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Chordin基因主要与BMP2、BMP4结合,脊椎动物形态发生是BMPs及其对抗物chordin基因,BMPs、BMP感受器、细胞外基质、BMP对抗物-BMP结合蛋白、BMP活性增效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形态发生 中的作用 发生中的
  • 简介:摘要在组织工程中,生长因子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为改善再生提供了新希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9,又名生长分化因子2(GDF2),是BMP家族中最新发现和极具成潜力的形成生长因子,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BMP触发的Smad细胞信号通路通常被Noggin抑制,而BMP-9对Noggin具有抗性,进一步促进祖细胞向前成骨细胞分化。本综述拟讨论BMP-9在成中的信号转导方式以及在组织工程中用于基因治疗的进展,并分析BMP-9在损伤修复方面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9 骨组织工程 基因治疗
  • 简介: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存在于各类动物基质中,为一种低分子量酸性糖基化多肽,分子量20kDa左右。可诱导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继而形成骨细胞。它能跨种属诱导成,且无排异反应,这为从动物中提取BMP应用于临床治疗缺损及不连等疾病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较简便的提取方法,并能纯化出具有较高诱活性的bBMP。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诱骨活性 成软骨细胞 提取方法 骨不连 骨缺损
  • 简介:形态发生蛋白(BMPs)在胚胎肢体发生及关节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是、软骨组织修复的必要成分,另外BMPs在其他组织的发育中亦发生作用,并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生物学行为有关,BMPs已广泛渗透到生物医学及组织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它的诱导成特性研究最深入,并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外源性的BMPs在体内易分散,易于被蛋白酶降解,不能持久有效的发挥作用,从很大程度上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法予以解决:一是选用适宜的载体材料,在体内起到缓释系统的作用,保持BMPs局部浓度和持久有效的发挥生物效能;二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将编码BMPs基因转染靶细胞,使其高效表达BMPs。本文概述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载体材料 骨组织 复合材料 磷灰石 诱导成骨
  • 简介:  2 BMP-2在形成中的作用,本文仅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形成过程中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综述如下,目前BMP-2的膜受体及BMP-2的转录调节机制比较清楚[15

  • 标签: 中的作用 作用机制 发生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的腺病毒并利用其骨骼肌内异位成特性,探索移植异位形成的自体进行缺损修补的体内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将BMP-4基因构建入AAV载体内,纯化出AAV-BMP-4。将AAV-BMP-4吸附于明胶海绵(Gelfoam)上并植入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饲养室饲养的SCID小鼠的股肌袋内,4周后进行AAV-BMP-4的活性测定。在小鼠背部皮下应用AAV-BMP-4,观察骨骼肌肉诱导异位成,待组织形成稳定后,取出这些组织移植入事先制备好的小鼠的颅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成功构建出纯化后浓度达5×1012 vp/ml的AAV-BMP-4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植入小鼠的股肌袋内可成功诱导异位组织的形成,小鼠背部皮下植入AAV-BMP-4+Gelfoam复合体后4周出现了少量的新生组织,量达1 cm×2 cm×2 cm。X线和MicroCT的检查均证实了小鼠的背部皮下组织形成。经修剪移植入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处的组织在植入缺损处后,没有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外形的轻微改建,颅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结论体外构建的AAV-BMP-4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AAV-BMP-4+Gelfoam在骨骼肌肉中可有效诱导成,利用新生组织可以成功地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移植的组织植入颅骨缺损后未出现过度生长的现象,且与宿主结合良好。

  • 标签: 腺病毒 AAV-骨形态发生蛋白-4 诱导分化 骨缺损 成骨
  • 简介:目的确定在兔子的椎间盘内注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诱导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用微量注样器将含有rhBMP-2200μg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L4~5椎间盘的髓核内。术后10、30、60及90天进行X线照相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椎间盘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组可见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成并在相邻椎体间形成桥。对照组的椎间盘内未见形成。结论利用注射的方法,rhBMP-2可诱导椎间盘成,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 标签: 重组人股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间融合 椎间盘 注射 诱导成骨
  • 简介:牵引成术(DO)中新的形成具有胚胎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再生和重建过程依赖于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时序性表达及协同效应。利用不同生长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是目前解决极限缺损、促进再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降低生长因子的临床有效使用剂量的途径之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协同促进再生和重建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骺损伤的大鼠模型中生长板形态学变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12,13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将40只4周龄SD大鼠(110~140 g)随机分为5组,对每只大鼠的右侧胫骨造成骺损伤,分别于损伤后1、7、14、28、42 d取材,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损伤后大鼠双侧胫骨长度的变化,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后胫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BMP-12,13在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12,13在胫骨生长板中的表达分布及变化,最后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染色检测骺损伤后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速度的改变。结果在骺损伤后可以观察到典型的损伤修复过程,并且第14天观察到生长板内桥的形成;在第14、28、42天,损伤侧肢体的长度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肢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长板中的BMP-12表达在第1天(P=0.037)和第42天(P=0.026)显著升高,但在第7天(P=0.004)、第14天(P<0.001)和第28天(P=0.026)显著下降,BMP-13的表达在损伤后第1天显著增加(P=0.037),但在第42天显著下降(P=0.02);在损伤后42 d,实验组生长板EdU阳性软骨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P=0.011)。结论骺损伤早期BMP-12,13表达变化表明其参与桥形成,这将对骺损伤后肢体短缩和畸形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生长板 骨形态发生蛋白 肢体畸形 骨骺损伤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小梁、板层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目前从骨髓中成功分离、鉴定BMSCs的方法较为成熟。新发现一些物质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因子,其中对BMP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Ⅰ、Ⅱ型BMP受体后激活Smad信号通路诱导成。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应用天然BMP或者将BMP及其协同基因转入BMSCs,通过靶细胞的持续表达BMP促进新形成。本文将近10年BMP诱导BMSCs向成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化 骨生成 综述
  • 简介:背景:使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植入治疗缺损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而椎间植中rhBMP-2使用量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椎间打压植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因腰腿痛接受腰椎融合术的60例≤6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自体组、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组、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组;常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自体颗粒打压植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融合节段为1~2个椎间隙;其中单纯自体组共26个椎间隙;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组共27个椎间隙;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组共26个椎间隙.临床疗效评价包含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价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CT矢状位重建,观察上下终板间连续性小梁,横断面观察有无椎管游离粒、异位骨化.术后随访2年.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3组疾病组成、融合节段、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深部感染;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单纯自体组和2mgrhBMP-2联合自体组各1例).无内固定失败.未见椎管内游离粒脱出及异位骨化.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仅2mgrhBMP-2组与单纯自体组及1mgrhBMP-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融合使用自体联合2mgrhBMP-2,可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一2 腰椎融合术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考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在小鼠体内异位成能力,评价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7生物学活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植入小鼠肌间隙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出埋植材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蛋白含量、钙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组在术后2、3、4周有骨细胞类似细胞和钙化灶的形成,术后2、3、4周蛋白含量、ALP活性和钙含量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对照组。结论:明胶海绵复合rhBMP-7植入小鼠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载体,可用于rhBMP-7体内活性检测。

  • 标签: 明胶海绵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异位成骨 小鼠
  • 简介: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与同种异体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移植36例,同种异体移植33例,植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小梁生长.植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是比较理想的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 纳米人工骨 植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矫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的成分化能力。方法培养C3H10T1/2,用20μg/mlBMP2对其诱导一定时间后,Westernblotting检测smad蛋白及信号通路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的水平变化,QRT-PCR检测成标志基因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情况,茜素红染色,观察诱导晚期细胞矿化情况。结果经BMP2诱导后,C3H10T1/2细胞成终末期分化标志矿化情况(茜素红染色)显著增加,smad蛋白及p38磷酸化水平有所上升,成标志基因ALP表达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BMP2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成分化能力,对BMP、Smad通路有一定依赖性。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C3H10T1/2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蛋白(BMP)-6和BMP-9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时的表达改变及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将4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Excel简单随机化分法分为糖尿病组(DM,n=22)和非糖尿病组(ND,n=22)。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枸橼酸溶液(STZ)50 mg/kg,ND组注射等体重比枸橼酸溶液。2周后于两组动物左股骨制造横断骨折。骨折后的第2、4、8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骨折愈合评估。通过机械负荷评估痂的强度。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组织中BMP-6和BMP-9的表达变化。影像学结果以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验数据以SPSS 13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骨折后4周糖尿病组痂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4±0.14,ND组2.14±0.18,t=5.499,P<0.05,n=8);痂内钙化比例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53.40±6.49)%,ND组(60.61±2.13)%,t=1.976,P<0.05,n=8];痂机械强度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1.85±38.33) kPa,ND组(217.49±39.63) kPa,t=2.135,P<0.05,n=6]。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的BMP-6表达在DM组骨折股骨中表达显著低于ND组骨折股骨。分析较大相对分子质量BMP-6条带与35×103 BMP-6的变化关系,结果提示,35×103 BMP-6的显著下调可能与BMP-6的成熟过程受到糖尿病病理因素抑制有关。BMP-9的表达与糖尿病和骨折无关。结论糖尿病骨折愈合过程受损与BMP-6 35×103片段表达下调相关。而BMP-6的成熟过程障碍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骨形成蛋白-6 骨形成蛋白-9 糖尿病 延迟愈合 骨折 不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形成蛋白-2(rhBMP-2)和胶原基纳米复合材料(nHAC)修复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小型猪牙周缺损模型,设立rhBMP-2-nHAC复合材料植入组、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植入胶原基纳米组.术后8周观察各组间修复效果及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分析评价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8周可见复合材料植入组大量新生牙周组织生长,四环素单标记表面、四环素双标记表面、矿化沉积率、体积、类骨质表面、成骨细胞表面等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胶原基纳米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和nHAC可明显促进牙周缺损修复。

  • 标签: 牙周骨缺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胶原基纳米骨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