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迁延不愈易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增强治疗信心。另外,注意皮肤的护理和饮食的调节,并保证充足的休息。最后,注意病情变化以及引流胸腹水的护理。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胸腹水 护理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为卓尼县2014年乙型肝炎进行普查,分析普查结果,从而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疫情在全县农牧民群众、僧侣中的传播,提高农牧民群众、僧侣的健康水平,解决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方法乙肝检查采用耳垂采血的方法,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条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现场采集静脉血2ml做乙型肝炎三系统检测。结果2014年最终普查发现阳性病人共计527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527例,大三阳387例(乙肝大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小三阳140例(乙肝小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型肝炎患病率达3.79%。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乙型肝炎疫情普查也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农牧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乙肝 普查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7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13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男女之比4.271;40~65岁以上者102例(74.5%);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108人(78.8%);3~5月份发病患者数为73例(53.3%);随患病年龄增加,ALB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重叠乙型肝硬化和酒精肝组的黄疸和病程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性以散发为主,主要见于成年人、男性,农村人口高发,有春季发病高峰。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乙肝肝硬化和酒精肝基础上叠加戊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戊型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数量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情发展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干扰素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非核苷类药物和治疗性疫苗,然后介绍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RNA干扰技术的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例肝炎综合征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有肝炎综合征的42例婴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42例婴儿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其中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占66.6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28.57%。治疗后,婴儿总有效率为92.86%。护理后,婴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结论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专业性的护理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改善效果。

  • 标签: 婴儿 肝炎综合征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研究。方法于本院收治的6152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抽出180例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后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HBsAg阳性率为2.8%、HBsAb阳性率为48.9%、HBeAg阳性率为1.7%、HBeAb阳性率为12.8%、HBcAb阳性率为26.7%。结论经详细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能使病患了解自身的病情,显著降低医患纠纷,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两对半定量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因为使用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炎的36例患者,分析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0.5~1个月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后,36例因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ALT、AST以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均显示正常,预后良好。结论停止患者使用的对肝有损伤的药物,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 标签: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对肺结核合并酒精性格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取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肝炎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1、2、3组,并分别行2HRZS(E)/4HR、2HLSE/10HLE、3LSE/9LE方案进行抗痨治疗,对三组患者肝功能进行定期检测。结果1、2、3组患者中肝功能受到损伤的患者依次为16例、12例、6例,其中1组患者中肝损害重度为2例,中度2例;2组中肝损害重度为1例,中度2例;3组中仅有肝功能轻度损害3例,并有肝功能异常3例。3组与1、2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肝炎治疗方案中,方案中含有左氧氟沙星药物能够使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减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结核 酒精性肝炎 治疗方案 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丙型肝炎的现状以及达卡他韦合成路线旳研究。为广大药学工作者了解新型抗丙型肝炎药达卡他韦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达卡他韦临床应用的现状,比较了达卡他韦原研合成路线和报道路线。由此可见,达卡他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工艺合成路线有待进一步优化。

  • 标签: 达卡他韦 工艺合成 丙型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阳地区丙型肝炎患者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丙肝病毒基因型与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为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德阳地区471例检测HCV-RNA水平>1.0×104IU/ml的丙肝患者同时进行HCV基因型检测。结果471例丙肝患者共检出7种基因型,1b型检出率较高占92.36%(435/471)、2a型占0.85%(4/471)、3a型占0.64%(3/471)、3b型占3.39%(16/471)、6a型占2.34%(11/471)、2a/3a占0.21%(1/471)、2a/3b占0.21%(1/471);1b型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高于非1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阳地区丙肝患者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且1b型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高于非1b型。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HCV-RNA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住院患者HBV传播感染,有必要探讨HBV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住院患者HBV感染率62.47%,其中HBsAg阳性率12.73%。正常对照组HBV、HBsAg阳性率为50.10%、3.87%.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正常对照组E抗原阳性率10.13﹪,E抗原阴性率89.87﹪。对各感染率进行标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标化后住院患者HBsAg感染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0倍(P<0.01),E抗原阳性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5倍(P<0.01),HBV为健康体检组的1.23倍。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住院患

  • 标签: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3年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孕期或住院时检测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的单胎妊娠母亲及其儿童271对,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两组新生儿均正规进行主动及被动免疫治疗,随访以7月-1岁龄时HBsAg阳性作为母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婴儿的病毒母婴传播率。结果两组的母亲HBeAg阳性率和母乳喂养率等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122例阴道分娩组婴儿有9例发生了母婴传播,感染率为7.38%;149例剖宫产组婴儿有6例发生了母婴传播,感染率为4.03%,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剖宫产没有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分娩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118例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及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转换率为70.12%,HBeAg转换率为64.67%,HBsAg转换率为36.44%。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疗效方面,有显著效果的占27.12%,有效的占52.51%,无效的占20.37%。在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患者均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有15例患者自行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结论拉米夫定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在治疗中,坚持长期用药,监测血清,可以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谷草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戊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戊型肝炎患者的97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1),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与TBi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戊型肝炎的治疗中,采用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还原性谷胱甘肽。

  • 标签: 戊型肝炎 还原性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胆碱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患乙型肝炎的人数约在20亿以上,慢性感染的患者有至少3.6亿,约占全球总人数的5%以上,亚洲占其中的2/3,而仅中国就占据1/3。我国每天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的费用超过1000多亿元,而美国用于乙型肝炎的相关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不仅对于我国,而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乙型肝炎的现代化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机制 相关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对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时终止妊娠,加强产程的观察与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结论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配合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护理重点是病情动态观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产妇 病毒性肝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有四亿人正在饱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困扰。虽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大部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由儿童期进展而来,因此儿童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给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本文综述了儿童期乙型肝炎性病毒的预防对策以及主要进展。

  • 标签: 儿童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不同种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收治的79个家族129例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所选抗病毒药物进行分组,分为干扰素a-2b组26人;阿德福韦酯组65人;恩替卡韦组38人;拉米夫定组10人,疗程均为6个月,对其抗病毒疗效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病毒药物以阿德福韦酯所占比例最高为50.39%,恩替卡韦29.46%,干扰素(IFNa-2b)20.16%、拉米夫定7.75%;服用ADV、ETV及IFNa-2b抗病毒治疗,疗程结束后普通人群组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9.0%和83.3%3,88.9%和91.0%5,26.9%和35.0%6,两组人群比较ADVx2=6.67,P<0.05,ETVx2=0.038,P>0.05,IFNa-2bx2=0.591,P<0.05。三种抗病毒药物在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抗病毒疗效为ADV组与IFNa-2b组(x2=13.28,P<0.05),ADV组与ETV组(x2=4.05,P<0.05),ETV与IFNa-2b组(x2=16.37,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家族性乙肝人群抗病毒效果差;ETV抗病毒疗效在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最好,ADV抗病毒疗效较差,IFNa-2b最差。

  • 标签: 家族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