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 PET-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30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以及CT图像。金标准为术后病理,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时不同影像方法的价值。结果:经乳腺癌腋窝阳性与腋窝阴性患者对比,其淋巴结大小与SUVmax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不同标准结果如下:PET-CT总体诊断准确率最高,且其余病理吻合度Kappa值最高。A标准灵敏度最高,B标准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相对而言,C标准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差,并无优势项。PET-CT图像与半定量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诊断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诊断,在90%以上;相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其也高兴单独CT检测;相比阴性组,阳性组的SUVmax值也较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对乳腺癌患者诊断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不同诊断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评估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与CT诊断相比,18F-FDG PET-CT诊断效果更佳,其属于一种更为直观且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方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CT 18F-FDG PET-CT 腋窝淋巴结 疾病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JAK2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MPN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中度风险组(22例)及不良风险组(22例)。所有患者行细胞遗传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使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与MPN发病相关的JAK2V617F、DNMT3A、NPM1及FLT3-ITD等基因。对患者均随访3年,统计其生存期,分析JAK2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MPN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0例MPN患者中有73例(占91%)至少发生1个基因突变,多基因(≥2)突变占61%。JAK2V617F在MPN亚型PV、ET及PMF中阳性突变率分别为89.47%、74.19%和50%;DNMT3A、NPM1和FLT3-ITD存在很低突变率,但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中存在较高阳性突变率。CML中仅检测到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JAK2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总体生存期比较均无差异,与MPN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MPN亚型病例中,JAK2V617F阳性PMF患者同时伴NPM1基因突变的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比较,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86,P<0.05);CML中度风险组中,FLT3-ITD同时伴NPM1或DNMT3A突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P<0.05)。结论:JAK2V617F突变在MPN患者中存在较高突变率,但与预后无关;在JAK2V617F阳性同时伴NPM1基因突变的PMF患者中,转为白血病存在较高概率,且预后不良。DNMT3A、NPM1和FLT3-ITD在MPN患者PV、ET及PMF亚型中突变率低,但在CML患者中NPM1和FLT3-ITD存在较高突变率;FLT3-ITD同时伴NPM1或DNMT3A突变,且预后不良。在中度风险组患者中可产生预后效应。

  • 标签: 新一代测序 基因突变 骨髓增殖性肿瘤 染色体核型 预后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