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诗学是人类学用以检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撰述风格的一个关键概念。诗学是社会行为,也是社会展演的方式,它既在文本之中,又在文本之外,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事件的真实性和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阐释或解读某种文化模式的途径。本文细致梳理了“社会诗学”这一概念的来源和演变,阐述其普遍性、文本性和情境化的三个特性,并说明“诗学”的知识范式对于文学和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作用、方法和意义。

  • 标签: 人类学 文本 社会诗学 诗学功能 诗性智慧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诞生自18世纪法国的沙龙中,它曾经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知识阶层爆发的激烈的政治论争。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文学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社会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在“文学性”追求的背后有着浓厚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含义,即人类精神的自由与完善,这与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以及二战之后萨特的“介入”理论并无二致。宗教和神学不断为文学叙述提供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同时,20世纪的神学和哲学解释学又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来源,这不但使哲学与文学,而且亦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写作与文学叙述渐次走向了融合。

  • 标签: 近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文学性 介入 叙述 新文化史
  • 简介:小说的封面与正文相辅相成,封面有助于确立读者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方向。但小说封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再版和改编时编纂者选用不同的封面图片,传递出不同于原版/原作的信息,具有特殊的目的性。本文并非单纯是对《鲁滨孙飘流记》的封面分析,而是将其在不同时期的儿童版中的各个封面图片看作一部儿童文学发展史的某个片段,从叙事空间、视角、场景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其与这些版本的正文文本对笛福小说所作的修正相互印证,试图找出封面变化背后隐藏的人们对该小说、儿童、家庭观念的变化,从而描述一部独特的《鲁滨孙飘流记》的演变史。

  • 标签: 笛福 封面 图画研究 儿童文学
  • 简介:◇今晚的嘉宾是获奖无数的小说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她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自1964年首次发表小说以来,她已经出版了70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这还不包括各类短篇小说集、戏剧集、评论集、回忆录和青少年小说。她的新作《诅咒》也是部畅销小说。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在世纪之交的普林斯顿大学,是一部融合了魔法、科幻、历史等元素的史诗巨作,

  • 标签: 历史书写 乔伊斯 文学创作 社会正义 种族主义 欧茨
  • 简介:文章通过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崇尚和谐社会的生态审美意识具体内涵的详细分析,指出在《麽经布洛陀》里,壮族先民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独特而又充满了生态审美意识的。而在《麽经布洛陀》里,壮族先民们主要是通过道德伦理来营造和谐社会,主张家庭成员之间要尊老爱幼,晚辈要孝敬长辈,要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社会则要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社会成员能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机会,以及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 标签: 壮族 麽经 布洛陀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