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清代山水画为何衰落及怎样衰落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观点:其一,就中国艺术史而言,由于山水画在明末失去了主流地位,于是清初山水画对传统的承续便出现分流的情况;其二,就山水蕴意而言,中国山水画的寻道之旅自清初逐渐停步,山水之道开始失落。这一讨论的逻辑起点,是将清初众多而复杂的山水画群体归为四者:模仿前人的正统派山水、东山再起的僧人山水、个人主义的创新山水、向世俗妥协的文人山水。清代山水画衰落的实质可以借鉴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描述文人山水作为主流的衰落路径,描述艺术元语言的失落,以及清代绘画分流的生态,还有雅各布逊的传播模式和克里斯蒂娃的后结构主义理论的支撑。

  • 标签: 分流 失道 格氏矩阵 互文性 对话 复调
  • 简介:民间古旧家具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承着传统工艺技术的博大精深,是我国应重点保护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首先对民间古旧家具做出概念界定,阐述了对民间古旧家具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意义价值所在,进而探讨民间古旧家具修复方法及原则。旨在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民间古旧家具修复及保护工作的重视,推动学术界对民间古旧家具修复指导理论的探索。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传承民间传统家具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传统工艺文化。

  • 标签: 文化传承 民间古旧家具 修复与保护 传统工艺
  • 简介:艺术史的分期与王朝更迭有时同步,有时并不同步,明清之际即是不同步的例子。明、清王朝更迭后的崇祯十七年和顺治元年(1644)起,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这将近八十年时间的清代初期书法,即是晚明书法的延续、变奏与衰落。明末清初书法是自王羲之时代之後,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拐点。本文通过翰札与挂轴的演变,阐述近古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对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还介绍了朝野两大书法群体的状态,以及馆阁体书风的形成。

  • 标签: 清初书法 褂轴 王铎 傅山 馆阁体
  • 简介:湘鄂西红色视觉文化审美上具有稚拙、简约和有力度的特点,是革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质朴与崇高的统一,是那个年代敢于奋斗的浪漫英雄主义情怀和肯于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革命体”给我们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启示是,新时代美术教育要表现中国精神的力度,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人文精神的温度。

  • 标签: 湘鄂西 红色视觉文化 审美元素 美术教育
  • 简介:赵孟頫是创造一种风格的书法家,《元史》说他诸体皆善,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他的楷书用行法,尤为精绝,位列"四家"。要了解这样一位大家的书法风格,我们且从一则题跋开始:右赵孟頫四十四岁所书《归去来辞》真迹一卷。

  • 标签: 《归去来辞》 赵孟頫 书风 晚年 启功 书法风格
  • 简介:谢安所书《中郎帖》是米芾最为珍爱的法书藏品之一,米芾对其艺术水平极为推崇,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遇该作,还曾为该作赋诗、题跋并题赞。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历代法帖中出现了多件米书《中郎帖》跋赞,其文字内容相似却又不蛊相同,书体亦略有差异,应是分别附于真本和米制赝本之後。本文对这些跋赞的来历进行了考证,通遏文字比封、法书装裱形式、收藏着录的时间顺序等线索辨明这些跋赞的真本与赝本,从而揭示了《申郎帖》真本和米芾所制两件赝本在两宋间的流传次序,并在此基础上封崇宁年间米芾追献内府书画的真伪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中郎帖》 米芾 进献书画 真伪
  • 简介:萧兵对张光直的学术批评以“泛萨满”为核心,表现在对虎食人卣、良渚玉琮、濮阳西水坡墓葬及三蹻的阐释,以及对中国与中美洲文明的比较等方面。从二人论述时间看,张光直未曾回应过这些批评,但对类似质疑有过预设和解释,本文称之为“潜在的对话”。二人的研究都围绕“物”展开,萧兵把“物”作为史料,旨在还原古史;张光直把“物”及物与人的关系视为理解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关键线索,希望建构新的文明起源观和古史研究范式。然而,张氏在反西方史学理论的霸权叙事的同时,所凭借的资源仍是西学话语中的萨满理论,故受多方争议。当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的前沿发展呈现出将这两种“物”观念进行整合的趋势。

  • 标签: 萧兵 张光直 萨满论 艺术考古 “物”观
  • 简介:近两年来,中国电影对"中国梦"进行叙事表达和影像呈现成为一种新趋势,以电影来传递"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正是中国电影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成为其立足市场、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的关键之匙。基于此,本文将围绕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主旋律电影、主流商业电影及艺术电影中的"中国梦"主题表达,结合文本分析,探讨"中国梦"在中国电影中提升文化软实力、磨砺内涵硬功夫、塑造国家新形象、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提供的广泛空间与多种可能性。

  • 标签: 中国梦 中国电影 主旋律 艺术电影
  • 简介:"文化自觉"在电影创作中作用重大,尤其在中西合拍的电影中,参与者的文化自觉对电影的文化元素的形成影响极为深广。本文从魔幻又现实的东方文化想象、性别和民族的指向、他者的插入叙事和乱序的民族寓言三方面来解读目前中西合拍电影中隐含的西方后殖民东方主义话语霸权,从而提示电影工作者在进行电影创作时保持自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 标签: 文化自觉 中西合拍电影 《庭院里的女人》 东方主义 文化自信
  • 简介:《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是由中国文学基金会、中同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题目为“最美中国人”的大型创作工程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作品典型地通过讴歌英雄模范人物的叙事性题材创作,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授予命名表彰的优秀个人与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彰显了英雄形象,歌颂了当下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绘画创作 基层干部 叙事性 创作分析 题材 多吉
  • 简介:本文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以《海岳名言》为古代书法评论的一个独特样本。重点解析“一笔书”“字之八面”“自然”与“古雅”等审美概念,探究米芾的书法审美标准构架及其时代意义,阐述书法审美标准与书法本体、书法审美理论的逼辑关系。

  • 标签: 米芾 一笔书 字之八面 古雅 书法审美标准
  • 简介:奎章合的建立,是元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讨论奎章阁,就必须讨论到程钜夫和赵孟頫这两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物,他们的特殊性在于他们虽不是奎章阁的成员,且在奎章阁建成之前两人业已先後去世,却对奎章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程钜夫影响到奎章阁的形成,赵孟頫则深刻影响到奎章阁成员的书画审美观念。

  • 标签: 程钜夫 赵孟頫 奎章阁
  • 简介:沈嘉蔚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期间,创作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成为那个时代主题美术创作中的代表作,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中“知青”或“兵团”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美术创作中的代表作。

  • 标签: 生产建设兵团 美术创作 黑龙江 体制 社会阶层 “知青”
  • 简介:大约十八年前,南国的暖秋里,每天晚餐之后,我总要照例去食堂左近的小书店呆上一会儿。那时候校内外有思想的学生,对这家大众化的书店根本不屑一顾,他们通常的聚集地,是学校后门外那间以“不卖印数超过一千册的书籍”著称的高冷书店。可惜我是素来缺乏思想的,便也绝少去凑趣,两年内失掉了许多与思想者们盘桓的机会。

  • 标签: 郑振铎 诞辰 纪念 考论 史料 版画
  • 简介:本文重点在于解析歌唱与戏剧相互碰撞时所展现出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歌唱在音乐剧表演的人物塑造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利用例证、对比等论证方式,从演唱风格的多元素、歌唱的叙事、为人物形象的润色这三个方面对该论题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得出:通过歌唱将音乐剧中多种元素歌舞充分展现,以此来适应各种人物性格的刻画;通过唱词叙事来进一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员通过声音上的多种技巧处理,充分的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从歌唱的视角出发,阐明了歌唱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如何参与剧情发展。

  • 标签: 演唱风格 音乐剧表演 剧情发展 人物形象塑造
  • 简介:雅克·朗西埃作为法国当今重要的哲学家,以其对政治的敏感,艺术批评的尖锐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思想而影响深远。《美感》是雅克·朗西埃关于艺术的理解与透视,也是最新译介到国内的朗西埃著作之一。该书以时间为记忆线索展开对于西方艺术史的贯穿性解读,将西方著名的艺术诞生场景及艺术观念作为批评解析的重点。文章将从三个方面阐释这本著作即书评的解析,作品呈现特点的展示、作品传播影响来探讨此书译介的学术意义。

  • 标签: 雅克·朗西埃 美感论 艺术现代性 审美体制
  • 简介:“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各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需要在整体性导向下尊重差异性,并进而形成全学科的共识。本文结合“戏剧与影视学”的实际,针对如何整体性推动“双一流”建设、如何从知识建构和学科共同体方面发展学科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整体性导向 一流学科 知识建构 学科共同体 教育“神韵”
  • 简介:本文从身体动作的连接探寻、人与人交汇的心灵解读、流畅内省的东方审美探讨了谢欣舞蹈剧场作品《一撇一捺》的艺术特色,指出在全球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如何更好的以东方审美为主导,创造属于中国当下现代舞的身体语言,将本土现代舞推向世界,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舞的传播、交流、推广,以及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共生与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谢欣以其关乎动作,起止于心的身体表达给予我们真诚回答。

  • 标签: 谢欣舞蹈剧场 动作 连接 心灵 审美
  • 简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都有重要意义。他们将好莱坞擅长制作的戏剧化故事片完全摒弃,形成了具有“记录性”特征的本真电影。这种电影的重要特征就是一切都以“真实”为要,而巴赞将这种美学风格称之为“真实美学”。大量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都启用了“非职业演员”担当主角。这也是“非职业演员”首次作为一种电影演员的类型出现。

  • 标签: 非职业演员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真实美学
  • 简介:本文作者认为,后戏剧是当代艺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合理表现形式.与媒体时代其它领域的文化艺术发展相呼应。他指出了人们对这个术语的某些错误看法,把密切演员与观众关系的愿望解释为后戏剧美学中一个深刻的母题。他还阐述对几个普遍问题的思考:关于人的某种“戏剧”观念的逐渐消失,艺术作品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与其对未来艺术发展影响的区别。他举例阐述了后戏剧写作中优秀品质。最后,考虑到所有对当代艺术创新感兴趣的人们都在同一条船上,他提出一个较温和的观点:尽力去呵护那片逐渐缩小的真正美学经验的领地。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戏剧 戏剧剧场 布莱希特 波列许 耶利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