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有效市场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股指期货交易市场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分布特征。然后依据协整理论,从价格发现的角度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具有很高的持续性,但股指期货并未对现货市场价格产生有效的引导。中国股指期货交易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风险较大。

  • 标签: 股指期货 市场有效性 GARCH模型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现行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文章采用应计质量模型,发现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与累计超常收益率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利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与A股数据进行会计信息质量对比,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了经理人对长期性应计利润的操纵行为。

  • 标签: 累计超常收益率 会计信息质量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应计质量模型
  • 简介:当前我国发展问题中面临两个困惑:一是与城市人口相比,9亿多农民有土地和山林等资产为什么收入还比较低?二是与全部发达国家只有9亿多的总入口相比,我国有13亿多人口为什么内需还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滞后。

  • 标签: 农村集体所有制 改革滞后 有效实现形式 农村经济发展 城乡二元体制 城市人口
  • 简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政府推行"一体两翼"的信用担保模式,但是现行的模式有诸多的缺陷。为了从实践中解决现行融资模式效率不高的弊病,建议政府推行以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模式,以便从制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 标签: 中小企业 信用互助 一体两翼
  • 简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世界主要经济体各自适用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全面持续趋同,以期达到最终等效的目的。本文在分析会计准则国际差异根源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的进程,深度剖析了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认定的基础,最后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认定的发展策略

  • 标签: 会计准则国际等效 国际趋同 等效认定
  • 简介:2004年底,COSO委员会针对企业中常见的高层舞弊等现象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等相关文件,在文件中COSO委员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和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新的修订。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和企业的经济业务相关,

  • 标签: 企业内部控制 COSO委员会 企业风险管理 整体框架 经济业务 文件
  • 简介:本文以两种审计模式下舞弊审计策略对比研究为载体,在描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传统舞弊审计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舞弊审计策略是以侦查管理舞弊风险为先导、辅以证实性程序,涵盖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的内容,从而改进传统舞弊审计策略

  • 标签: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舞弊审计策略 管理舞弊 战略层面 战术层面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5—2010年在主板IPO的所有公司和2005年、2006年在中小板IPO的公司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我国IPO询价制度下机构投资者报价策略。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在IPO询价过程中倾向于在初步询价阶段压低报价,而在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价格区间上限报价,而机构投资者执行这种报价策略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IPO询价机制不能有效激励机构投资者在询价过程中尽可能披露其私人信息。

  • 标签: IPO配售制度 询价机制 机构投资者 报价策略
  • 简介: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在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 标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汇率传导渠道 有效性 协整检验 VAR 模型
  • 简介:本文将管理层沟通策略区分为承认策略和抵赖程度,分别研究这两种策略是否影响审计人员对信息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所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判断。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信息化控制偏差下,管理层采用承认策略时会降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严重性并提高对管理层解释的接受程度;在人工控制偏差下,管理层无论是采用承认策略还是抵赖策略,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严重性及对管理层解释的接受程度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判断 沟通策略 承认策略 抵赖策略
  • 简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伴随着诸多风险,使知识产权不能有效实现其作为还款保险机制的功能。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进行可拓分析,认为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风险之间存在联系,并对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了深层次的关联分析,最终得到规避其风险的具体策略

  • 标签: 知识产权 质押贷款风险 可拓分析 控制
  • 简介:文章以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在年报出具后由于当年年报披露违规而遭受监管处罚、潜在审计风险与不同规模审计师事前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相对于小型审计师,大型审计师对于客户潜在风险具有较好的事前应对,但是不同层级的大型审计师应对策略存在差异;"国际四大"和"本土前五大"对日后遭受监管处罚的客户事前没有索取风险溢价,但是出具了更为严格的审计意见,而"本土次五大"主要采取索取风险溢价的策略,在审计意见出具严格程度上与小型所没有区别;"国际四大"和"本土前五大"在审计报告中事前披露违规行为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本土次五大"则与小型审计师没有差异。上述发现说明:"国际四大"、"本土前五大"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土次五大"的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与"国际四大"和"本土前五大"存在一定差异。这提醒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学术研究及审计监管实践,应考虑审计师的分层研究和分层监管。

  • 标签: 审计师分层 日后监管处罚 潜在审计风险 处罚前审计定价 处罚前审计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