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秀菊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9期
  • 机构: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广大教师为了避免“满堂灌”,广泛使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有关教师如何提问的策略研究也越来越多,教师课堂提问水平也不断提高。笔者发现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越来越多,学生的回答也越来越精彩。然而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即使有学生提问,提问的层次多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如字音、词义等,很少有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教师在教学环节专门设置学生质疑的环节,效果依然不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俊林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7期
  • 机构:现在我们面对教学改革提出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学会学习、自主性学习、终身学习,甚至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师生智慧共生。我们认为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锻造智慧的主要途径,是落实课改理念的主要战场,所以在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追求营造师生智慧共生的、开放民主的、愉快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致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林朋程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51期
  • 机构: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是一个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相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有的老师却认为:预设多,动态生成就少;动态生成多,主观预设就没用。这是对预设和生成的片面认识。预设是生成的起点,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创新和发展,也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引领动态生成,演绎出精彩的语文课堂。所以,我们努力着为生成追寻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动态平衡。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公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7期
  • 机构:有效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是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的发动机;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习惯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赢得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下,教师的有效提问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素养。那么,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云诗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3期
  • 机构: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