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措施,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缩期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使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得到良好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低频超声 低频电刺激
  • 简介:目的了解并探索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了8例患者实施DBS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8例患者采用DBS治疗后,震颤、强直、行走不稳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DBS是治疗PD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方法,术前患者的筛选,术后参数的调节和健康教育是DBS治疗PD的关键。

  • 标签: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B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频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低频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产妇术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2)两组新生儿完全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提高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更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乳房按摩点穴 剖宫产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中频刺激治疗。结论中频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中频电刺激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VTE)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神经肌肉刺激(NMES)作为一种安全、便携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在预防下肢VTE形成方面得到了新的临床应用,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本综述主要阐述NMES在预防下肢VTE形成中的疗效、作用机制、治疗参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后期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静脉血栓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是否可行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但近年来该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DBS技术是否可应用于难治性强迫症治疗领域,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已有的循证研究、专家共识及中国的临床实际对DBS在我国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中尝试研究或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 作者: 李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3期
  • 机构: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81
  • 简介: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渡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生理、生化等多因素异常有关。

  • 标签: 颅磁刺激;癫痫;神经电生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脊髓空洞症疼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来我院就诊之前,曾接受口服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考虑到患者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以用电极刺激完全覆盖。所以,本团队探索性地使用脊髓刺激(SCS)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持久,提示SCS可能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脊髓空洞症 神经痛
  • 作者: 陈昌成 洪文军 王四中 路翰娜 赵智勇 白钟飞 林起湘 刘斐雯 唐朝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青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丽水 3239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8,新西兰达尼丁奥塔哥大学物理治疗学院,达尼丁 9054,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神经调控实验室,香港特别行政区 99907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 510370,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7,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 201619,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亚特兰大 30329,成都
  • 简介:摘要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 标签: 脑卒中康复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经颅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交流电刺激 经颅脉冲电刺激 经颅随机噪声刺激
  • 简介:摘要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 PSD)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PS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文章对经皮穴位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调节PSD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着重从TEAS对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术后疼痛及睡眠-觉醒周期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TEAS调节PSD的机制,为临床治疗PSD、加速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睡眠障碍 机制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侧脑桥A5区对呼吸的影响。方法刺激家兔的腹侧脑桥A5区,向腹侧脑桥A5区注射L-谷氨酸钠,以膈神经放电为指标分别观察对呼吸的影响。结果①刺激家兔腹侧脑桥A5区,膈神经呼气相明显延长,呼吸频率降低,而且刺激强度越大呼气相延长越明显。②向腹侧脑桥A5区内注射L-谷氨酸钠,呼气延长,且不影响吸气时间。结论刺激腹侧脑桥A5区可使呼气延长,该区内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呼气延长。腹侧脑桥在呼吸节律的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腹侧脑桥 电刺激 家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口腔传递时间、咽传递时间、腭咽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O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01),且治疗组增加的程度更大(P<0.001)。结论低频刺激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刺激结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实施治疗,研究组准则采用电针治疗的同时使用低频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尿排频率、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膀胱内压力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尿排频率、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膀胱内压力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低频刺激结合电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不仅可以降低尿障碍的发生几率,而且安全可靠,效率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电针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康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italStim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受VitalStim刺激联合针刺治疗的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进行观察比较。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1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1%,对照组有效率60.7%,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刺激联合针刺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VitalStim电刺激 针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20世纪中期起,研究发现并证实对ALS患者进行重复神经刺激(RNS)时可观测到低频递减反应,递减反应在上肢较下肢常见,肢体近端较远端更为明显。多数研究认为ALS出现递减反应和病程、疾病分期、临床进展无关。RNS低频递减反应可以辅助ALS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对近几年ALS患者RNS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低频递减的临床特征、临床意义及理论支持进行综述,同时对RNS在ALS的诊治应用上进行展望。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重复神经电刺激 低频递减
  • 简介: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技术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分度Ⅰ的2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甲组采取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乙组进行盆底仿生物理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可全面改善盆底功能,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仿生物理技术 穴位 电刺激 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