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发生现况,分析心理授权对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应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命质量量表和心理授权量表对1 00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授权与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关系。结果同情心疲乏检出率为93.0%(935/1 005),轻度同情心疲乏为53.8%(541/1 005),中度为22.7%(228/1 005),重度为16.5%(166/1 005);同情心疲乏三维度得分:同情满意(34.15 ± 5.53)分,职业倦怠(23.96 ± 5.10)分,二次创伤压力(23.73 ± 5.92)分;同情心疲乏程度与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468~-0.094,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工作影响[比值比(OR)值为1.095,95%置信区间(CI)0.094~0.236,P<0.01]、自我效能(OR值为0.920,95%CI-0.250~-0.054,P<0.01)及工作意义(OR值为0.820,95%CI-0.431~-0.240,P<0.01)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士以轻度同情心疲乏程度为主,主要表现为二次创伤压力。工作影响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高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而工作意义及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低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护士已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同情心疲乏开展及时的干预与管理,如提升护士对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知水平,并在注重工作影响感知水平的同时避免增加工作负荷。

  • 标签: 护士 同情心疲乏 心理授权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98例宫颈有病变的患者,按病理检查结果分为3组慢性宫颈炎(n=2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Ⅱ、Ⅲ)组(n=40)和宫颈癌组(n=32)。采集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方法作基因分型检测,分型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结果98例宫颈有病变的患者中,45例HPV阳性,阳性率为45.9%,在慢性宫颈炎为l1.5%,宫颈癌前病变为47.5%,宫颈癌为71.9%三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O.05),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HPV感染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HPV感染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及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青中年妇女HPV感染比例较大。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APACHEII评分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1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28d,根据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对两组患者的APACHEII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的APACHEII1、APACHEII2明显高于生存组,APACHEII变化率低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II评分变化率相比APACHEII的临床预后的判断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APACHEII评分变化率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后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肾移植后行肾穿刺活检并诊断为IgAN的受者(研究组)34例,同时搜集初次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研究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肌酐分别为(158.5±75.9)与(84.8±26.8)μmol/L,尿素氮分别为(9.7±6.1)与(5.2±1.4)mmol/L,尿酸分别为(406.7±87.8)与(359.0±92.6)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57.4±25.4)与(91.2±28.6)ml/min/1.73 m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理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T1型比例有显著增高(50.0 %和17.6 %,P<0.05)。进一步对研究组受者的各项病理指标与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受者的系膜增生程度对预后影响显著。结论移植肾IgAN受者在临床与病理特点上多数与原发性IgAN患者无明显差异;系膜增生严重的移植肾IgAN受者预后往往较差。

  • 标签: 肾移植 IgA肾病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张的大隐静脉管壁病理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1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有140条下肢。分析引起曲张大隐静脉的病理改变的原因。结果研究组、对比组的病理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5~10年的患者出现病理变化明显高于少于5年和超过10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张的大隐静脉管壁的病理性改变与患病时间有明显的关系

  • 标签: 大隐静脉 静脉曲张 临床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a) TOAST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骨角区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区域之一1,本文就我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下颌骨角区骨折的好发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方法收集在我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下颌骨角区骨折的X片中,常可见到该区伴有不同程度阻生的第三磨牙存在,对此已有学者进行研究报道2。结果近年来就我科收治的25例下颌骨角区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参考。讨论探讨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解剖因素对下颌骨角区骨折发生的影响。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下颌骨角区骨折
  • 简介:目的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98例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YAP表达差异,回顾性分析YAP表达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YAP阳性表达率为21.4%(21/98),YAP阴性表达率为78.6%(77/98),YAP高表达率为10.2%(10/98);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组HCC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YAP表达状态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FP≥20ng/ml、YAP表达阳性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AP阳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率低于YAP阴性组(P﹤0.05)。结论YAP与HCC的进展及预后有关,YAP可以作为HCC术后预测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 标签: 肝细胞癌 YAP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前体质指数(BMI)与子痫前期(PE)发生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宫内妊娠,孕周为6~8周+6,排除有基础性疾病和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共计42 427例孕妇,其中诊断为PE者659例。依据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42例)、正常体重组(422例)、超重组(138例)和肥胖组(57例),对4组孕妇PE的发生率及发生风险、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妊娠前BMI对PE临床特征(包括PE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PE的发生率为1.55%(659/42 427);其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的PE发生率分别为0.61%(42/6 941)、1.44%(422/29 297)、2.62%(138/5 273)和6.22%(57/916)。校正产次、年龄、文化程度、PE病史、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史等混杂因素后,与正常体重组比较,低体重组晚发PE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OR=0.50,95%CI为0.33~0.72,P<0.01)、超重组晚发PE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57,95%CI为1.23~1.99,P<0.01)、肥胖组早发和晚发PE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早发PE OR=2.15,95%CI为1.03~4.02,P=0.027;晚发PE OR=4.25,95%CI为3.00~5.91,P<0.01);低体重组不伴严重表现的PE(OR=0.54,95%CI为0.30~0.89,P=0.024)和重度PE(OR=0.51,95%CI为0.33~0.75,P=0.00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降低、超重组重度PE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42,95%CI为1.10~1.83,P=0.007)、肥胖组不伴严重表现的PE(OR=5.11,95%CI为3.22~7.84,P<0.01)和重度PE(OR=2.97,95%CI为1.95~4.38,P<0.0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升高。659例PE孕妇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中位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 420 g(1 602~2 845 g)、2 435 g(1 692~3 030 g)、2 540 g(1 922~3 132 g)和2 950 g(2 050~3 360 g);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增加(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分别为0(0/42)、3.3%(14/422)、7.3%(10/138)和17.5%(10/57),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LGA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妊娠前超重和肥胖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晚发PE具有更密切的关联。妊娠前肥胖相关的晚发PE出现较多LGA新生儿。建议妊娠前控制体重、妊娠期限制体重增长及血压管理,以降低PE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先兆子痫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症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分析突聋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采集86例突发性聋患者的详细病史资料,进行血流变和血脂检测。结果突聋患者的工作性质,及其发病前在行为、心理上的改变与突聋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突聋组血脂、血流变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和行为有异常改变的脑力劳动者,及血流变和血脂检测指标异常者,其突聋的发生和微循环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 标签: 突发性聋 微循环障碍 脑力劳动者 血液流变学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P〈0.01),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预后
  • 简介: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常见,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40%,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因素很复杂。本文检测102例非糖尿病性急性非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的空腹血糖.旨在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

  • 标签: 进展性脑卒中 高血糖 缺血性 临床关系 常见 非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维持方式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胆囊手术的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全凭吸入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来了解全身麻醉维持方式与苏醒期躁动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4.28%,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苏醒期躁动与全身麻醉维持方式有着较大的联系,使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能够从麻醉质量保障中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

  • 标签: 全身麻醉 维持方式 苏醒期躁动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决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老年髋部患者15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围手术期输血,将患者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需要输血的患者)和研究组(需要并接受输血的患者)队列。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的出院前ADL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围术期输血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以单纯血尿为症状的IgA肾病患者的预后,恢复并分析牛津分型应用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时,研究期为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将我院收治的以单纯血尿为症状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50名患者,按临床特点分组,同时录入5名健康对象,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镜下血尿组(n=20)、发作性肉眼血尿组(n=20)以及合并组(n=10)。且患者结束治疗后,研究人员记录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并按预后恢复状况,分为缓解组、病情存在组及病情进展组,根据牛津分型中提出的四项病理指标,及排除的两项病理指标,针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及牛津分型开展研究,探讨其中的关联性。结果:此研究结果中,评价全部随访患者的结果,发现患者接受治疗后43(86.00%)例患者病情有所改善,5(10.00%)例出现病情进展,2(4.00%)例出现肾功能恶化。分析患者病情时,牛津病理分析结果表明,MISOEOT0及MISIEOTO占比最高。本次研究录入5名对照组健康对象无意义。结论:此研究结果中显示以单纯血尿为主的IgA肾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约有20%患者出现病情进展,其中大约有4%的患者愈后恢复,相对较差。

  • 标签: IgA肾病 肾炎 牛津分型 单纯性血尿 少量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肥胖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共有50例(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单纯高血压患者一共有50例(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靶器官受损比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亚临床靶器官受损和肥胖成正比,原发性高血压伴有肥胖的病人发生亚临床靶器官受损的几率更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靶器官受损 肥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75-02
  • 简介: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三个相互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分歧。辨析三个概念之异同发现,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是并列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是种属关系。合理建构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结构,不仅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清晰辨别三者之间的边界,而且有利于调整三者关系的法律制度之合理设置和运用。

  • 标签: 劳务关系 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
  • 简介:<正>统编教材高中第一册知识短文《概念间的关系》把并列关系归在不相容关系中,(其实,还有相容的并列关系,如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容的.)讲并列关系与对立关系和矛盾关系的区别不够清楚,不能自圆其说,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 标签: 并列关系 矛盾关系 对立关系 种概念 属概念 不相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