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刺激小脑,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药物加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总结皮质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激生物反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儿进行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0岁。20例患儿中,脊柱裂术后尿失禁9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6例,非神经源性尿失禁5例。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不自主排尿频率、尿量及盆底肌肌电压。结果1个疗程后,20例尿失禁患儿完全治愈10例(50.00%),有效4例(20.00%),无效6例(30.00%)。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治愈5例(83.33%),有效1例(16.67%);脊柱裂术后有效3例(33.33%);非神经源性尿失禁治愈5例(100.00%)。盆底肌肌电压由治疗前(20.36±3.92) μV提高到治疗后(36.44±7.5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尿失禁患儿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低频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康复训练与低频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肌纤维肌力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肌纤维肌力显著提升,观察组治疗6月后的肌纤维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以及阴道松弛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低频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肌纤维肌力水平,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传统康复训练 低频电刺激 肌纤维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周炎、关节炎患者运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纳入的50例肩周炎、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神经肌肉刺激,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运用于肩周炎、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明显,快速降低疼痛,促进相关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关节炎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肩周炎 神经肌体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直肌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肌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腹直肌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直肌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刺激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9 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产后康复科室收治的50例初产妇,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传统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低频刺激),每组25例;在产后42天开始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刺激在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肉运动和自制能力,缓解小便失禁症状。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产后盆底康复 产后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电刺激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对促进泌乳、支持母乳喂养的疗效。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在我院产后门诊就诊的产后缺乳 的产妇,①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②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或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后乳汁疼痛难出,质稀。观察组采用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乳腺系统-催乳功能模板,进行低频刺激,治疗时间为每次20分钟,每天1次,刺激治疗后,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25分钟,常规指导母乳喂养,多食汤水,加强营养,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记录产妇治疗后24h、48、72小时泌乳情况评定治疗效果,与传统的乳房按摩手法治疗比较,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者泌乳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疗程短、起效快,提高疗效,减少了人工推拿的时间,减轻人工成本的负担,无需服用药物,减轻患者和家属的顾虑,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产后缺乳 低频电刺激配合推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双侧风池穴脑仿生刺激治疗紧张性头痛( T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5年 2月~ 2017年 8月我院 TH患者 15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 n=76)与对照组( n=76)。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双侧风池穴脑仿生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头痛程度( V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电泳时间( EEP)、血浆粘度、全血粘度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仿生刺激仪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180 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并平均分为三个治疗组分别是对照 1组、对照 2组和实验 组。每个治疗组 60 例都分别包含 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 30例, 对照 1组的 60 例患者采用药物 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常规物理治疗 ;对照 2组的 60 例患者接受单纯 药物治疗;实验 组 60 例患者采用药物 治疗基础上结合 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在治疗一个月 后对所有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分,比较三个治疗组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 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损伤。 结果:治疗后评价 180 例患者的 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实验 组患者治疗整体有效率98.94%,对照 1组患者治疗整体有效率 94.98%,对照 2组患者治疗整体有效率 92.74%, 实验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 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实验 组相比对照组的生活质量SS-QOL专用量表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 组的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损伤 NIHSS评分 均 低于 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脑仿生刺激仪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实验对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仿生刺激仪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60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并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联合脑仿生刺激治疗组,每组80例均分别包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40例,药物治疗组的80例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联合脑仿生刺激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在治疗三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损伤。结果:治疗后评价1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药物联合脑仿生刺激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药物联合脑仿生刺激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药物治疗组的生活质量SS-QOL专用量表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风池穴脑仿生刺激治疗紧张性头痛(T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TH患者15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76)与对照组(n=76)。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双侧风池穴脑仿生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头痛程度(V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红细胞电泳时间(EEP)、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EE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H患者采用双侧风池穴脑仿生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减轻头痛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 标签: 双侧风池穴 脑电仿生电刺激 TH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总结循证护理以及脑仿生刺激仪联合治疗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抽选的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联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 应用
  • 简介:摘要以往我们在膀胱训练方面采用制定饮水计划、定时排放尿液、冷热刺激、屏气、手法协助等综合训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缺点训练时间较长,易引起患者倦怠悲观思想,结果出现不配合现象。低频脉冲治疗是指频率1000赫兹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低频脉冲电流的作用下,细胞膜受刺激,离子通透性改变,形成动作电位发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反应。通过轴突反射,引起局部充血,同时肌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形成“泵”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消除非特异性炎症。同时利用低频电流刺激膀胱平滑肌,使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替代或纠正器官的功能。

  • 标签: 低频脉冲电 膀胱区 电极 残余尿
  • 简介:我们自1993年起,应用低频脉冲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病人进行辅助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人237例,男142例,女95例;年龄31~93岁,其中45~75岁208例,平均年龄63.9岁;脑出血83例,脑梗塞154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其中单肢瘫54例,上下肢联合瘫183例;肌力0级33例,1级21例,2级77例,3级65例,4级41例;肌张力增高87例,肌张力减低64

  • 标签: 低频脉冲电 脑卒中后 肢体运动障碍 疗效观察 肌张力增高 肢体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妇科术后腹胀护理中应用低频脉冲经皮神经肌肉刺激(TEN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后所受到的实际影响。方法:在我院妇科2020年2月份至2022年8月份入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中选出101例,采用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参照组(50例 常规护理)与低频电疗组(51例 常规护理+TENS),对比术后腹胀缓解情况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参照组与低频电疗组患者术后腹胀有效缓解率70.00%、96.08%;消除时间(4.31±0.56)d、(3.99±0.49)d,首次进食(32.78±2.16)h、(28.98±2.11)h;排气时间(36.34±3.59)h、(31.54±2.67)h;排便时间(56.32±3.90)h、(50.35±1.64)h,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结论:术后腹胀护理中低频脉冲TENS能产生积极影响,缓解腹胀,改善胃肠功能,故此可作为优选辅助疗法。

  • 标签: 妇科手术 低频脉冲电刺激 术后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干预对改善产后尿潴留护理的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108例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均给予低频脉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自主排尿率更高,尿潴留率更低(P<0.05);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更短、首次排尿量更多,膀胱残余尿量更少(P<0.05)。结论:对产后尿潴留产妇采取低频脉冲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尿潴留症状,促使产妇更快排尿。

  • 标签: 产后 尿潴留 低频脉冲电 综合护理 膀胱残余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干预对改善产后尿潴留护理的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108例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均给予低频脉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自主排尿率更高,尿潴留率更低(P<0.05);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更短、首次排尿量更多,膀胱残余尿量更少(P<0.05)。结论:对产后尿潴留产妇采取低频脉冲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尿潴留症状,促使产妇更快排尿。

  • 标签: 产后 尿潴留 低频脉冲电 综合护理 膀胱残余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脉冲训练联合冰柠檬刺激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冰柠檬刺激,研究组给予冰柠檬刺激联合气脉冲训练,每天2次,每周5d,训练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RSST和WST评定,结果间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分别为93.3%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脉冲训练联合冰柠檬刺激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气脉冲训练 冰柠檬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