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  放弃是件很艰难的事,尤其是主动放弃,放弃是经验与智慧,是历练与境界,是成熟与自由.……

  • 标签: 学会放弃 意外人生 放弃意外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抒情诗歌史中,:有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它以抒情主体的革命激情将政治性内涵引入诗歌,或传达对重大事件的情感、态度,或为社会政治诉求寻找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这一命名出现于1950年代末、60年代初,其特点是诗歌题材的政治化和视角的单一化。从现代抒情诗的艺术渊源和精神资源来看,

  • 标签: 政治抒情诗 后革命时代 创作 丘陵 现代抒情诗 20世纪
  • 简介:时间:2016年7月2日地点:浙江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旅馆阳台上张勇耀:各位师友,很高兴能借助"小众"微信公众平台组织的这次年度散文、诗歌颁奖暨作家采风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相聚在浙江温州这美丽的洞头海岛上。昨天晚上的颁奖晚会,"小众"将年度散文奖颁给了《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的作者杨显惠先生,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80"诗人张二棍。

  • 标签: 散文写作 浙江温州市 杨显惠 采风活动 诗歌奖 当代散文
  • 简介:时间:2016年7月2日地点:浙江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旅馆阳台上散文写作与读者的接受玄武:微文是鄙人近年极力倡导的一种文学形式。微文,不是在微信上写就叫微文,或短就叫微文。它追求行文的瞬间爆发力。就写作状态而言,更近于诗的写作。忽然而起,忽然而止。不能是随意的口水。

  • 标签: 散文写作 浙江温州市 文化散文 散文作品 散文作家 中学语文教育
  • 简介:我当然生活在一千年前。我讲这个关于我本身的故事花掉的时间和过程都很短暂,我平生经历的时间和过程也正好只有这么长。要不是一千年一个名叫阿传的未名而短命的诗人作了这么一篇是诗又不像诗的东西为我的存在提供依靠,那我真会怀疑我是否曾经存在过。无疑,阿传这篇东西似是而非地表达了我存在的所有渴

  • 标签: 故事 棚屋 东西 生活 表达 时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4
  • 简介:李泽厚哲学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实践而非个体的生命存在,实践美学以现实的物质活动去决定超现实的精神自由是偏颇的,实践美学执着于个体生命意义的创造

  • 标签: 实践美学 美学之争 美学实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2
  • 简介:福柯所关注的不仅是文本的网络、话语的权力,在对于线性文本的写作与阅读中,福柯关于权力网络的某些观点对于文本网络的研究还是有启发的

  • 标签: 结构主义理念
  • 简介:赵天成:各位下午好,这是我们联合文学课堂特别的一期——“‘90’,新的文学想象在生长”。这一次很高兴请来三位非常重要的青年作家,也是我们联合文学课堂上平均年龄最小、非常具有活力的一次。首先很感谢三位作家,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庞羽。这一次我们的组织形式不太一样,是我们的“同代人团队”阅读了二三十位“90”作家的书,从中选择了三位他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郑在欢、李唐和庞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那么下面就先请三位作家各用五分钟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的情况。欢欢先说一下。

  • 标签: “90后” 文学想象 生长 青年作家 平均年龄 创作理念
  • 简介:新世纪以来,“70”女性创作的乡土小说表现出了与往日不N的写作风格,在创作题材上以怀念昔日的乡村伦理为主,具有强烈的怀旧色彩。这种回忆式的创作使得“70”女性建构了她们心中的理想乡土.从而表现出“微观叙事”的诗性特征。“70”女·tgN-乡土的关注丰富了乡土小说的内涵与表现,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局限。如果“70”女性创作对此有清醒认识并做出适当调整,将会有更好的创作实绩。

  • 标签: “70后” 乡土小说 怀旧 女性创作
  • 简介:上元年间及以后,返长安﹑回洛阳﹑去吴地﹑泛舟潇湘,是杜甫的四个主要去向。返长安是杜甫身为郎官和关心政治的使命感之下所产生的一个想往,洛阳是他在有生之年经历颠沛流离之后的所希望到达的终点,能否做到杜甫自己也不明确;去吴地是他的长期计划,是很明确,一直在实施中的;至于转向湖南则是权宜之计。

  • 标签: 杜甫 洛阳 吴地 去向
  • 简介:  《天朝上邦》三部曲写作于2003年的春夏之交,距今已近四个年头.  三部曲的总题目叫《天朝上邦》,每部戏各自的题目--《家事》、《国事》、《天下事》,则取自晚明东林党人那副很有名的对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标签: 上邦写作 写作前前后后 天朝上邦
  • 简介:<正>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犹太文学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它带来了犹太文学在美国的又一次繁盛。探究这种文学现象的衍变过程与基本特征,有助于把握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走向及其精神状态。犹太文学说到底还是一种移民的文学,但融入了大屠杀意识(PostHolocaustCon-sciousness)的犹太小说,被称之为“新移民小说”,也就是“移民幸存者小说”(Immigrant-SurvivorsFiction),以区别于早期的犹太移民

  • 标签: 大屠杀 幸存者 移民小说 犹太人区 犹太小说 小说主人公
  • 简介:<正>邹贤敏的《真实性——美学的范畴》一书(以下简称《真实性》),表现了相当多的与作者同辈的中年人理论品格的一些共同点,如果和这几年进入文艺理论批评界的一批青年的理论品格相比较,就更明显。它几乎成了许多中年理论工作者不自觉的“集体无意识”。下面我试着概括为五点。

  • 标签: 中年人 集体无意识 文艺理论批评 美学范畴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真实
  • 简介: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名将赵钟奇先生,是大理市凤仪芝华村人氏。26岁那年,他带着“军事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到日本学习军事,并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毕业回国,积极参加了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屡立战功。民国成立,他先被晋升为第四旅旅长,后又调任云南督军公署代理参谋长,兼任

  • 标签: 赵钟奇 护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云南 生平事迹
  • 简介:XX兄:感谢你对我的关心,这里把情况简单说一下。大约是在2011年的冬日,全总文工团话剧团邀我给他们写一个剧本,并且明确提出是写修建青藏铁路题材的。由于我曾经几次去过青藏高原体验生活,对那里的情况(特别是修建公路的过程)还算是有所了解,有所感受,盛情难却,也就答应下来。

  • 标签: 感言 青藏铁路 体验生活 青藏高原 话剧团
  • 简介:影片《80’》由女性导演李芳芳指导完成,讲述了一个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孩的青春成长故事。本文将分析《80’》的女性遭遇,女导演在影片中呈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以及影片的画面和剪接所表现出的观看视角,并借由这些分析来研究女性主体意识在《80’》中的反映。

  • 标签: 《80’后》叙事 女性形象 女性遭遇 主体意识
  • 简介:荡涤灵魂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剧烈颤动,楼房猛烈摇晃,震惊成都市民。“地震啦,快跑!”随着老伴一声惊呼,不到五秒钟,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冲出门外。还来不及关门,就听到大花瓶摔落的破碎声,玻璃柜里酒瓶玻璃杯的撞击声,饰品柜上厚实玻板的碎裂声。大地继续震颤,楼房仍在摇晃。十秒钟

  • 标签: 记忆 灾后 玻璃杯 大地 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