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组合物的组成是:(a)单一剂量要求≤20μgPTH的单一配料方式的PTH制剂,(b)磷酸盐制剂,其中的磷酸盐化合物可以单一配料方式,也可以均相配料方式存在,这种组合物用来治疗骨代谢紊乱,如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例如,osteocalcin值<8μL/L和×磷酸盐值<20的病人,可用下述方法治疗:每次20μg人工PTH,每周3次,每次用含300mgCa和150mg磷的Ca[Ca3(PO4)2]3葡萄糖酸盐溶液输液,每周3次。疗程约20周直到osteocalcin和×磷酸盐的值达正常水平。

  • 标签: 组合物 磷酸盐 配料 CA3(PO4)2 葡萄糖酸盐 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前言高纯的次磷酸、亚磷酸和正磷酸是制造精细磷酸盐的原料和最终产品,本工艺以黄磷为原料与石灰、烧碱反应生成次磷酸钠,磷化氢、亚磷酸再经离子膜电渗析制成纯次磷酸,高纯亚磷酸和磷化氢氧化制高纯正磷酸,并回收氢氧化钠返回使用。该新工艺成本低,能耗小,无三废排出,产品多样化,属循环经济、环境友好新工艺。

  • 标签: 生产新工艺 次磷酸钠 亚磷酸钙 正磷酸 氢氧化钠 精细磷酸盐
  • 简介:为保证的吸收,儿童的身体里必须有充足的维生素D。和磷一起使用可增强骨骼和牙齿的健康(身体中几乎所有的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孩子身体中的含量是所有矿物质中最高的。帮助身体对铁进行利用,而且有助于营养物质通过细胞壁得以输送。心血管结构的好坏是由和镁的共同作用来决定的。

  • 标签: 钙含量 心血管结构 维生素D 营养物质 身体 矿物质
  • 简介: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钠镁(FDPM)对大鼠脑缺血-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自大鼠颈总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脑缺血,拔出线栓实现灌注。脑缺血10min后给予400mg·kg^-1FDPM,400mg·kg^-1FDP及30mg·kg^-1MgSO4,分别于脑缺血1h灌注2h,5h和23h分别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并于脑缺血1h灌注23h时测定脑梗塞面积及脑组织MDA含量,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FDPM降低脑血一灌注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塞面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减轻光镜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强于FDP或MgSO4,结论:FDPM可显著保护大脑缺血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其作用优于单用FDP或MgSO4。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镁 脑缺血 1 6-二磷酸果糖 硫酸镁
  • 简介:目的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区7~13岁儿童的几项生化指标正常范围及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区180名7~13岁儿童进行空腹血清、磷、镁、碱性磷酸酶测定,同时测量体重及身高。结果平均值2.35±2smmol/L(正常范围2.12~2.58mmol/L),显示低于正常参考值。碱性磷酸酶平均值284.1±2su/L(正常范围107.34~460.81u/L)显示低于正常参考值;其镁、磷与成人参考值比较在正常值范围之内。结论与成人正常值比较,乌鲁木齐市7~13岁儿童的及碱性磷酸酶低于正常值,镁及磷在正常值

  • 标签: 儿童 ALP 身体发育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生物反应器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性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银颗粒的-磷酸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β-磷酸三钙支架 骨髓炎 抗菌性 成骨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和尔奇D联合用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9月于本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1人,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仑磷酸钠和尔奇D,后者加用阿仑磷酸钠。对比骨密度、骨素(BGP),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等指标。结果:关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252.68±19.31)mg/m2、(237.92±18.36)mg/m2,和对照组数据(234.53±20.68)mg/m2、(229.14±17.51)mg/m2相比更高(P<0.05)。关于CTX和BGP这两个指标:试验组数据分别是(0.34±0.08)ng/ml、(7.72±0.89)U/L,对照组数据(0.49±0.12)ng/ml、(6.71±0.83)U/L相比更好(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联用阿仑磷酸钠和尔奇D,骨代谢指标改善更加明显,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骨质疏松 阿仑磷酸钠 糖尿病 钙尔奇D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β-磷酸联合口腔修复膜在骨缺损型前牙区种植治疗上所起到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录的3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对照组实行β-磷酸复合自体骨治疗,观察组实行β-磷酸联合口腔修复膜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骨质种植体稳定系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显著(P

  • 标签: β-磷酸三钙联合口腔修复膜 骨缺损型前牙区种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本文作者用保温设备研究了由羟基磷灰石(HA)和β-磷酸(β-TCP)在不同溶液中,当与生物材料相接触时磷酸盐的溶解——沉淀过程。这不同的溶解有离子与体液(SBF)而不含垩白,或者离子与体液兼含多种垩白,和大部分个体(例如纤维垩白,Vifronecfin,白垩白和聚L-谷氨酸)。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揭示,磷灰石沉淀的微晶在陶瓷晶体周围出现是次级核生成的结果,

  • 标签: 磷酸盐陶瓷 晶种 磷酸二钙 溶液 L-谷氨酸 磷酸钙盐
  • 简介:采用两步法对未经浓缩的湿法磷酸进行净化研究。首先于酸中加适量的硫酸钠和磷矿粉以部分脱氟和除硫酸根;然后用氨中和滤液以深度脱氟和除去金属离子。净化液经浓缩到适当密度后冷却结晶,即可获得所需纯度的磷酸一铵产品,净化过程所产含磷滤渣可返回磷铵肥料生产系统。

  • 标签: 湿法磷酸 纯磷酸一铵 净化 脱氟 脱硫酸根
  • 简介:介绍以氨为中和沉淀剂,对湿法磷酸分步循环除杂,进而生产纯净磷酸一铵的工艺路线.并对净化理论进行分析,以确定适宜的控制条件。

  • 标签: 湿法磷酸 氨化反应 净化 磷酸一铵
  • 简介:作者简介王思明(1971-0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主治医师。摘要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2(BMP-2)复合β一磷酸(β-TCP)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包括12例齿槽裂患者,齿槽裂的修复首先运用局部黏骨膜瓣形成袋状受植囊,同时关闭鼻、唇、腭间的软组织裂隙,恢复解剖形态;去除裂隙两侧上颌突的部分骨皮质;根据裂隙大小、形状及与健侧的对称性,植入BMP-2/β-TCP。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植入物排出,外形恢复理想,局部饱满。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局部骨性愈合,术后1年x线片可见植入人工骨部分被自体骨取代。结论BMP-2复合β一磷酸修复齿槽裂,具有恢复形态准确;修复创伤小的优点;植入物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骨引导性,可降解,能被自体骨完全取代,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齿槽裂修复方法。

  • 标签: 齿槽裂 修复 &beta 一磷酸三钙 骨形态蛋白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湿法精制磷酸中微量元素镁、、铁、砷含量,对仪器参数及元素谱线等相关参数进行实验和优化,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O.82%,加标回收率为95.75%~102.8%,检出限为0.0021~O.0408mg/L,适用于湿法精制磷酸中镁、、铁、砷的测定。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血骨代谢状态的变化及骨折的风险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骨四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PINP、β-CTX水平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再发骨折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PINP、β-CTX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77%(249/260);治疗后,患者血、PINP、β-CTX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再发骨折81例(31.15%),未再发骨折179例(68.85%)。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BMI、外伤史、基础疾病、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椎体节段、脊柱矢状面后凸矫正角度、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血、PINP、β-CTX、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血、PINP、β-CTX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血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820,95%CI为0.770~0.871,截断值为2.12 mmol/L;PINP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15,95%CI为0.873~0.957,截断值为45.51 ng/ml;β-CTX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73,95%CI为0.957~0.988,截断值为463.29ng/ml。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中应用脊柱后凸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PINP、β-CTX水平,血、PINP、β-CTX水平对术后再发骨折具有一定监测价值。

  • 标签: 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骨缺损型前牙区种植治疗期间,为了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实现理想的预后效果,探究β-磷酸、口腔修复膜结合后的实施效果。方法:本项研究调查后,共有100例患者参与,划分组别后,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原则为:奇偶数字法,两个组别患者进行调查,均实施骨缺损型前牙区种植治疗,在入院起止时间方面,调查后为2022年8月、2023年4月;其中,β-磷酸、复合自体骨治疗技术在对照组中应用,β-磷酸、口腔修复膜结合技术在实验组中应用,每个组别中有50例样本纳入研究,统计最终疗效。结果:经历不同治疗方案后,对参与本项研究工作的两个组别进行调查,对照组关于总有效率为80.00%(40/50),实验组为94.00%(47/50),对比可见,后者展现出了更高的水平,P<0.05。结论:临床上,骨缺损型前牙区种植治疗阶段,针对此类患者来说,在改善不适症状,增加稳定性方面有非常重要作用,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及时辅以β-磷酸、口腔修复膜技术,从而提高患者总有效率,且该技术操作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其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骨缺损型 前牙区种植治疗患者 β-磷酸三钙 口腔修复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