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熟地黄是祖国医药体系中的重要中药,长期医疗实践当中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近年来人们也对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均可以表明,熟地黄当中拥有多种活性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提高学习记忆力、抗肿瘤、抗焦虑和加速内皮细胞增值的效果。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的成果分析了成分的药理作用,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熟地黄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克氏库克菌(Kocuriakristinae)、粪肠球菌(Streptococcusfaeca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和绿脓假单胞菌(Pesudomonaspyocyaneum)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发酵浸膏各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了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乙酸乙酯层抑菌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发酵浸膏的乙酸乙酯层抑菌活性较强,通过分离纯化,从该层分离得到了苯甲酸,并确定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 标签: 桦褐孔菌 发酵浸膏 抑菌活性 苯甲酸
  • 简介: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中药活性成分 体外代谢 药物代谢酶系统 药物的相互作用 应用 生物转化
  • 简介:目的:研究毛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var.ruoutotaKitag.)的化学成分和保肝活性。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并测定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从毛平车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木犀草素(luteolin,2)、梓醇(catalpol,3)、majoroside(4),β-谷甾醇(β-sitostem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硬脂酸(stearicacid,7)、齐敦果酸(oleanolicacid,8)、martynoside(9)、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ln,10)、高车前素(hispidulin,11)。其中,化合物1、2、4、8~11明显对抗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结论:化合物1、2、4、7、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具有较强的保肝活性

  • 标签: 毛平车前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保肝活性
  • 简介:摘要: 烟草属管状花科目,分布广泛,烟草化学成分相对复杂,其生物活性涉及的方面较多。本文将围绕烟草化学成分进行阐述,详细分析生物活性,注重对烟草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化学成分中的生物活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标签: 烟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寻找断节参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模型进行追踪,用各种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筛选出活性较强的单体化合物并进行酶活性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断节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其中断节参苷H和青阳参苷B两个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分别为21.90、35.32mg·L-1,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1017.41mg·L-1)。酶活性抑制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两个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性抑制剂。结论:断节参苷H和青阳参苷B为首次报道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

  • 标签: 断节参 Α-葡萄糖苷酶 断节参苷H 青阳参苷B 抑制类型
  • 简介:摘要心肌胰岛素抵抗是多种心脏疾病共有病理基础,中药活性成分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可改善心肌胰岛素抵抗及心功能。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 标签: 心肌胰岛素抵抗 中药活性成分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TT法筛选赶山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MTT实验法检测quercetin(1),rutin(2),hyperin(3),quercer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4),quercertin-3-O-β-D-glucoside(5)五种赶山鞭单体化合物对HUVEC细胞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化合物浓度梯度为0.1、1、5、10、50、100μg/mL。结果在此浓度梯度范围内,化合物1、2均抑制HUVEC生长,化合物1浓度<1μg/mL时不显著,≥1μg/mL时极显著(P<0.01),化合物2均极显著(P<0.01)。化合物3、4浓度≤5μg/mL时抑制生长,≤0.1μg/mL时有极显著生长抑制效应(P<0.01),>5μg/mL时有极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P<0.01)。化合物5浓度<1μg/mL时抑制生长,≤0.1μg/mL时有显著生长抑制效应(P<0.05),>5μg/mL时促进生长,>10μg/mL有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P<0.05),>100μg/mL有极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P<0.01)。结论化合物1、2有抑制HUVEC生长的作用;化合物3、4、5低浓度(<5μg/mL)抑制HUVEC生长,高浓度(>5μg/mL)促进HUVEC生长。

  • 标签: 赶山鞭 HUVEC MTT
  • 简介:摘要:黄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在民间黄杜鹃经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现代医学药理当中,通过实验证明发现黄杜鹃根当中具有二萜类成分,是其具有药理性的主要物质,该成分能够达到镇痛、抗炎等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发现,黄杜鹃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数量,但研究当中对黄杜娟根的研究较少,由此本文对黄杜娟的跟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黄杜鹃根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黄杜鹃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中药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常需要对中草药进行加工提取,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主要包括煎煮法、醇沉法、浸渍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环境等弊端。现代发酵技术优选益生菌种来有目的发酵特定中药材,可以达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具有提高中药活性成分、降低毒副作用、产生新的有效成分等优点。将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提升疾病预防能力,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 标签: 复方中草药 生物发酵 活性成分 影响
  • 简介:摘要: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为中医清热解毒药,具清热解毒,化瘀利尿功效。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半枝莲含有大量黄酮类、二萜类、挥发油类及多糖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半枝莲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及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本文综述半枝莲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 抗肿瘤
  • 简介:摘要: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原始技术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中药都是天然产物,成分复杂,药理作用主要是调节靶,同一种药的不同成分在相应的治疗中的作用不同。例如,常用中药柴胡、柴胡皂苷D可提高肝癌小鼠的抗肿瘤能力,柴胡皂苷A对骨质疏松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柴胡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的表达,促进鼻咽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中药特定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临床应用,有效提高疗效。传统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耗时、准确度低,急需有效解决。

  • 标签: 活性成分 靶点确定 作用机制
  • 简介:薄层层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方法,它具有简易、快速、灵敏、高效等优点,所以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种快速的微量分析技术。本文以APC,商品名为复方阿斯匹林,这种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为样品,对其组分采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这种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仪器普及,便于推广。

  • 标签: 薄层层析法 展开剂 APC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感冒药物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几种常用的抗感冒药品种,对其药物成分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我国的抗感冒西药以复方制剂为主,其中的成分包括解热、镇痛、止咳、抗组胺和减轻鼻充血等。在抗感冒药西药的临床应用中,应坚持对症用药、避免重复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应用抗感冒中药时,需对风寒和风热感冒给予辨证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抗感冒药的药物成分、功效、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况选择药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 临床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噬作为一种维持自身更新和功能的重要方式,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自噬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在抑制癌症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加速癌症的进展。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高复发、低预后的恶性肿瘤,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抗肝癌作用的中药能够增加肝癌细胞的自噬,或者诱导其发生自噬,从而起到抗肝癌作用。抑或是激活细胞内的保护性细胞自噬,维持肿瘤的存活,降低抗癌药物的作用。本课题对肝癌进展的自噬机制及中药活性成分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肝癌进展 自噬机制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机制
  • 作者: 朱新庆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12
  • 出处:《科学与技术》2020年17期
  • 机构: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氯碱厂公用工程车间 新疆昌吉 831500
  • 简介:【 摘要 】 本文分析了 处理油脂污水的活性污泥主要成分和价值,通过实验分析,利用酶制剂有效降解油脂,同时可以改善活性污泥的性能,转化活性污泥的油脂为为糖分和蛋白质等有机质,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促进剩余污泥资源化发展,提升整体应用效益。

  • 标签: 油脂污水 活性污泥 成分分析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果莸脂溶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以脂溶性成分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以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参考指标,评价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别从光果莸茎、叶、花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1、40、62种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均有较好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叶<花<茎。结论光果莸脂溶性成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光果莸 脂溶性成分 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