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苦参素注射液400mg肌肉注射1次/d,华蟾素口服液10mlpo.tid均连用3个月,对照组46例单用华蟾素口服液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减轻和消失率99.0%,降丙氨酸转氨霉有效率81.5%HBeAg转阴率50.0%HBsAg转阴率27.5%,HBVDNA达正常值下限50.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特别对于HBV标志物阴转差异有显著性,CP<0.057。结论苦参素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 标签: 苦参素 华蟾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及利巴韦林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黄芪15g、白术10卧党参10骱栀子8g、虎杖8g、胡黄连8g)随证加味,基因1型治疗48周,非1型治疗24周,停药随访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HCV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AL.T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恶心呕吐、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基因1型SVR高于基因1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EVR、ETVR、SVR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人工肝血浆置换是以血液净化为基础,利用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及代谢产物除去的一种治疗重症肝炎的方法。治疗前可能会出现患者异常心理、物品准备不充分而工作慌乱;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血流不畅、患者不舒适、出血倾向;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继发感染等问题。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护理人员,能够做到前瞻性护理,有预见性地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成功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前瞻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心理因素及心理干预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肝炎病人,由于对自己病情性质及疾病的发展预后不了解,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经过我们的心理干预,病人逐渐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对疾病和人生观有了正确的认识,恐惧心理逐渐消除,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疾病很快康复。

  • 标签: 传染性肝炎病人 心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学方法对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肝炎病人含量最高,其次是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肝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总胆汁酸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与HCVRNA、ALT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74例HCVRNA阳性患者检测其HCV-cAg和ALT浓度。结果本研究74例HCVRNA阳性患者检出HCV-cAg阳性25例,处于灰区23例,ALT超出正常范围的患者为49例,ALT水平与HCV-cAg呈正相关性。结论HCV-cAg与HCVRNA复制密切相关,HCV-cAg可联合抗-HCV应用可提高临床和血站的HCV感染检出率,结合ALT可以评测HCV感染肝脏炎症状态)

  • 标签: HCV-cAg HCV RNA ALT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肝炎病人的饮食护理原则,为供给高营养饮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 标签: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病毒性肝炎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2例,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划分,干预组实施早期干预护理,即在在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因,对照组采用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等常规护理。回顾相关资料。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对HE患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早治疗可显著提高疾病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肝性脑病 早期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60例,总结分析护理体会。结果60例患者中,安全生产者56例,待产2例,引产2例,产新生儿56个,无畸形;产妇肝炎痊愈47例,明显改善13例;无母子死亡。结论对并发病毒性肝炎的孕妇进行有效的护理,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 并发病毒性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36例老年戊型肝炎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老年戊肝病人由于疾病特点存在依赖性强;焦虑、恐惧紧张、孤独寂寞等不良心理,通过针对性的护理,病人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能很好配合治疗及护理。

  • 标签: 老年 戊型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RIA分别检测40例正常人、4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7例、中度12例和重度11例)患者的血清PDGF、HA、LN、PⅢNP、Ⅳ.C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各组PDGF及所测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DGF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9、0.353、0.785、0.758,P值均<0.05。结论PDGF随肝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且PDGF水平升高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PDGF可促进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预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后,两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与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肝性脑病的发生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肝性脑病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2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共80例,随机性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与政治的变化,并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较对照组患者而言有更明显的改善,而肝功能的恢复而言,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5.2%与56.4%,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疗效好,对症状的改善与对肝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黄疸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肝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有效3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愈10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比较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