“训商如训农”的主张,倡导公平互利,诚实守信,强调以法制规范商贸活动;(3)救荒抚困的经济调节思想:提出一系列救荒抚困的主张,其中,重调查,防患于未然和“役以牧放”等积极主动的扶贫思想更为可贵

  • 标签: 松筠 垦荒屯田 训商如训农 救荒抚困
  • 简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为了充分把握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开展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大讨论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它不但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基础建设环境等,更重要的还需要良好的思想环境。

  • 标签: 经济发展环境 投资环境 自治区 信用环境 基础建设 法制环境
  • 简介: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苣林,号苣邻,晚号退庵,又称退庵居士。梁章钜祖籍长乐江田,后迁居福州。梁章钜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荆州知府,历任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梁章钜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深受家学影响。他从祖父梁天池继承了朴学,从父亲梁翼

  • 标签: 梁章钜 经济思想 清代 海上运输 水利建设 盐课
  • 简介:李达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中共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介入中国经济研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与纯粹的经济学家不同,李达的经济学研究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并与其哲学研究密不可分,同时李达的经济学研究对李达本人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 简介:刘少奇的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值得高度重视。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通过搞好合作经济搞好市场流通;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明确提出生产关系应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极力主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较早提出要进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以上各种经济思想,既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来源之一。

  • 标签: 刘少奇经济思想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 简介:刘少奇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稳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尊重经济规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全面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等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与列宁经济思想之间的中间环节,是马列主义经济思想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 标签: 刘少奇 邓小平 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