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对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的血清催乳素水平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不同药物治疗后的血清催乳素平均水平各不相同,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利培酮治疗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氯氮平对催乳素水平影响不明显。各类药物剂量与血清催乳素之间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在引起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的药物中,剂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影响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临床医生应充分注意,发现血清催乳素水平异常者,应及时的给予处理。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女性 抗精神病药 高催乳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而引起的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方法:从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群体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论。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得知,绝大多数患者在4周至8周左右的时间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且这些患者所服用药物主要以高效价含氟为主,在抗菌治疗与对症处理中,患者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状态。结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中,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规范服药,以减少药源性精神障碍病例的发生。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选择 用药分析 抗菌药治疗 实际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发病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患者可出现子宫内膜无增厚,溢乳,血清泌乳素增高等临床表现,治疗前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以相应的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使泌乳素(PRL)增高,PRL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导致闭经,根据闭经患者体内激素的变化,采用孕激素替代治疗,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以及溴隐亭治疗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闭经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对住院及门诊女病人(包括出院病人)服药抗精神病药后发生闭经的状况作研究,结果显示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女性闭经。舒必利的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冬眠灵、氯氮平,奎的平的发生率最低。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闭经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原因,做好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1971年1月~2002年12月,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住院和住院期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53例病人资料进行了调查.结果①精神分裂症33例,抑郁症13例,共占86.8%,其余有7例,占13.2%;②精神人院外吞服药物自杀中毒42例,占79.2%,医源性过量中毒11例,占20.8%;③死亡9例,占17.0%,其中院外顿服大量抗精神自杀6例,3例为住院期间用药量过大引起.结论控制病情,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做好精神人药物监管和血药浓度的监测,细致观察病情,是预防和减少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原因 预防 调查 护理
  • 简介:作者综述性地报告了临时性休克(ECT)对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治疗效果及进展。两种主要的副反应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和恶性症侯群(NMS),这也是我们临床见到的在处理方法上较为困难的副反应,本文讨论了ECT治疗TD和NMS的可能性机制。

  • 标签: ECT 迟发性运动障碍 恶性症侯群 电休克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副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筛选出一种对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药源性便秘进行标本兼治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对住院的87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病人随机分A、B、C、D组(前3组为用药组,第4组为对照组),分别口服麻仁丸、温盐水、蕃泻叶与对照组逐个进行对比观察,进行检验。实验结果提示前3组对药源性便秘均有治疗作用。但对治疗效果、病人易接受程度及副作用大小比较,麻仁丸优于其他治疗患者的便秘疗效好,副作用少。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便秘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分析,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心肌酶 影响
  • 简介:摘要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途径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对抗精神的药物情况进行综述。方法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传统精神和非典型性精神药物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做了综述。结果这类药物具有用药简单、疗效显著、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等优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以及安全性、耐受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但仍应注意不良反应。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用药原则。方法 在医院就诊的48例精神患来当做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在这之中主要涵盖精神分裂反复发作的病人30例,来运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针对首次发作的精神的25例,来运用非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针对病情无法确诊的10例病患来联合运用这两种药物。结果 BPRS(简明精神量表评分)的减分率比一半时间达,在运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两类药物联合运用的小组之中实现(24.56±7.82)d,但是在运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小组之中时长为 (20.67±0.65)d,在以上两个组别之中,时间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统计学之上存在着一定的意义,即P<0.05。结论 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实施适当的调整,对于缩短疗程十分有利。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应用 用药
  • 简介:摘 要:药品不良反应会为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近几年,临床针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问题提高重视度。抗精神病药品一般包含抗狂躁药物、精神分裂症药物、抗抑郁药物及抗焦虑药物等。镇静、催眠、麻痹药物均与精神疾病的防治具备密切联系,需要将此类药物有效归纳在抗精神病药物范围当中。近几年,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因此,需要临床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本次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患者临床用药治疗安全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抗精神病 不良反应 药品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益麦桃红颗粒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女性患者血清泌乳素及月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自拟益麦桃红颗粒和溴隐亭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自拟益麦桃红颗粒与溴隐亭均能显著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两组在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拟益麦桃红颗粒在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上具有与溴隐亭同样的功效。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 颗粒剂 溴隐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抗精神病药相关GM病例,同时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19年11月收录的抗精神病药相关GM文献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年龄、生育状况、原患精神疾病、致病药物、服药时间、乳房肿块的诊断和特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干预措施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抗精神病药相关GM临床病例7例和文献病例9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1~55岁,其中10例未生育。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为0.5~17.0年。1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致病药物中含有利培酮,其他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氯氮平、舒必利、阿立哌唑、奋乃静、喹硫平、氨磺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12例患者血清催乳素升高(25.45~84.50 μg/L),3例患者催乳素水平正常,1例文献未提及。9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其余7例患者调整或未调整抗精神病药,给予溴隐亭和/或甲泼尼龙口服治疗后GM明显好转,随访中发现1例复发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相关G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无论其是否生育。利培酮是导致GM的主要抗精神病药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肉芽肿 乳腺炎 催乳素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引起体重增加、糖尿、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并进一步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本文对此作一论述。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代谢障碍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