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与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瘘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择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有瘘慢性根尖周炎的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一次性根管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作多次根管治疗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疗效差异。结果就疗效和患者疼痛度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可以有效治愈有瘘慢性根尖周炎,恢复患者牙齿健康。

  • 标签: 慢性根尖周炎 有瘘型 一次性根管 多次根管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良好,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到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当中去,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分型 慢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肾衰是临床疑难重症疾病,临床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辨证分论治是慢性肾衰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国内仍未形成系统的中医治疗标准和体系,导致慢性肾衰临床中医治疗难度较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的报道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 肾功能衰竭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6例肝气犯胃慢性胃炎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囊合铝镁加悬液。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优于应用雷贝拉唑胶囊合铝镁加悬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肝气犯胃 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脏的影响,研究其对心电图的改变,并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分进行讨论,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32例慢性高原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432例慢性高原病中,窦性心率失常有216例,占总体的50.00%;右心室肥厚和倾向共58例,占总体的13.43%;高原T波290例,占总体的67.13%;电轴右偏130例,占总体的30.09%;束支传导阻滞共78例,占总体的18.06%。慢性高原病分为4个亚型,分别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衰退症、高原心脏病以及混合慢性高原病。结论慢性高原病会引起机体心电图发生改变,在心电图改变中,以轻度异常改变为多见,大部分在低海拔地区可恢复。对慢性高原病进行分,不但可以促进对其生理病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侧重防治。

  • 标签: 慢性高原(山)病 心电图改变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集银质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15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为60例,采用牵引、药物治疗、针灸、理疗、卧床休息、神经阻滞等传统综合治疗7-14天。观察组98例,采用密集银质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9%,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集银质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及大力推广。

  • 标签: 密集型银质针 治疗 慢性腰腿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脾胃虚寒慢性胃炎疾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 年6 月到2021 年6 月本院脾胃病科脾胃虚寒慢性胃炎住院患者136 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8 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雷火灸治疗和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68 例患者在经过雷火灸治疗和中医护理后,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配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该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脾胃虚寒 慢性胃炎 中医特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慢性鼻-鼻窦炎(CRS)根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程度进行分的可行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ECRS)与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NECRS)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外周血Eos百分比(Eos%)、影像学变化及预后等临床特点。方法纳入符合CRS诊断标准的330例研究对象,以组织Eos%≥15%将病例分为ECRS组(n=153)和NECRS组(n=177),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的相关特点,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CRS组外周血Eos%显著高于NECRS组,组织Eos%与外周血Eos%呈正相关;②ECRS组鼻窦CT病变程度总分、前后组筛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 ECRS组全组鼻窦累及率、后组筛窦及上颌窦累及率明显高于NEC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ESS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ECRS组患者术后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症状评分(P<0.01),NECRS组患者术后除头面部胀痛无缓解(P>0.05)外,其余指标评分均低于术前各症状评分(P<0.05)。结论CRS可按组织Eos浸润程度进行分,ECRS的鼻窦病变范围及程度较重,更易罹患全组鼻窦炎,其中筛窦病变程度最重,后组筛窦及上颌窦最易受累。外周血Eos%与组织Eos%呈正相关,且在ECRS病例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术前CRS分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鼻窦炎 病理学 组织分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复方异托溴胺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得出结论联合应用噻托溴铵及复方异托溴胺雾化吸入可改善气道梗阻,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药物。

  • 标签: 噻托溴铵 复方异丙托溴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慢性咳嗽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卡特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将慢性咳嗽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一共具有60例,纳入时间为2年(2018年8月-2020年7月);按照奇偶数的方式分别给予卡特罗治疗(常规组30例)和孟鲁司特钠联合卡特罗治疗(实验组3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实施不同方案治疗后实验组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改善效果较好,且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治疗后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物安全性。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丙卡特罗 慢性咳嗽 肺通气功能 安全性
  • 简介:与HGV感染有关的因素则为献血浆史、HBsAg、HCV感染和抗-HBs,抗-HCV、抗-HEV和抗-HGV阳性者为HCV、HEV、HGV感染,结果 该人群抗-HAV、抗-HCV、抗-HEV和抗-HGV流行率分别为86.9%、11.5%、2.9%和1.8%

  • 标签: 丙庚型 乙丙 人群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前列通解方治疗湿热瘀阻ⅢA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前列通解方,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前列腺液常规、NIH-CPSI评分等指标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前列通解方治疗湿热瘀阻证ⅢA慢性前列腺炎有明显临床疗效。

  • 标签: 前列通解方 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型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非瓣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3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测定血清H—FA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心脏事件与非心脏事件发生情况H.FABP水平。结果H—FABP浓度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分别是(4.30±1.28)、(6.06±1.03)、(7.64±1.56)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浓度在心力衰竭各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K-MB浓度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其他心力衰竭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7.95±1.30)ng/ml与非心脏事件的H-FABP浓度(5.02±1.31)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判断非瓣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损伤 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b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1b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予以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48周治疗,观察组予以72周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毒学应答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治疗4周、12周、48周两组对比(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1b病毒性肝炎具有不同临床效果,但疗程72周可有效阻止病毒的复制,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