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社会主义新方志要加强对组织机构内容的编纂,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高度,将组织机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记述。在组织机构中要全面系统记述好组织机构沿革,要紧紧围绕第二轮续志所记述的社会发展的历史时代性,将组织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用体现出来。要记述好历次机构改革,做到纵不断以改革促发展的主线,横不缺每一次机构改革的特点和成效。要将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完善、定型的必然过程的内在逻辑规律记述清楚,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达到"修志问道"的目的,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治国理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智慧告诉给世人,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标签: 地方志 机构 改革 制度自信
  • 简介:蒋毅,1923年出生,山西和顺县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任太岳区各救总会专职常委、山西省灵石县县委常委兼县农会主席等职。1947年,作为晋冀鲁豫太岳区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土地会议、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1948年参加了华北青年工作会议。离休前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 标签: 西柏坡时期 青年工作 中国共产党 1948年 全国总工会 山西省
  • 简介:岁月流动着,带着几阵风,几场雨雪。在岁月中,万物都在变动,发出或轻或重,或急或缓的声响。引人入胜的是事物文化的过程,是各种嘈嘈杂杂的声响构建出社会文化历史的脉动。钱穆先生说过“文化如生命,向前舒展,不断成长。”历史的脉络是文化不断舒展的痕迹。

  • 标签: 文化事件 文化历史 声响 贵州 盘点 留言
  • 简介:苏颋,初盛唐文学过渡时期值得关注的作家、诗人,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其父名现存两说,一作“瑰”(瓌),一作“环”(瓌),诸书所刻至今多存歧互。愚以为苏颋父名当以“瑰”(瓌)为是。《明皇杂录》所载苏颋轶事是极有说明力的证据,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条材料,是书卷下:

  • 标签: 苏颋 证据 过渡时期 盛唐文学 说明力 诗人
  • 简介:我国的地方志从周代方志起源,到宋代方志成形,再到元明清时期发展鼎盛。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从古到今有识之士对地方志编修十分重视,数千种地方志流传至今,构成我国优秀丰富的文化宝藏,美国历史不长,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整理中国志书已长达100年的历史,志书的价值已走向世界。

  • 标签: 地方志编修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历史 元明清时期 以史为鉴 志书
  • 简介:在启动续志工程之初,方志界有关专家即指出:续修志书应该设置“补遗”门类,把第一届新编志书漏记的内容在续修志书中补记完整,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2000年3月发出的《关于做好全国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后

  • 标签: 续志 修志 续修 志书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补遗
  • 简介:清末民初宣南著名新闻记者、《京报》创办人邵飘萍先生是北京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五四”运动爆发,纪念“三一八”惨案受害者等重大历史活动,都跟他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宣南首办通讯社,大办报纸,敢说敢发表政论,敢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在社会上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因此,许多书籍、报刊纷纷撰文介绍他平凡而伟大一生的诸多优秀事迹。

  • 标签: 《京报》 邵飘萍 报人 主笔 “五四”运动 新闻记者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人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保障 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
  • 简介:第八次课改以来,大凡较高级别的竞赛课、观摩课似乎都有两大考究。一是过于重视课堂包装,课件、影视、音像、音乐……五光十色.精彩纷呈;二是过于讲究活动设计,表演、讨沧、答辩、实验……一派繁荣,异常热闹。然而精彩实为虚假,

  • 标签: 课程内容 课文内容 活动设计 竞赛课 观摩课 课改
  • 简介:1978年、1980年,由巴黎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了《敦煌古藏文手卷选集》第一、二辑。国内藏学研究工作者第一次看到敦煌古藏文文献的原貌,欣喜之余掀起了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新热潮。

  • 标签: 国家图书馆 出版 敦煌本 工作者 文献研究 重要性
  • 简介:根据古籍注释研究的现状,目前应重点加强立足于未来机器整理古籍层面上的注释理论研究及其可操作程序的研制工作,从注释的理据、作法的原则、使用的方法、注释批评的标准、注释术语的规范等方面入手,建设古籍注释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模式,以利于国家古籍整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 标签: 古籍注释学 理论模式 建设 意义
  • 简介:我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很多文物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可以见证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一些文物会在考古工作中被发掘,需要得到重点保护。本文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讨论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 标签: 考古发掘现场 文物保护 重要性
  • 简介:生于19世纪,跨越风云际会的20世纪之后,宋美龄璀璨的一生,终于在21世纪划下句点,于2003年10月23日晚以106岁罕见高龄长辞于人世。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政治家,她风华绝代,长袖善舞,曾骄傲地站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心,也站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中心,历经中华

  • 标签: 宋美龄 蒋介石 中国现代史 女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
  • 简介:大事提要一、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召开2009年3月,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交流2008年全国修志的工作情况,通报2009年的工作安排。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军、武警方志机构负责人共50余人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作重要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田嘉作会议总结,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李富强主持会议。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2009年 方志学 提要 年鉴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地方志工作必须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依法治志,创新多元化编纂组织机制,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促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本文以全国部分省两轮省志编修实践为例,从工作理念、编纂组织、编修成果、质量管控、专业能力等方面探析地方省志编修转型升级,加快完成"两全"任务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迈入新时代。

  • 标签: 地方志 省志 编修 依法治志 转型升级
  • 简介:中国方志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方志从萌芽期到成长期再到鼎盛期,实质上就是修志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就曾诏令全国将“计书”、“地志”按时上报,交太史掌管。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创立了官方修志格局。唐代则更令全国各州府每三年一造图经,报送尚书省兵部职方。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创置九域图志局,是为国家设局修志之开端,也是中国方志制度化的一个里程碑。正是在两宋时期,方志步入了成型期。

  • 标签: 方志 修志工作 图经 物产 汉武帝 宋徽宗
  • 简介:2015年10月19日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8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值得我们驻足思考的历史节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一年中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无数先烈牺牲,经过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找到了落脚点——陕北。

  • 标签: 革命历史 中央红军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 锲而不舍 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