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医药专科学校实验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构建“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势在必行。中医药专科学校要结合实验教学内涵、内容等,科学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有效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意义及内容。

  • 标签: 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意义 内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采取前侧入路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方式。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参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方式效果确切。

  • 标签: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由于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引起的。从高处坠落时,脚先着地,然后再向侧面倾倒,受力的导向是从脚部沿着胫骨向上而去,其坠落的加速度是体重的力向下传导,两种力共同作用在膝关节处,由于侧方倒地的时候产生的扭转力,导致胫骨内侧或者外侧平台塌陷骨折。当使用暴力直接击打膝盖内侧或者外侧时,使膝关节发生外翻或内翻,导致外侧或内侧平台骨折或者韧带损伤。本篇文章针对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本院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疗效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胫骨平台骨折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情况。 方法 选择了我医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经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35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组,以及 35 例同一医院采用普通暴露双钢板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了 82.85% ,高于对照组的 62.85% , P<0.05 ,两组对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着比较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微信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节点范围确定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取本院某科室的护理人员20名开展本次研究,以不同的时间节点分为两组,即前者为对照组,取常规护理管理,后者为试验组,增加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信息收到时间、信息反馈时间相比,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达标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微信平台的应用,既能缩短科室信息收到与反馈时间,又能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故此项护理管理措施值得提倡并施展。

  • 标签: 科室护理管理 微信平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优势。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2016年7月采用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对58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术中先行关节镜探查,明确关节内骨折情况,处理半月板损伤。然后经膝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建立复位隧道,并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再以钢板螺钉固定。隧道内植骨预防塌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16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均在术后9~12个月(平均10.9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后拆除内固定。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取除内固定术后(93.4±5.4)和骨折术后(89.5±7.6)均较骨折术前(51.3±5.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镜 胫骨平台 骨折 MIPPO LCP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并发症,无异物排斥反应。结论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 平台骨折 植骨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32例经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均可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有效治疗,相较之下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患者疾病康复更快。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4.5%),Ⅱ型105例(52.5%),Ⅳ型19例(9.5%),Ⅴ型37例(18.5%),Ⅵ型30例(15.0%);无Ⅲ型骨折。在Schatzker分型的基础上根据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再分类。结果将胫骨平台骨折重新分为5种类型:①外髁骨折、外翻型损伤100例(50%)。其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外翻伸直位的轴向暴力。②骨折脱位型损伤24例(12.0%)。此型包括Schatzker分型中典型的Ⅳ型损伤及部分合并外侧半脱位的Ⅵ型损伤。其损伤机制为包含内外翻、旋转及轴向暴力的复合暴力,其中旋转暴力是导致膝关节发生半脱位的关键因素。③双髁骨折40例(20.0%)。此型骨折为膝关节伸直位的轴向暴力所致,即为SchatzkerⅤ型及部分不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Ⅵ型损伤。④后髁骨折、屈曲型损伤32例(16.0%)。后髁骨折是仅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由膝关节屈曲位轴向暴力所致。根据骨折形态,后髁骨折可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单纯后内侧劈裂骨折、单纯后外侧塌陷骨折及后内劈裂合并后外塌陷骨折。⑤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过伸型损伤4例(2.0%)。其损伤机制应为膝关节过伸位受到轴向暴力,骨折特点为胫骨髁前侧明显压缩,后侧完整。结论根据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5类:外髁骨折、骨折脱位型损伤、双髁骨折、后髁骨折及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 放射摄影术 损伤机制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构建预防接种平台模式对于提升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60例适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30例/组,参照组接受传统干预方式,研究组接受预防接种平台模式,将2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疫苗接种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接种及时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预防接种平台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有利于更好的改善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平台模式 疫苗接种率 接种及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复位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性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43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并行关节内探查清理,处理膝关节内合并损伤.术中如存在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行一期修复术,如存在半月板损伤行修复或部分切除手术.术后CPM功能锻炼,定期摄片复查,指导功能锻炼及负重.门诊定期随访观察,根据Rasmussen临床和影像学评分进行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43例胫骨平台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共11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8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所有骨折均获得一期愈合,其中伤口感染1例,为浅表感染,经伤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治愈.术中术后无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术后无深静脉栓塞发生.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术中均行一期固定,对于1例患者交叉韧带完全撕裂病例,术后二期行人工韧带重建手术.侧副韧带撕裂均行一期缝合或铆钉固定.RasGmussen临床和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8%和86%.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SchatzkerI-Ⅳ骨折,近期疗效优良,可为胫骨平台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案.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镜;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9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应用康复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和1年,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应用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开展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后予以诊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方法是随机法,一组纳入16例,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用于参照组,关节镜辅助下治疗用于实验组,计算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用时、术后并发症计算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对比实验组患者更低,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用时对比实验组患者更高,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计算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更高,P<0.05,展示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之下治疗得到良好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给予传统钢板固定治疗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x2=3.965,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x2=4.126,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能避免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植骨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9-02

  • 标签:
  • 简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根据Schatzker分类属于Ⅳ型,有后侧劈裂的内侧平台骨折,可引起股骨髁部向后半脱位,并明显增加了关节的不稳定性。这类骨折对应于AO/ASIF分类属于41-B1、B2、B3型,胫骨内髁的后方骨块使得这种骨折非常不稳定,有些学者采用胫骨髁前方单一前内侧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但因关节面的不完全复位导致慢性后下方关节面半脱位,Schatzker认为需要另加一个切口来达到完全复位的目的。陈云丰等报告应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骨折一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SCHATZKER 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治疗 双切口 膝内侧 Ⅳ型
  • 简介:摘要:利用现有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平台,推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实施分级诊疗、开拓远程诊疗、构建居民健康大数据服务体系。通过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平台,为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弊端,畅通医患间有效沟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疗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及时掌握和了解辖区内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手段,便于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进行有效跟踪。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平台
  • 简介: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让更多宣传手段被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最为广泛,受众最多。本文主要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与医院宣传科学化管理的相关思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展开宣传与推广、收集公众心愿,以提升医院的形象,完善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医院 宣传 科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智能体检平台的设计和应用。方法:选择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接受医学检查的100名健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控制组进行正常管理。观察员小组整合了一个智能医疗检查平台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服务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 体检的等待时间 (10.2 1.3) 分钟、 与医疗服务的比率 (93.5 1.8) 得分、 精通体检 (94.3 2.5) 点和体检情况 (95.6 1.3) 是大大优于对照组 (P < 0.05)。睡眠质量指标,如入睡时间 [0.7 0.2 分],睡眠时间 [0.8 0.5 分] 和睡眠障碍 [0.9 0.5 分] 和夜间睡眠次数 [0.8 0.3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智能化健康体检服务平台在优化体检服务、提升体检者体验、节约人力成本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智能化 健康体检 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