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脑梗死患者在低温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低温技术治疗的重症脑梗死患者共计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两组。对照组中44例接受常规脑梗死低温治疗护理;观察组中44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在低温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功能和睡眠质量,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亚低温 综合护理 神经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前研究已表明,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是一种具有确切疗效的方法。本文对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机理、降温与复温的方法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保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2010.01~2010.12大庆龙南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低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低温组在生后12h内给予全身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0±0.5)℃左右,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近期疗效。结果(1)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神经学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低温组在治疗12h、24h、48h、72h及80h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神经行为测定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7d、14d和28d做NBNA检测,14d和28d的NBNA测定。低温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婴幼儿CDCC智能发育评估3个月、6个月时,低温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身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氧 脑缺血 亚低温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缺氧新生儿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儿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命名为常规组;另外的3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温治疗,命名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神经系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亚低温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2020.12-2022.11为参考阶段,以本院诊疗的68例中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值抽签,研究对象均分两组,一组是参照组(n=34),一组视为观察组(n=34),参照组,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低温状态下,开展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针对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参照组,水肿体积(90.40±7.67),颅内压(26.2±6.0),观察组,水肿体积(91.00±7.15),颅内压(25.3±6.0),基于数据分析可知,两组变化极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参照组,水肿体积(84.55±8.95),颅内压(26.1±3.4),观察组,水肿体积(73.55±6.44),颅内压(19.5±3.4),基于实际数据来看,数值变化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强化患者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并发脑梗死 亚低温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卒中类型。研究显示,对脑温、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等进行多模式监测,有助于SAH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文章就SAH发病后脑温变化和机制以及低温治疗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温 脑损伤 颅内压 低温,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100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理基础上联合使用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血压、心率、血钾浓度、血氧分压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低温治疗,能够减轻脑水肿并降低颅压,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亚低温 血压 心率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温治疗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应用效果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低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参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治疗,同时结合体温控制、神经系统观察和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重度窒息 新生儿 亚低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96例因急性重症脑梗死而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8例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应激激素的改变。结果在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没有明显差距,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局部低温疗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对于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同时还降低了应激激素的水平,效果理想。

  • 标签: 局部亚低温 急性重症脑梗死 应激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损伤的低温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介绍本科的低温治疗实施方案,和按方案实施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证明本方案切实可行。本次临床工作中选用SjO2(颈静脉氧饱和度),AJD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JDL(动静脉乳酸浓度差)和rSO2(局部脑氧饱和度)等脑氧和代谢方面的监护,虽初次使用也取得成功。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氧饱和度 颈静脉 实施方案 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中颅脑疾病重症患者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进行低温治疗的ICU颅脑疾病重症患者共74例,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7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和护理后,显效患者20例(54.1%),有效13例(35.1%),无效4例(10.8%),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2例(32.4%),有效11例(29.8%),无效14例(37.8%),总有效率为62.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接受低温治疗的ICU颅脑疾病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性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ICU 颅脑疾病重症 亚低温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低温治疗32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实施综合治疗,观察组则是在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局部低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8.14%,并且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32±2.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3.22)分,且P<0.05;结论局部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局部亚低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温技术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一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技术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改善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技术 脑损伤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84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33~35℃的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低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低温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亚低温 预后
  • 简介:目的:在NAFLD动物模型建造过程中,对其实施低温状态5周游泳运动联合干预,比对研究各组别鼠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脂肪代谢指标、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HSP70mRNA表达量及其HSP70生成量变化,旨在实验研究改善NAFLD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脂组(F)、常温游泳高脂组(TS)、常温浸泡高脂组(TI)、低温游泳高脂组(HS)和低温浸泡高脂组(HI),每组10只。建造NAFLD动物模型的过程中,给予相应高脂分组预定干预。5周后宰杀SD大鼠,分别制备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测试相关指标和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肝脏组织HSP70含量、Real-TimePCR相对定量分析测试肝组织HSP70mRNA。结果:肝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显示:HS相比TS肝小叶结构更清晰,脂滴空泡视野数目显著性减少;HS组血清学脂肪代谢指标:TG、TC、FFA相比F组有非常显著性降低;LDL相比F组有显著性降低;HDL相比F组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HS组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MDA相比F组有非常显著性降低;GSH、SOD相比F组有非常显著性升高;HS组的肝组织HSP70同对照组C、F组比较呈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S组的肝组织HSP70RNAReal-TimePCR表达量同对照组C、F组比较,均呈升高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SD大鼠NAFLD模型建造过程中,实施低温状态下联合有氧运动干预措施,可以诱导NAFLD肝细胞生成大量应激蛋白参与并加速脂质代谢、参与增强NAFLD肝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环节从而延缓NAFLD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氧化应激 应激蛋白 亚低温状态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基于低温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接诊的26例重型颅脑损伤,对其实施低温治疗,并总结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9例患者预后良好,11例患者不同程度残疾,4例患者植物生存,2例患者死亡。结论临床在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对其实施低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温方法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其整体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亚低温 老年重型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