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益肾活血法及孕后固肾安胎法中医药序贯干预对肾虚型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史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2月-2020年7月41例肾虚型SA史患者并设为观察组,另选42例本院产检无SA史的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前给予益肾活血法及孕后给予固肾安胎法中医药序贯干预,对照组孕前孕后未进行任何中医药干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记录患者孕育期当月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B超监测孕12周NT值;孕30 d+、40 d+、50 d+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孕酮、雌二醇、hCG水平;观察2组足月分娩、早产、流产情况,比较成功分娩率及足月分娩率。结果孕30 d+、40 d+、50 d+,2组血清孕酮、雌二醇、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12周N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分娩率为90.2%(37/41)、足月分娩率为85.4%(35/41),对照组成功分娩率为100.0%(42/42)、足月分娩率为95.2%(40/42),2组成功分娩率、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孕前益肾活血法及孕后固肾安胎法,以中医药序贯干预可明显改善肾虚证SA史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流产,自然 肾虚证 肾虚血瘀证 序贯法 中医药疗法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智能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近期二次足月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41例二次足月自然分娩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年龄24~41(33.27±4.88)岁,分娩孕周(39.67±1.15)周。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初次分娩产妇54例为对照组,年龄22~36(28.52±2.77)岁,分娩孕周(39.12±0.87)周。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并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分别测量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计算两种状态下各个参数的差值;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肌力测定,比较两组间超声参数差值及肌力有无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初次自然分娩组及二次自然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15.92±2.76)cm2对(16.65±2.63)cm2、(40.93±5.63)mm对(40.27±6.21)mm、(55.54±6.05)mm对(57.92±5.27)mm、(7.03±1.51)mm对(7.44±1.23)mm、(7.49±1.44)mm对(7.44±1.44)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分别为(11.76±2.62)cm2对(12.09±2.78)cm2、(37.57±5.46)mm对(37.18±4.71)mm、(42.21±5.69)mm对(43.03±7.13)mm、(8.92±1.54)mm对(8.87±1.23)mm、(8.90±1.60)mm对(9.30±2.71)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缩肛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差值分别为(4.16±2.38)cm2对(4.43±2.70)cm2、3(1.00,5.00)mm对1(1.00,5.25)mm、(13.33±6.07)mm对(14.41±6.54)mm、(1.90±1.78)mm对(1.68±1.31)mm、1(0.48,2.40)mm对1.25(0.20,2.13)m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65%、68%(35例对28例),Ⅱ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74%对79%(40例对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较初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未见明显降低,为临床指导二次分娩孕妇生育方式的选择及产后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骨盆底 盆底肌 收缩功能 产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复位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广东地区无代谢性疾病自然人群脂联素水平,建立脂联素参考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和东莞市社区收集的1 156例无代谢性疾病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人体学测量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脂联素水平,分析其在无代谢性疾病自然成年人群参考值,并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分组,比较各组别间脂联素差别。相关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将脂联素>P25范围定义为参考值,在本研究中总人群脂联素参考值为:>3.2 mg/L;男性参考值为:>3.0 mg/L;女性参考值为:>3.4 mg/L。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受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β=0.037、-0.012、-1.316、1.994、-0.463,均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广东地区无代谢性疾病自然成年人群的脂联素参考值,为后续深入探讨脂联素的临床意义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脂联素 参考值 广东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方法2009 - 2016年,在青海省6个州的16个市(县),采集小型兽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型兽类地区分布、不同海拔分布、生态环境类型分布;采用PCR扩增小型兽类的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长度约650 bp),并进行同源性比较、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631只,分别隶属于3目7科21属30种;其中啮齿动物926只,分别隶属于5科19属25种,占56.78%。格尔木市采集的小型兽类数量最多(313只),2 800 ~ < 3 000 m的海拔段为小型兽类分布最高峰(532只),沙地草原捕获数量最多(612只)。共成功扩增292只小型兽类COI基因,同源性比对与目标序列一致。种内遗传距离为0.01% ~ 2.90%,种间遗传距离为4.00% ~ 12.00%,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遗传距离为13.00% ~ 21.00%,科间遗传距离为22.00% ~ 25.00%。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有很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共形成20个,置信度为98% ~ 100%。结论青海省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受地区、海拔、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分子鉴定法可弥补形态学鉴定中的不足。

  • 标签: 小型兽类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分子鉴定
  • 作者: 刘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343200
  • 简介:目的:探究产妇采取护理预警联合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对其自然分娩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划分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范围内在本院妇产科生育的300名产妇为对照组与实验组(n=150),比对研究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与自然分娩率情况。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产后出血量更少、自然分娩率更好(P<0.05)。结论:为产妇采取护理预警联合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可减少产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概率,切实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子平安,拥有在临床护理中推行的价值。

  • 标签: 护理预警;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产妇;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直肠癌根治手术从最初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念到腹腔镜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根治,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现已成为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术式,但是该手术用于取出肿瘤标本的腹壁辅助切口与当今微创手术理念相悖,避免腹壁切口成为胃肠外科医生和直肠癌患者共同诉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全腔镜下完成直肠癌根治及消化道的重建,标本经自然腔道(直肠或者阴道)取出,无腹壁辅助切口,更符合微创实际,操作更简便。研究NOSES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进展,旨在为该术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淮北市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接生,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技术接生,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产程时间,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两组产后会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8.57%(3/35),低于对照组[45.71%(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2,P<0.001);观察组会阴完整、会阴Ⅰ度裂伤、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分别为34.29%(12/35)、57.14%(20/35)、8.57%(3/35),对照组分别为11.43%(4/35)、28.57%(10/35)、60.00%(21/3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32、4.725、18.324,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3.08±0.42)分,低于对照组的(5.13±0.58)分(t=16.936,P<0.001);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危初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可减少产妇产时损伤,值得应用。

  • 标签: 自然分娩 接生,产科 分娩,产道 产程,第一 产程,第二 产程,第三 会阴裂伤 会阴切开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日卵泡大小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冻融单囊胚移植患者,采用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方案共42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hCG诱导排卵日最大卵泡直径分为15~16 mm组(≥15且≤16 mm,n=66),16~17 mm组(>16且≤17 mm,n=101),17~18 mm组(>17且≤18 mm,n=125),18~20 mm组(>18且≤20 mm,n=109),>20 mm组(>20 mm,n=26),比较各组的hCG诱导排卵日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对比各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hCG诱导排卵日雌二醇及LH水平5组患者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组(15~16 mm组至>20 mm组)hCG诱导排卵日雌二醇水平逐渐升高;15~16 mm组雌二醇水平(中位数为1 002.3 pmol/L)明显低于17~18 mm组、18~20 mm组、>20 mm组(中位数分别为1 103.3、1 171.2、1 539.0 p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1、P=0.002)。5组(15~16 mm组至>20 mm组)hCG诱导排卵日LH水平呈降低趋势;15~16 mm组LH水平(中位数为37.73 U/L)明显高于17~18 mm组、>20 mm组(中位数分别为28.24、24.11 U/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6)。5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冻融胚胎单囊胚移植,使用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方案中,小卵泡排卵者能够得到与正常大小卵泡者相似的临床结局。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排卵诱导 卵泡 胚胎移植 低温保存 妊娠结局 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医院管理领域资助项目的特点及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2020年NSFC医院管理领域资助的科研项目,获取项目名称、关键词、批准年份、依托单位等信息。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科研项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2010—2020年,医院管理领域NSFC资助项目从2010年的4项(93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32项(994万元),累计192项(7 276万元),其中面上项目90项(46.9%),青年基金项目79项(41.1%)。获批项目均分布在NSFC一级学科宏观管理与政策下的二级学科中,分别为健康管理与政策(154项)和医药管理与政策(38项)。资助项目研究热点涵盖绩效评价、支付方式、卫生体系、卫生经济、分级诊疗、效用理论、区域医疗联合体、基本药物制度、按人头付费、激励策略等主题。结论近年来,医院管理领域NSFC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持续增加,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青年研究者为主力军的资助格局,并初步形成了医院管理研究体系。我国医院管理研究应充分结合管理特点和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现状,重点研究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建设和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问题,同时应加强医院与高校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 标签: 医院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学
  • 作者: 房媛 张媛 李真 桑少伟 杨孝荣 张同超 殷晓霖 满金宇 吕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临床研究中心,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临床研究中心,济南 25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东省丘陵农村自然人群队列的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为开展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及危险因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对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和孝直镇20~79岁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唾液采集,建立山东省丘陵农村自然人群队列,对主要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0 296名调查对象纳入研究,基线平均年龄为54.45岁,其中男性占40.6%。队列调查对象中88.3%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2.1%以务农为主要职业,90.7%为已婚。吸烟者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占45.6%和0.9%,饮酒者分别占65.8%和3.0%。依据调查资料中研究对象的自我报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的患病率依次为19.8%、3.2%、2.8%、2.7%和1.2%。结论山东省丘陵农村自然人群队列为评估丘陵农村地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提供了重要资源,为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农村人口 慢性病 队列研究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的口腔医学基础研究项目进行分析,为口腔医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NSFC资助口腔医学的项目信息,包括题目、年度、项目类型、学科代码、资助机构和关键词等,并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近10年NSFC共资助口腔医学领域项目2 821项,经费122 944万元,呈逐年增长态势;资助覆盖116个分支学科,口腔肿瘤及牙周病为重点资助领域,资助机构和地区相对集中,研究内容以干细胞和信号通路为核心开展,多领域逐渐交叉融合。结论NSFC持续资助促进了口腔医学的发展,研究方向上日益丰富相互融合,同时建议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政策,均衡资助不同分支学科,欠发达地区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口腔医学整体研究水平。

  • 标签: 口腔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回顾分析 知识图谱
  • 简介:摘要结外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起源于T或NK细胞的血液肿瘤,该病在亚洲及南美洲地区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迅速、侵袭性强,晚期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对该病患者的治疗通常根据疾病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而包含门冬酰胺酶的新型化疗方案,可使患者预后获得改善。随着放化疗联合、新药研发、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患者亦可从中受益。笔者拟按照疾病分期,对近年ENKTCL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治疗 门冬酰胺酶 化放疗 肿瘤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及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以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妇产科住院部3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8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分娩后疼痛程度、分娩过程舒适感评分、产妇对生产过程满意度评分以及产妇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且产妇分娩过程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产妇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会阴侧切、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体舒适感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提高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舒适感及满意度,减少产后产妇及新生儿危象,提高顺产率。

  • 标签: 自由体位 初产妇 自然分娩 第一产程
  • 简介:摘要直肠癌根治手术从最初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念到腹腔镜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根治,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现已成为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术式,但是该手术用于取出肿瘤标本的腹壁辅助切口与当今微创手术理念相悖,避免腹壁切口成为胃肠外科医生和直肠癌患者共同诉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全腔镜下完成直肠癌根治及消化道的重建,标本经自然腔道(直肠或者阴道)取出,无腹壁辅助切口,更符合微创实际,操作更简便。研究NOSES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进展,旨在为该术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肺癌领域的资助情况。方法以"肺癌"或者"肺恶性肿瘤"为关键词检索既往3年NSFC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近3年肺癌领域NSFC共资助了751项,其中青年项目348项,面上项目330项,两种项目类型在年龄、职称、身份分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肺癌领域是NSFC资助的热点之一,竞争非常激烈,申请人需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 标签: 肺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金资助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免疫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型抗肿瘤免疫方法。NK细胞可来源于外周血、脐带血、NK-92细胞系及诱导多能干细胞。CAR-NK细胞可非特异性识别靶抗原且无人类白细胞抗原限制性,异体输注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原代细胞及动物模型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作为现货型产品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CAR-NK载体构建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初步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疗法 血液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构建小鼠肥胖模型,观察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在肥胖不同阶段脂肪及相关组织中的频率及亚群变化,探讨iNKT细胞在肥胖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记录小鼠体重和精神状态以及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iNKT细胞和巨噬细胞频率和亚群的变化;CBA检测血清和脂肪组织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差异。结果(1)高脂喂养4周后,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高脂喂养12周后,炎细胞浸润明显增多。(2)高脂喂养可致脂肪组织中iNKT细胞频率下降,iNKT1亚群比例增高,iNKT10亚群比例下降;胸腺iNKT1亚群比例升高,iNKT2亚群比例下降;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频率及M1亚群比例增高,M2亚群比例下降,上述变化在高脂喂养12周组更为明显。(3)高脂喂养造成脂肪组织中E4BP4、精氨酸酶1(Arg-1)表达下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增高。(4)高脂喂养使小鼠血清和脂肪组织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增高,抑炎性细胞因子显著下降,且12周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iNKT1细胞亚群升高和iNKT10细胞亚群降低与M1型极化的增强可能存在密切关系,iNKT细胞亚群的失衡可能参与了肥胖小鼠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进展。

  • 标签: 肥胖 iNKT1/iNKT2/iNKT10 M1/M2巨噬细胞 慢性炎症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