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恐怖活动的爆发实际上就是一个突发性事件。对于实战部门来说,处置过程既是一次应对从预谋、策划到实施、惩处的这一活动的全过程,又是一次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过程。因此采用何种国际合作的模式和方式决定着公安机关活动的效率与效果。警务活动从资源导向式向目标导向式、从机关型到作战型的转变,是提高警务活动效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目标导向 资源导向式 国际警务合作 反恐
  • 简介:2月26日,由中国与欧盟驻日内瓦代表团共同主办,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0届会议框架下残疾人主题会议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重要意义”。来自40多个国家的使节,联合国机构、专家学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应邀出席。

  • 标签: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残疾人 张海迪 中国残联 联合国机构 非政府组织
  • 简介:201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成果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办。此次发布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华代表处主办,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杂志社协办。UNESCO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施瑞思,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 标签: 世界遗产公约 成果发布会 建福宫花园 城市建设司 遗产资源 世界自然遗产
  • 简介:地方政府间应急管理合作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而如何构建高效的组织合作网络是地方政府战略管理的关键所在。组织间网络是区别于官僚制和市场机制的一种新型治理机制,该理论的研究为组织摆脱僵化的组织壁垒和恶性竞争,开拓新的价值空间,实现内生性与外生性协同增长提供了新视角。利用组织间网络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框架,考察政府间应急管理合作的演进和驱动,有利于消除组织间发展的阻滞因素,促发应急管理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 标签: 组织间网络 地方政府 应急管理 跨域合作
  • 简介:从宏观层面来看,运动式治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较长时期内存在的一种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我国粗放型的高速经济增长就是实行运动式治理的一种结果。运动式治理有着自身的发生机制,首先是由于强烈的绩效需求与匮乏的治理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使国家形成了开展运动式治理的内生动力,而内生动力与制度条件的结合又最终使得运动式治理变为现实。运动式治理通过对人员和资源的高度动员,能够在短期内取得高水平和超常规的经济增长绩效,但这种效率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运动式治理也存在着因过于注重某项单一目标而忽略其他发展目标的弊病,因而运动式治理难以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理机制。近年,随着“新常态”等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提出,我国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变,可以预期运动式治理将逐步被更为现代化的治理机制所代替。

  • 标签: 运动式治理 运动 动员 治理
  • 简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如何突破利益藩篱、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行政生态学视角,并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行政改革中利益主体间博弈现状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发现行政改革利益相关者在博弈中存在的改革的制度环境尚待完善、博弈主体问的价值认同偏差、改革的动力供给不足和既有体制机制的缺陷等失衡问题。从塑造良好行政生态出发,提出坚持行政生态平衡原则、构建多元价值理念认同体系、营造良好的行政改革制度环境和优化改革动力供给结构等路径,以期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启发和借鉴。

  • 标签: 行政改革 利益相关者 合作博弈 行政生态学
  • 简介:本文基于COSOERM整合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C级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当前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中国上市公司 风险管理 COSO ERM整合框架
  • 简介:"公共生产"是与"公共服务"相类比的概念,是指政府为追求最大化的社会产出而对其掌控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活动。它从资源配置、要素聚合、社会产出、国民财富创造、经济基础提供等"生产性"而非"消费性"的意义上去界说当代政府职能与政府治理,旨在克服因公共服务理念泛化和绝对化所引致的消费主义偏执。在当前中国经济呈现"L"型走势且全球治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政府的公共生产有着远比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更为紧迫的意义与价值。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坐实政府的公共生产职能,除了要纠正公共服务理念泛化的偏差并回归到公共生产与公共服务相统一的政府治理理念,还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政府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 标签: 政府 公共生产 公共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正在蓬勃兴起的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契机.与此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局势多变、文化差异大、各方势力阻挠等因素的存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想要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实现国际化发展,要在看到机遇的同时看清挑战的存在.引用企业组织常用的“SWOT分析法”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初步的战略决策分析,以期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合理的发展思路和变革方向,从而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谋求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 标签: 一带一路 非政府组织 国际化 SWOT分析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间断平衡框架因融合了渐进与变革两种政策变迁状态而被认为是对渐进主义理论的重大超越。该框架认为,注意力状态及其信息处理模式是政策选择和变化的基础,而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问题界定与制度结构之间的互动。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子系统政治的负反馈作用使得政策处于垄断状态,宏观政治的正反馈作用促使政策垄断崩溃。政策变迁存在长期渐进均衡和短期重大间断两种政策变迁状态。但在我国缺乏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这一制度基础的特定的政策环境中,利用政策议定场所的变化来界定间断与平衡存在很大不适用性。因此,借鉴霍尔的"政策范式"概念,本文认为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政策总体性目标:政策总体性目标变化反映政策间断式变迁,政策工具及其水平设置变化反应政策均衡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基于中国背景对间断平衡框架作出一定的修正和本土化说明。

  • 标签: 间断平衡框架 政策变迁 政策议定场所 政策范式 政策总体性目标
  • 简介:“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2017年9月6日-9月15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这是鄂尔多斯市首次承办的高级别国际大型会议。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参加了会议,期间召开了3次部长级圆桌会议和3次交互式国际对话。为了满足大会期间的用频需求,保障各类无线电设备安全运行,自治区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认真负责、密切协作,架设了一道“看不见”的安全屏障,圆满完成了此次大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 标签: 防治荒漠化 无线电设备 安全保障 缔约方 联合国 公约
  • 简介:地方治理的兴起推动了公共行政模式的变迁,地方政府的结构、职能、运行和政策面临着深刻的调整,而调整的核心应该围绕如何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而展开。在把握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厘清它和地方治理能力与传统地方政府能力的差异性。地方政府必须基于地方治理的理念和价值,从地方政府系统运行的视角凝练出组织吸纳、边界掌控、网络管理和工具选择等核心能力事项,然后运用恰适的策略处理好各种关系,以渐进的方式推动地方政府行为的变革,最终提高其治理能力。

  • 标签: 地方政府 治理能力 策略性一关系性
  • 简介:人类的认知框架是信息到达受众并被接受的过程。本文运用网络调查实验的方法,以源于中国媒体渠道的新闻和源于外国媒体渠道的新闻分别测量其渠道框架效应,以新闻表达方式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来测量情感框架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客观内容一致的新闻,人们的认知框架效应中,情感框架比渠道框架具有更强的框架效应;在同样的情感框架中,虽然测量结果并不显著,但能发现中国媒体渠道的效应要略强于外国媒体渠道的效应。这一研究回归公共舆论研究的起点,用调查实验的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自身,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渠道框架 情感框架 调查实验 认知框架效应
  • 简介:从非线性科学的角度来说,汶川地震是自然界一次大的突变,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取决于灾后重建过程中一体化力量和离心化力量的张力。灾后重建过程中就是要积极扩大整合调节力量,抑制离心化力量。因此,特别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统领灾后重建的全局。

  • 标签: 灾后重建 突变 一体化力量 离心化力量 科学发展观 利益共生
  • 简介:依法治国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国家审计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推进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在对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理论定位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同质特征与差异性,并剖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内在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审计操作框架,以此提高国家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中的水平,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和质量。

  • 标签: 依法治国 审慎监管 审计 风险
  • 简介:"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在香港已经推行18年。18年来,伴随香港的发展和内地经济崛起,两地在深入交往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新时期,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提升香港与内地优势,借助国家大势谋划两地长远的发展前景成为热点话题。因而,探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与内地发展中的凸显问题、问题实质和实现路径,以从新思路来探索"一国两制"的精髓,提升两地优势,共谋两地的发展。

  • 标签: 一国两制 香港与内地 角色定位 优势互补
  • 简介:政治-行政二分法长期以来被视为行政的逻辑起点,与此相应的传统行政责任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陷入困境。在后二分法时代,社会自反性日趋明显,政治、行政与民主均发生了极大的变迁,治理网络理论正取代二分法成为责任机制的理论基础,建构新的责任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应当确立以"有效性"为核心的应责网络机制,重视应责的情境化动态性、确立复合化的应责价值体系。

  • 标签: 政治-行政二分法 治理网络 行政法 责任
  • 简介:中国财政制度框架与财政职能正处于全面性、系统性、结构性和革命性转型过程之中,财政学转型与转型财政学学科建设议题应运而生。转型财政学是研究财政制度价值、目标、结构、功能、地位、角色转变的新型财政学科,核心是探索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转变、财政职责范围内容、发展阶段与优先领域、基本途径与财政收支的普遍规律。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实践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公共财政、公共福利财政和应急、社会救助财政三类制度框架形成。现代财政制度三类体系的划分,反映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分化与政府职责范围内容的变化。中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建设实践证明,财政职能角色转变状况决定政府职能角色转变状况。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趋势与财税体制改革实践说明,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基本方向。本文首次简要界定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为社会建设和中国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财政转型 转型财政学 社会政策 公共福利财政制度 财政职能角色
  • 简介:中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一系列看似矛盾的基本事实:中央既强大、又脆.弱;中央权力既是保障公民正常生活的中流砥柱,又是“遥远的权威”。求解上述悖论有利于抓住维护国家统一与激发地方活力的“黄金分割点”。这需要反思和超越已有研究方法,从概念和理论导向走向实践导向。深入考察中国政府体制的特殊经验,可以发现包括上述悖论在勾的很多政治现象都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央政府能力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 简介:本文以Z市、G市与H市为研究地点,对流浪儿童群体的社会化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特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导致流浪儿童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使许多流浪儿童面临角色的中断与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等问题,进而使一些流浪儿童价值观偏离,人格缺陷较为明显,甚至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因此,流浪儿童的社会化表现为一种畸形社会化。

  • 标签: 流浪儿童 畸形社会化 角色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