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那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kmaInsertsil苯基柱(4.6mm×250mm,3.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6.64g,高氯酸钠0.84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用磷酸调pH值至2.0±0.05)-乙腈-三乙胺(65350.3);检测波长220nm。结果盐酸那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28371x-2870.9,r=0.999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RSD为0.1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那定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非索非那定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LncRNA是由20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转录产物,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近年来lncRNAs已成为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广泛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肝脏脂代谢和其他生物学过程。LncRNA可以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内脂代谢,进而参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通过影响肝脏脂质合成、脂肪酸β氧化、通过microRNA调节某些靶点以及对肝脏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发挥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长链非编码RNA 甘油三酯脂肪酶 类固醇受体RNA激活剂
  • 简介:目的探讨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5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口服250mg/d,治疗90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在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17例,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9例,疾病总控制率为82.9%。患者中发生痤疮样皮疹22例(62.9%),胃肠道反应12例(34.3%)(其中腹泻9例、恶心呕吐3例),肝功能异常1例(2.9%),间质性肺炎1例(2.9%)。结论吉替尼疗效确切,患者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与护理,及时有效地对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可通过定位于 EGFR 靶点的方式,对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产生抗肿瘤功效。本文从小细胞肺癌的特征入手,结合吉替尼的药理分析,细化阐述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线及二线应用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相关性与毒副反应。方法(1)12例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口服吉替尼治疗,对照组应用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2)18例晚期NSCLC患者二线应用吉替尼,以上30位患者均随访观察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结果(1)12例腺癌患者在疾病控制率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上无统计学差异;(2)二线应用吉替尼的18例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晚期不吸烟肺腺癌患者一线应用吉替尼,近期疗效、PFS不劣于TC方案化疗,前者耐受性更好;吉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主要不良反应轻。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 简介:目的:观察吉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1例(1.6%)、PR25例(41.0%)、SD31例(50.8%)、PD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患者 靶向治疗
  • 简介:<正>方法:在2002~2009年期间,计算每个孕期月份的经本院诊断的胎儿整倍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平均每月发生率。发现胎儿整倍体平均每月发生率与周围环境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变化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周围环境污染物包

  • 标签: 非整倍体 胎儿 环境污染物 周围环境 发生率 三体
  • 简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因而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础治疗中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治疗后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黏蛋白-1(Muc1)mRNA的表达,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卡氏评分(KPS)评分,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242、CA125及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unx及Muc1 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治疗后3个月的KPS评分均升高,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有效降低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uc1的阳性表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吉非替尼 肺特异性X蛋白 黏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给予常规化疗,病例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生存期。结果:病例组疾病总控制率较参照组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给予常规化疗,病例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生存期。结果:病例组疾病总控制率较参照组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韧带静脉曲张(roundligamentvaricosities,RLV)和腹股沟疝的鉴别方法及其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子宫韧带静脉曲张41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初诊科室、误诊率、临床表现、B超影像表现以及确诊后的处理和预后情况。结果41例均为孕中后期女性,平均年龄31.5岁,其中初诊考虑为腹股沟疝可能性28例(68.3%),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30例(73.2%),伴有腹股沟区胀痛不适25例(61.0%),仅有腹股沟区胀痛4例(9.7%),无包块无症状由常规孕检B超发现7例(17.1%)。所有病例均采用保守观察。有37例患者随访至产后3~6个月(随访率90.2%),所有患者腹股沟区包块明显减小或消失,局部胀痛症状消失。结论子宫韧带静脉曲张多见于孕中后期,较易误诊为腹股沟疝,腹股沟B超是其确诊的最佳方法,确诊后只需保守观察即可。

  • 标签: 腹股沟 静脉曲张 圆韧带 子宫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子宫韧带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葛洲坝中心医院共47例女性腹股沟疝行TAPP,总结手术过程中子宫韧带的处理技巧。结果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保留子宫韧带38例(A组年龄50岁以下),手术时间平均(42±8)min,2例术后出现血清肿。横断子宫韧带9例(B组年龄50岁以上),手术时间平均(36±7)min;1例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包块,彩色超声证实为挛缩的子宫韧带。二组患者无一例出现腹腔脏器损伤、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包括疼痛)、补片感染等。二组患者在手术用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是否存在腹股沟区包块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恢复理想,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保留子宫韧带的手术操作略为复杂,用时略长,约6min,但保证了子宫韧带完整性及原有功能,值得用于生育期女性的腹股沟疝。

  • 标签: 腹股沟 子宫圆韧带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孔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将 13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带孔针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以及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的下肢运动功能和随访 1年期间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 0.74%,治疗后 6个月的下肢 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低( P<0.05),随访 1年期间的疾病复发率为 1.69%。结论:带孔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较高,近远期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带孔圆针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运动功能 并发症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栓联合骨针内固定治疗股骨C型骨折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998.01-2010.10间68例股骨C型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0.5~3年,10周~16个月骨折获得临床愈合,依据Kolmert和Wulff的评价标准,68例中,优31例,良20例,可11例,差6例,优良率75%.结论骨栓联合骨针内固定治疗股骨C型骨折,具有简单、有效、适应症广、费用低廉、术后痛苦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栓 骨圆针 股骨远端 C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性护理,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进行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及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健康教育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运用经阴道行无齿卵钳钳夹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份到10月份收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12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产后出血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观察组患者给予宫缩素,经阴道行无齿卵钳钳夹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产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的出血量情况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93.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78.33%,经比较,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运用经阴道行无齿卵钳钳夹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量显著减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无齿卵圆钳钳夹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