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哈尼多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以阿扎河乡普春村为中心的数个哈尼村落中。哈尼多声部民歌包括了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哈尼多声部民歌中凝聚着哈尼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独特的演唱天赋。如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少数民族本地区的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中,达到学习和传承,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项课题。

  • 标签: 哈尼族多声部合唱  进校园  音乐课堂 传承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迁移率蛋白(HMGB)1在子痫前期(PE)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PE的2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PE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PE组(n=13)和重度PE(sPE)组(n=1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在本院剖宫产术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n=1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组患者胎盘蜕膜组织HMGB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法分离对照组原代蜕膜巨噬细胞,以不同剂量人重组HMGB1(rHMGB1)对其进行处理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PE孕妇年龄、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2021(181)]。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HMGB1定位于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②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10(1.50~5.14)、0.63(0.45~2.41)、0.72(0.07~1.49),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2,P=0.010)。③IHC检测结果发现,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强阳性比例分别为54.6%(6/11)、30.8%(4/13)、0,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4,P=0.001)。④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49±1.38、3.01±2.08、1.67±1.48,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P=0.001),其中sPE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PE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1)。⑤原代胎盘蜕膜巨噬细胞纯度为97.39%,经rHMGB1处理后,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加, M1型巨噬细胞标记CD86平均荧光强度(MFI)与rHMGB1含量与呈正相关关系(r=0.808,P<0.001)。结论PE母胎界面HMGB1表达增加,促进蜕膜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可能导致母胎界面炎性微环境。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先兆子痫 母胎界面 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与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别抽取新疆墨玉县5 211例和5 207例维吾尔居民,使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文化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以及3个方面(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的健康素养水平。采用χ²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居民总体及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2018年(总体8.10%比5.07%,健康知识与理念9.99%比7.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6.88%比5.33%,健康技能40.12%比30.22%)(均P<0.05)。2018年6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26.42%)、基本医疗素养(14.14%)、健康信息素养(13.38%)、科学健康观(10.17%)、传染病防治素养(8.96%)、慢性病防治素养(5.57%);2020年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36.09%)、基本医疗素养(24.08%)、健康信息素养(20.47%)、传染病防治素养(15.19%)、科学健康观(13.85%)、慢性病防治素养(10.10%),均高于2018年(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区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18年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低收入者、商业人员及职员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慢性病防治素养、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领域。

  • 标签: 健康素养 维吾尔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达斡尔“乌钦”是国家级非遗“乌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独具特色,成为标志性民歌。文章在对达斡尔“乌钦”深入调查基础上,就其传承与保护中由于“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时代挑战和生存困境等问题加以梳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作者认为,活态传承与自我革新、产业转化与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公众文化自觉是改善达斡尔“乌钦”传承与保护困境的未来之路。

  • 标签: 乌钦 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个性特性也进一步凸显,其不仅自尊心、好胜心更强,而且渴望在关爱与鼓励中学到更多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养。而数学学科涉及的很多知识,本身在外在呈现形式与内在特性实在上,有极为抽象,且对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要求很高。这便更加说明了通过教师的关爱、鼓励、肯定、认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必要性。同时,在教师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呵护中,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然会得到切实调动,这也更易促进其对重要数学原理、思想、方法等的逐步内化。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与关爱,已成为数学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依托,且对于数学教学效能的强化,也具有积极助推作用。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时,应以切实激发学生迫切学习数学的渴望为核心,来加强对延展性、探究性、发散性的教学活动、项目、任务等构建。使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化的要点等,被以多种途径灵活迁移至学生视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与发展。

  • 标签: 关爱 鼓励 渴望 数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24只SPF级野生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ARDS模型组、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和EP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20 mg/kg LPS制备ALI/ARDS模型,正常对照组和EP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之后EP治疗组和EP对照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40 mg/kg HMGB1抑制剂EP。6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硫酸乙酰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乙酰肝素酶(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取小鼠眼眶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MGB1含量。②体外实验: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UVECs损伤组(1 mg/L LPS处理6 h)、HMGB1组(1 μmol/L重组HMGB1处理6 h)、HMGB1+EP组(重组HMGB1处理1 h后加入1 μmol/L EP处理6 h)、LPS+EP组(LPS处理1 h后加入1 μmol/L EP处理6 h)和EP组(1 μmol/L EP处理6 h)。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皮细胞HS、SDC-1、HPA和MMP-9的表达。结果①体内实验:光镜下显示,LPS制模后肺泡间隔增厚,肺泡间隙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EP治疗组小鼠肺组织HS和SDC-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HS(荧光强度):0.80±0.20比0.53±0.02,SDC-1(荧光强度):0.72±0.02比0.51±0.01,均P<0.05〕,HPA和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HPA(荧光强度):2.36±0.05比3.00±0.04,MMP-9(荧光强度):2.55±0.13比3.26±0.05,均P<0.05〕;EP对照组上述指标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EP治疗组血清HMGB1含量明显降低(μg/L:131.88±16.67比341.13±22.47,P<0.05);EP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②体外实验:与HMGB1组相比,HMGB1+EP组内皮细胞HS和SDC-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HS(荧光强度):0.83±0.07比0.56±0.03,SDC-1(荧光强度):0.80±0.01比0.61±0.01,均P<0.05〕,HPA和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HPA(荧光强度):1.30±0.02比2.29±0.05,MMP-9(荧光强度):1.55±0.04比2.50±0.06,均P<0.05〕;EP组HS、SDC-1、HPA和MMP-9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MGB1参与LPS所致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的损伤,导致肺通透性增加,抑制HMGB1可减轻肺损伤。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多糖包被 脂多糖 高迁移族蛋白B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汉族孕妇B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状况及其分娩新生儿GBS感染情况,以明确该地区蒙汉族新生儿GBS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GBS检测并娩出活产新生儿的7289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GBS培养,并取GBS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静脉血进行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检测,以明确新生儿GBS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7 289例孕妇中包括蒙古孕妇3136例(足月产2 599例,早产537例),汉族孕妇4 153例(足月产3 541例,早产612例)。GBS检测结果显示:蒙古早产组孕妇GBS带菌率为8.19%,足月组孕妇GBS带菌率为4.35%,汉族早产组孕妇GBS带菌率为11.93%,足月组孕妇GBS带菌率为5.76%,提示无论蒙古与汉族,早产组孕妇GBS带菌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蒙汉族孕母GBS带菌率发现,无论早产组与足月组,蒙古孕妇GBS带菌率均低于汉族孕妇GBS带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GBS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共434例,蒙古早产儿GBS阳性率为29.55%,足月儿GBS阳性率为14.16%,汉族早产儿GBS阳性率为31.51%,足月儿GBS阳性率为17.65%,提示无论蒙古与汉族,早产儿GBS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蒙汉族新生儿GBS阳性率发现,无论早产组与足月组,蒙古新生儿GBS阳性率与汉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次研究对比了蒙汉族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蒙古早产儿发生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3.08%,足月儿中无患儿发生该病,汉族早产儿发生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6.09%,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为5.56%,结果提示无论蒙古与汉族,早产组新生儿GBS败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蒙汉族新生儿GBS败血症发生率发现,无论早产组与足月组,蒙古新生儿GBS阳性率与汉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无论蒙古与汉族,早产儿组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无论蒙古与汉族,与GBS阴性者相比,孕妇年龄≥35岁、伴经产史、流产史、阴道炎、流动人口、未行孕前检查者GBS阳性率较高,是孕期孕妇GBS阳性的高危因素。(6)无论蒙古与汉族,与GBS阴性组相比,GBS阳性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增加,其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几率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古孕妇GBS带菌率低于汉族孕妇,且孕期GBS阳性将会增加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等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其高危因素有孕妇年龄≥35岁、伴经产史、流产史、阴道炎、流动人口、未行孕前检查者感染等,应高度重视围产期的高危因素并根据高危因素制订相应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产时预防,以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

  • 标签: B族链球菌 早产 足月 早发型GBS败血症 高危因素 蒙古族 汉族 感染 带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200例围产期的孕妇进行数据分析,其中100例为确诊围产期感染B链球菌的孕妇(研究组),另外100例为正常围产期的孕妇(对照组),之后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以此来探讨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有阴道炎以及有流产史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的孕前检查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前检查、阴道炎、有流产史以及年龄大均为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组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黄疸、肺炎、窒息及宫内窘迫的概率相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流产史、患有阴道炎、孕妇年龄高以及孕期检查少等,这大大增加了孕妇及新生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围产期 孕妇 生殖道 B族链球菌 感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疫情给全球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挑战,而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更是超出预想。本文以《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课堂为例,设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翻转课堂 信息化 中职旅游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出适合当地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7年-2020年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IV/AIDS人群的性别分布、民族、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地区HIV/AIDS人群的病例特征。并用标准化法对2017年-2020年全院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新发阳性人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后进行比较,分析四年来该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对2017年-2020年全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标准化分析后可以看出,HIV抗体检出阳性率从2017年的0.8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0.54%,新发阳性率以2018年最高,为45.83%。此后的两年,新发阳性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019年的41.35%和2020年的24.68%。结论 2017年-2020年间,到红河州传染病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患者逐年增加,检出阳性人数和新发阳性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经过HIV扩大检测后,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并接受治疗,从源头减低了HIV的传播。然而,晚发现病例占比较高,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大HIV检测力度,以便在疾病早期即发现病人、管理病人,为HIV感染者/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 HIV/AIDS 病例特征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炎症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作为神经炎症的触发器,在HIBD中具有双重作用:在急性期,加重缺血组织的损伤;在HIBD后期,参与神经血管修复重建过程。但其在HIB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本文从HMGB1生物学功能出发,针对HMGB1在HIB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如其对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同时总结了近年来HMGB1在发育不成熟大脑中的研究进展,希望为HIBD的神经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HMBG1蛋白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在产前B链球菌(GBS)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及感染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接受产检的500例孕35~37周孕妇为对象。采用细菌培养法、PCR、乳胶法检测GBS,比较三种方法检出率。结果 500例受检孕妇的阴道及直肠分泌物中,细菌培养法检出42例(8.04%)阳性,PCR法检出67例(13.40%)阳性,乳胶法检出23例(4.60%)阳性,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检测方法 产前B族链球菌感染 感染防治
  • 简介: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理解力还不够成熟,因此,要使孩子们积极地接触阅读、尝试阅读,最好的办法是以兴趣为导向,由老师引导,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 标签: 学习兴趣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rs6354多态性与家庭因素对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iddle childhood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MCTQ)对453名小学生进行适应性测评,利用改良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技术对5-HTT基因rs6354多态性进行分型,并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5-HTT基因rs6354位点为GG/GT和TT基因型的儿童适应性得分分别为(2.88±0.73)分和(3.03±0.76)分。(2)单因素分析显示,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得分在父母受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亲F=2.580,P=0.037;母亲F=3.245,P=0.012)。(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受教育水平(B=-0.079,P=0.010)、rs6354多态性(B=0.165,P=0.041)是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得分的影响因素。(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受教育水平高低是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高低的影响因素(B=0.453,P<0.05,OR=1.573,95%CI=1.023~2.417)。结论rs6354多态性与儿童适应性呈弱相关,父母、特别是父亲受教育水平可能是影响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气质 适应性 基因多态性,rs6354 学龄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分型情况,为临床诊断地中海贫血及可疑病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的孕妇、配偶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或脐带血样本提取DNA。采用间隙-聚合酶链式反应(Gap-PCR)和高通量测序(NGS)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并运用ArcMap 10.8软件基于筛查数据绘制地中海贫血空间分布图。结果共筛查黔西南州各地区人群67 185例,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 202例,总检出率为12.21%;其中,α地中海贫血5 660例,检出率为8.42%;β地中海贫血2 132例,检出率为3.17%;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410例,检出率为0.61%。在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27种,以αα/-α3.7为主,占41.13%(2 328/5 660);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33种,以βCD17(A>T)/βA基因型为主,占44.09%(940/2 132);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55种,以αα/-α3.7复合βCD17(A>T)/βA为主,占21.22%(87/410)。在地中海贫血空间分布中存在高发区,为望谟县、册亨县,检出率分别为26.76%(1 438/5 374)、24.39%(1 314/5 387)。结论黔西南州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率较高,以α地中海贫血的αα/-α3.7基因型为主;望谟县和册亨县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应继续加强筛查力度。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高通量测序 基因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热爱学习,从转变教师观念和家长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激励性语言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的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建立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学生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