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马克思早年思想晚年思想的时间界限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不同,划分的时间界限也往往不同。在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上,所谓马克思晚年思想,是指他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以后的思想。在此以前的思想,都算马克思早年和中年的思想。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也不例外。但人的思想变化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一个人后来的思想是他以前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前后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晚年思想 俄国公社 发展道路
  • 简介:王明就《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表的言论不足为凭。《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成文不早于《新民主主义论》,该文最初作为普通教材发表,随即作为党内秘密文件收入《党建论文集》。为此,毛泽东进行了修改。新中国成立后,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再次修改了该文。每次修改都使得文本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文章所面对的读者群体和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 标签: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的思想
  • 简介:<正>矛盾发展过程问题,是辩证法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根据《矛盾论》中的有关论述,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一、两个范畴的提出毛泽东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又说,“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发生斗争。”这里明显地包含

  • 标签: 同一性 发展过程 斗争性 矛盾发展 肯定方面 矛盾论
  • 简介:制度是人们交往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公正的制度体系能够起到协调交往关系、缓解社会冲突和整合社会秩序的作用。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的缺失和滞后会制约人社会的发展,异化的制度会成为压制人性、束缚人发展的工具。需要优化制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要在制度框架中增强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公众参与促进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 标签: 制度 交往 人的发展
  • 简介: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实现路径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研究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共享发展的理论渊源演进、实践历程经验、时代价值意义、推进原则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共享 社会主义的本质 综述 中国特色 研究成果 大发展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们提出了“两次提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设、“两个和解”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原则、“两种尺度”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等有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是理解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重要思想平台。

  • 标签: 马克思 思格斯 可持续发展思想 社会发展理论 实践原则 评价标准
  • 简介:公平、效率发展从来就是纠葛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公平和效率是讨论得较多的一对关系,发展乃基于公平效率的组合关系的下一个进程。处理好公平效率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是促进了发展。但是,如果把问题分开看,公平可以促进发展,效率也可以促进发展

  • 标签: 公平与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 组合关系
  • 简介:本文尝试提出一个研究新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强调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我国不同时期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城镇化推进路径的内在机制、阶段特征、优势不足。通过对新中国67年来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新中国城镇化发展基本围绕'农民自主选择社会秩序'矛盾运动这条主线展开,其矛盾运动过程作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体现,激发了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价值相统一的方法论,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 标签: 城镇化 农民自主选择 社会秩序 制度变迁
  • 简介: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一次全新突破,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发展创新,具体来说,是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创新发展的新理念、从“两手抓”的发展观到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从“绿色革命”的发展观到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从对外开放的发展观到开放发展的新理念、从反贫困的发展观到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要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五大发展新理念,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发展观。

  • 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发展观 五大发展理念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继承 发展
  • 简介:受日本大正初期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大正中期的社会思潮开始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本间久雄首先明确提出了"民众艺术论",并强调艺术家创作的对象,要将重点放在人数最多的下层阶级和最底层的工人阶级身上,要创作能够为工人阶级所接受的,并能起到教化作用的民众艺术。针对该主张,大杉荣提出了民众艺术要来自民众、为了民众、为民众所有的艺术理论,并强调其斗争精神。加藤一夫在赞同大杉荣主张的基础上,提出民众艺术是觉醒的民众的新思想和真实感情的具体表现,并且要具有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而奋斗的战斗性。通过民众艺术论争,在大正时期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并对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诞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民众艺术 社会问题 艺术问题 本间久雄 大杉荣
  • 简介: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罗莎·卢森堡列宁围绕着十月革命应不应爆发、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如何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共识是主流,分歧是细节;无论是那种恶意制造列宁和卢森堡的思想对立,还是借助于卢森堡批判和全盘否定列宁的言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而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卢森堡和列宁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思想对话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列宁 十月革命问题 思想比较
  • 简介:当前,关于道德规范问题的探讨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依赖任何道德规范性理念,而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任何道德理念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时代会接受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不同的立场、地位出发,会拥有各自的特殊的道德观念;而无产阶级为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也会提出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从单纯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讲,深入探讨道德规范问题是必要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规范 历史必然性
  • 简介:进入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面临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社会现实利益矛盾的凸显、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根本利益、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和思想道德失范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关注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实现思想理论的通俗化,充分发挥和综合运用多种大众传媒,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标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问题与路径
  • 简介:本文在简要回顾江苏省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以苏南地区为例,从工业化、城市化、财政支农、制度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几方面总结了江苏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并总结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启示。

  • 标签: 江苏 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
  • 简介:2017年毛泽东研究持续走向深入,并呈现出新的热点和特点。其中,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研究、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研究、毛泽东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研究、毛泽东的文化观文化自信思想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毛泽东军队和国防思想研究、毛泽东农业农村农民思想研究、习近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等话题,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研究的热点、趋势和最新进展。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年度热点 最新进展
  • 简介: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曾发生多次争论。争论的内容涉及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党的代表大会的实效性、严格党的纪律保障党内个体权利的关系、少数服从多数保障少数的关系等问题,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党内权力权利的关系。他们的争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启示主要有:必须维护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明确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党的政治纪律。

  • 标签: 列宁 普列汉诺夫 权力 权利 党内民主
  • 简介:结合风云际会的时代变迁把近现代中、外思想家对社会发展问题所作的思考作一番考察,那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斑澜驳杂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总体图景。这里既有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的构想,也有中国近百年来对自身现代化的多重探索,既有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史远非一帆风顺的多种道路和模式,也有摆脱殖民统治后不发达国家要求经济自立的呼唤及其步骤艰难中的喟叹,更有西方形形色色的发展观从单纯经济增长论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再到“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直迄后现代主义的嬗变。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道路和模式 发展观 世界体系 殖民统治 邓小平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必须继续艰苦细致地做好哲学基础建设工作,必须对实践和本体论范畴,对生命的生产的命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美存在的哲学依据等作出合乎时代发展的新阐释。阎国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美学》立足元典,面对时代现实,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命题,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建设为实践美学的发展拓展了更宽阔的学术空间。

  • 标签: 实践美学 实践 本体论 生命的生产 人与自然的统一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10月22日,由南京大学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15余家期刊编辑部、报社、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近11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围绕“文化自信道德重塑”主题,以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世界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了我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