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对胆管细胞癌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胆管细胞癌细胞系人胆管上皮癌细胞(HUCCT1)和人胆管癌细胞(RBE),构建siRNA-710、siRNA-551和siRNA-2021这3个siRNA,使用脂质体3000(lipo3000)转染试剂将siRNA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STAT3的表达的干扰效果后选择siRNA-551进行后续实验。siRNA-551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结果siRNA-551能够显著降低胆管细胞癌细胞中STAT3的mRNA(Messenger RNA)和蛋白质表达。HUCCT1和REB胆管细胞癌细胞转染siRNA-551后,STAT3干扰组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水平[(74.49±0.96)%、(91.08±5.32)%]低于对照组[(100.00±5.52)%、(100.00±2.82)%,F=62.20、6.57,P<0.05]和NC组[(90.99±1.87)%、(99.74±4.71)%,F=184.57、4.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组细胞凋亡率[(15.68±1.79)%、(11.30±0.67)%]高于对照组[(6.97±0.76)%、(6.12±0.37)%,F=60.01、138.40,P<0.05]和NC组[(9.21±0.63)%、(6.22±0.21)%,F=34.77、1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CCT1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3±0.07、0.16±0.02)低于对照组(0.62±0.34、0.35±0.15,F=3.78、4.90,P<0.05)和NC组(0.59±0.07、0.47±0.39,F=37.46、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B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2±0.11、0.80±0.08)低于对照组(0.51±0.11、1.89±0.13,F=11.39、151.69,P<0.05)和NC组(0.60±0.34、1.46±0.48,F=3.39、140.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胆管细胞癌细胞中的STAT3表达具有抑癌的效果。

  • 标签: 胆管癌 转录因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小干扰RNA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Krüppel样因子4(KLF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的73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IF4E蛋白和KLF4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组中eIF4E蛋白表达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组中eIF4E蛋白表达率[79.45%(58/73)比20.55%(15/73),χ2=50.658,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IF4E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χ2=4.842、9.230、7.103、5.560,P<0.05)。乳腺癌组织组KLF4蛋白表达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组中eIF4E蛋白表达率[24.66%(18/73)比64.38%(47/73),χ2=23.32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LF4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χ2=8.977、6.403、5.256,P<0.05]。结论eIF4E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KLF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检测eIF4E和KLF4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凝血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肾病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开始后每个月随访1次,住院治疗者在患者病房进行,居家治疗者则电话回访。所有研究对象的随访时间以死亡或满24个月为止。随访时间截止后,根据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凝血指标、肾功能指标、血脂、血钾、血钙、血磷和血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Cox回归分析判定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合并糖尿病、血小板计数高、凝血酶原时间短、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短、国际标准化比值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高、凝血酶时间短、凝血酶原活动度高、D-二聚体水平高和高龄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0.792~0.825),表明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凝血指标异常与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和高龄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量化工具,有助于为腹膜透析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腹膜透析 凝血障碍 血液凝固因子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来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凝血状态过程中TEG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TEG与凝血五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肾占位性病变手术的患者142例,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97例)与肾良性疾病组(45例)。分别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及两种凝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肾癌组患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理分期的TEG参数。比较肾癌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患者TEG的R值、K值缩短(P<0.01),Angle角、MA和CI值增宽(P<0.01)。常规凝血功能参数方面: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升高(P<0.01),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二聚体(DD)值上升(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下降(P<0.05),但两组的活化酶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肾癌患者的各项TEG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Ⅰ、Ⅱ、Ⅲ期患者之间的TEG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Ⅳ期患者的K值缩短(P<0.05),Angle角增宽(P<0.05);肾癌Ⅳ期患者的MA值和CI值较Ⅰ、Ⅱ、Ⅲ期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肾癌患者的TEG参数比较,有淋巴结转移肾癌患者的K值缩短(P<0.05), Angle角、MA和CI值增宽(P<0.05);TEG参数的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445,P<0.01);K值与PTA呈正相关(r=0.206,P<0.05),与PT、FIB、DD呈负相关(r=-0.221、-0.485、-0.208,P<0.05);Angle角与FIB呈正相关(r=0.389,P<0.01),与APTT呈负相关(r=-0.257,P<0.05);MA值与FIB、DD呈正相关(r=0.642、0.279,P<0.05);CI值与PT、FIB和DD呈正相关(r=0.205、0.536、0.288,P<0.05),与APTT呈负相关(r=0.278,P<0.01)。结论肾肿瘤患者术前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而且高凝状态与晚期病情呈正相关。用TEG来评估肾癌患者术前的凝血状态更准确,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肾肿瘤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液凝固 手术前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情况、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D-D、FIB、APTT、PT指标分别为(6 907.3±1 628.5)ng/ml、(3.9±0.2)g/L、(36.4±2.7)s、(15.4±3.5)s,均高于对照组(136.2±45.1)ng/ml、(3.1±0.4)g/L、(33.4±2.3)s、(10.4±3.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PTT、PT分别为(47.7±15.5)s、(19.4±5.8)s,均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31.6±5.1)s、(13.5±2.9)s,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31.8±7.3)s、(14.7±3.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D-D为(8 245.2±1 725.2)ng/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 861.7±1 707.5)ng/ml,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2 058.3±36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时存在出血倾向,对患者D-D、FIB、PT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还能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 纤溶指标 变化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89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三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并接受血小板以及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55例,采用传统凝血项、血弹力图以及Sonoclot检测。结果:参数R、ACT、PT、APTT、INR等等反映出了凝血因子的活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参数MA、TP、PLT等反映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具有相关性,P

  • 标签: 凝血功能 临床输血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度子痫前期疾病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9例。常规治疗法用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法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疾病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重度子痫前期 凝血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凝血-免疫-炎症三大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其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凝血-免疫-炎症三大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早期或中晚期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凝血-免疫-炎症三大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在妊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介绍,并进一步阐述其在产后出血中发挥作用的证据,有助于深入理解凝血-免疫-炎症交互作用在妊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妊娠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相关性影响。方法:纳入区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统计64例,依据奇偶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予对照组围血透期常规化干预,基于此,予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管路凝血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 =7.585,P=0.006);较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器问题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液透析诊疗中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管路凝血率,改善透析器相关问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围血透期护理 管路凝血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孕期阶段妊娠妇女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分类随机选入研究对象:先兆流产、难免流产患者,各计30例;对其各项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难免流产组比较,先兆流产女性Fg、DD、PLT、PDW、MPV、P-LCR皆降低(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处于轻度高凝、血小板指标异常的状态,通过及时检测各项指标能够评估并预测疾病发展。

  • 标签: 妊娠 先兆流产 凝血指标 血小板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温针灸治疗女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目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在本校进行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女大学生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痛经宝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得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结论 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来说,进行温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温针灸,寒凝血瘀,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透析治疗,无痉挛、抽搐症状出现,透析结束后凝血时间增加(P

  • 标签: 局部枸橼酸抗凝 血液透析 科学操作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我们的研究最近从近两年于我院接受的3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A组,35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B组,35例前来体检健康人群作为C,观察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以及三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结果:A组患者的Fg、AT-Ⅲ、D-D平显著高于B组、C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22.8%(8/35),B组以及C组并没有发现血栓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因此患者也容易出现血栓。

  • 标签: 老年恶性肿瘤 凝血-纤溶 功能变化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检测技术在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预防价值。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产妇为健康产妇,观察组产妇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两组患者通过凝血功能检测,比较两组产妇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APTT、PT、TT、FIB)以及血清指标(CRP、PLT、HCT)。结果:观察组产妇患者的APTT、PT、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产妇,FIB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PLT、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功能检测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可以发现其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以及血清指标发生明显异常,从而对其进行有效诊断,还可以做好预防措施,值得推广。

  • 标签: 凝血功能检测 产妇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进行临床运用,对临川孕妇进行临床筛查,对其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30例我院收治的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并且同期选取3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凝血四项以及血常规检测,分析结果。结果:通过对临床孕妇与非妊娠女性相关凝血四项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研究对象:60例剖宫产产妇;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应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30例与乙组(应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指标值均低于乙组,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 剖宫产 凝血功能 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应用肝素钠抗凝血浆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抽取所有患者的血液作为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两份,将注入普通干燥管中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将注入肝素钠抗凝管中的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检验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生化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在血糖、C反应蛋白、肌酐、心肌酶谱和钾离子上的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血糖、胆碱酯酶、尿素、尿酸、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检测结果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多数的急诊生化检验项目均可使用肝素钠抗凝血浆完成检验,可缩短生化检验时间,可节省确诊时间,在急诊临床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急诊生化检验结果 肝素钠抗凝血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是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的一种高毒力变异体,可在免疫功能健全宿主引起严重感染,具有致病性强、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目前,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安全和临床医疗带来重大挑战。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多糖、铁载体、脂多糖和黏附素及新近发现的Ⅵ分泌系统等毒力因子进行阐述,有助于加深对该菌致病机制的理解与认识。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因子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