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壁切口是腹部手术后腹壁肌筋膜层愈合不良产生的腹壁缺损和腹腔脏器经缺损突出的疾病,其发生率为5.0%~20.0%。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的发生率更高。尽管腹壁切口关闭方法、修补技术和材料均取得很大进步,但腹壁切口的总体发生率、修补效果和预后改善仍不明显。肝胆胰手术后切口较复杂,其修补术难点问题包括有效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合理采用多种腹壁缺损关闭和重建技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等。全世界腹壁切口修补术和关腹的相关指南相继发布和更新。笔者总结肝胆胰手术后切口修补术的难点与进展,旨在提高肝胆胰手术后切口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切口疝 疝修补术 腹壁重建 肝胆胰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腹股沟的儿童患者行以横形小切口的治疗干预手段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做以总结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5年1月到同年6月间在我院中就诊的患腹股沟的患儿当中共择取出50名,依照随机抽签的形式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当中包括25名患者,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穿衣腹股沟切口治疗干预,对实验组则行以横形小切口治疗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还是切口的平均长度均显著的好于参照组,对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腹股沟的儿童患者进行横形小切口的治疗干预手段,能够比起常规性的治疗措施更加有效,治疗结果也更加令人满意,且有助于患儿尽快治疗结束出院,减轻其痛苦,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横形小切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横纹小切口与传统腹股沟斜行切口,术后瘢痕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小儿腹股沟共16例,分为腹股沟斜切口和下腹横纹小切口,每组8例,对比两组术后手术瘢痕情况。结果术后1周拆线,瘢痕情况两组相当。术后3月,下腹横纹切口明显较腹股沟斜切口美观。结论下腹横纹切口明显比腹股沟斜切口术后瘢痕隐蔽美观。

  • 标签: 下腹横纹切口,下腹斜切口,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外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腹横纹下小横切口行小儿腹外囊高位结扎术824例。结果824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2分钟,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天,无1例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医源性隐睾发生。术后随访678例,随访时间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横纹下小横切口行小儿腹外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外患者,患儿切口小、疾苦少、恢复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腹横纹下小横切口 小儿腹外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腹股沟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比患者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情况,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时间短,且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组的患者出现腹股沟疼痛、皮下积液、,阴囊血肿、性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疝气修补术治疗在对腹股沟进行治疗时与传统的疝气修补术手术相比较,手术时间更为短、术中的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腹部切口是指发生于腹部切口处的,临床上较为常见,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传统开放式切口修补术游离范围广、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开展腹腔镜下切口修补术26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疝修补术 腹部切口疝 下切口 腔镜 术后并发症 指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中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形成巨大腹壁切口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85~120min,平均(110±4)min,术中失血量105~170ml,平均(150±5)ml.创口及腹壁无剧烈灼痛等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术后5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本研究实践证明,腹壁切口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采用人工材料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的临床经验和方法,探讨人工材料置于腹壁不同的层次对疗效的影响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腹壁切口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引流的放置、抗生素的使用及随访结果。根据人工材料放置位置不同分为两组:前鞘前、腹膜或后鞘前,以是否一期愈合和复发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6.62岁;全部采用人工材料修补;人工材料分别放置于前鞘前(皮下)45例(50.56%)、腹膜前(肌层下)44例(49.44%);术后放置负压吸引69例(77.53%);全部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皮下积液8例(8.99%),切口延迟愈合7例(7.87%),肺部感染7例(7.87%);随访3.6年(0.5—5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两组间一期愈合率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是合适的治疗腹壁切口的方法,人工材料置于腹壁不同层次均可取得良好疗效,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人工材料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直肌后置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经腹直肌后置入人工补片手术修复腹壁切口患者59例。结果本组59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80±10)min。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穿刺抽液后好转;术后慢性疼痛1例,3个月后自行好转;血肿2例,穿刺引流后好转;血清肿1例;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直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治疗中小型腹壁切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中小型腹壁切口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n=57),腔镜组(n=53),开放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外补片置入术行切口修补,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后入腹腔内补片置入术行切口修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开放组术后1、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02±0.19)、(2.21±0.26)、(1.39±0.98)分,腔镜组分别为(4.68±0.62)、(2.76±1.18)、(1.84±0.62)分,开放组均小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50.73±14.69) h、(87.21±13.75) h、(9.64±3.92) h、(3.42±1.22) d、(37.11±9.76) h,腔镜组分别为(65.14±9.54) h、(89.73±11.56) h、(11.43±5.61) h、(2.81±1.39) d、(38.92±7.59) h,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住院时间(9.14±0.03) d,腔镜组住院时间(9.74±0.49) 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住院费用(1.51±0.36)万元,腔镜组住院费用(2.13±1.06)万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型腹壁切口采用开放式腹壁切口修补术安全有效,费用低,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疼痛 疝修补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鞘突)高位结扎术106例。结果106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2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天,1例术后4个月复发,无切口感染、出血、阴囊积液及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鞘突)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患者,尤其是2岁以下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补片放置层次(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修补术)治疗外科手术切口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切口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内修补术35例(腹腔组),肌后修补术37例(肌后组),观察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肠管损伤、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肌后组短,而腹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肌后组,但腹腔组住院总费用高于肌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肠管损伤、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等发生率低于肌后组,腹腔组见1例(2.86%)肠瘘并发症,肌后组未有肠瘘并发症出现,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腹腔组复发0例,肌后组在术后7个月时有2例(5.71%)复发,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不同补片放置层次方法治疗切口均有效,但腹腔内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 标签: 切口疝 肌后修补术 腹腔内修补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中的优缺点.方法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术组采用下腹小横切口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对腹腔镜手术组及小切口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在术后3d及半年后对手术患儿进行门诊随访,以了解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小切口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3岁以下年龄段比较中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中,小切口手术组3岁以上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较3岁以下患儿短(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恢复进食后,腹腔镜手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切口手术组高.术后短期随访发现小切口手术组阴囊肿胀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而半年后随访,小切口手术组8例出现对侧腹股沟斜,腹腔镜手术组未发现对侧.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较小切口手术佳,可发现对侧隐性;但操作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手术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腹股沟患儿68例,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前提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明细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横纹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经下腹正中皮肤横纹小切口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简化手术步骤,可同时探查对侧,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疤痕小、美观,易于开展运用,符合美容、微创理念。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手术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的手术步骤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32例巨大腹壁切口接受杂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12例采用先直接开放手术组用时平均(88±29)min,先腹腔镜组用时平均(103±31)min。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6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疗效安全,高效。是否先采用腹腔镜下探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疝修补术 杂交技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

  • 标签: 疝修补术 杂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