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NADH脱氢1(ND1)、NADH脱氢3(ND3)和味觉受体2家族成员43(TAS2R43)基因表达情况及与儿童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30例为重症肺炎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儿童25例为健康对照组。重症肺炎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30±1.69)岁;健康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96±1.31)岁。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ND1、ND3和TAS2R43基因表达量,2-ΔΔCt法计算ND1、ND3和TAS2R43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重症肺炎组ND1、ND3及TAS2R43 mRNA的循环阈(Ct)值分别为20.49±0.45、21.32±0.61和32.20±0.46,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6.69±0.62、27.50±0.35和26.69±0.4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2、-15.25、-14.19,均P<0.05)。2-ΔΔCt法计算重症肺炎组ND1、ND3和TAS2R43基因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51.27、50.56和0.02倍。结论ND1、ND3和TAS2R43基因在重症肺炎患儿体内有异常表达,这3个基因可能与儿童重症肺炎关系密切。

  • 标签: 重症肺炎 NADH脱氢酶1 NADH脱氢酶3 味觉受体2家族成员43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α-羟化/17,20碳链裂解缺陷症(17OHD)的临床及CYP17A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例17OHD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CYP17A1基因突变情况,统计同期所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类型及数量。总结17OHD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比例。结果6例患儿来自5个家庭,年龄1岁6个月~15岁,其中46,XX 2例,46,XY 4例;社会性别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中高血压3例(50.0%),低血钾4例(66.7%),阴唇包块1例(16.7%)。46,XY者性腺发育为睾丸;46,XX者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8 AM皮质醇降低,为0.62~5.93 mg/L;促皮质素(ACTH)升高5例,为84~271 ng/L,1例ACTH正常(58 ng/L)的患儿行ACTH激发试验后皮质醇峰值仅为1.75 mg/L;6例均孕酮升高而17羟孕酮低下;睾酮、雌二醇减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升高。肾上腺CT均示轻度增生。在114例同期诊断CAH患儿中,17OHD占5.3%,发病率居第2位。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显示2例患儿p.Y329fs (c.985_987delTACinsAA)纯合突变;2例同胞患儿为p.Y329fs及外显子1-7缺失的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儿为p.Y329fs及p.R416C(c.1246C>T)的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儿p.L465P (c.1394T>C)纯合突变。p.L465P (c.1394T>C)首次见于中国人群。结论在CAH中,17OHD并不少见,对于女性外观的儿童低钾血症、高血压及性腺功能低下者警惕17OHD存在。p.Y329fs为中国儿童17OHD热点突变;p.L465P (c.1394T>C)为中国人群新发突变,其丰富了中国人CYP17A1基因突变谱系。

  • 标签: 低钾血症 高血压 性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CYP17A1基因
  • 简介:以蛋白高产菌株B.subtilisML为供体菌,提取其染色体DNA,经限制性内切BamHI完全酶切后,插入枯草杆菌载体pNQ122的相同酶切位点,连接后转化中性碱性蛋白基因双缺陷型菌株B.subtilisDB104。从含有氯霉素的酪蛋白平板上获得了20个具有蛋白活性的克隆。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中性蛋白酶 基因 基因克隆 制草
  • 简介:摘要患儿 女,3月龄,因“喂养困难、体重不增3个月,发现重度贫血1 d”就诊,患儿生后1 d起病,以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体重不增、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输血依赖性贫血、高乳酸血症,于8月龄死亡。基因检查示COX10基因存在c.674C>T(p.Pro225Leu)纯合变异,父母为杂合子,诊断为COX10基因变异相关细胞色素c氧化缺陷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醛固酮合成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2个月1天的醛固酮合成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全外显子筛查,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家系进行验证和遗传分析。结果患儿男,身长54 cm(-2.1 SD),体重3.9 kg(-2.8 SD),反复呕吐、吃奶差、精神差、体重增长缓慢,血钠120 mmol/L、血钾6.84 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01 pg/mL、皮质醇21.95 μg/dL、17羟孕酮1.314 ng/mL、雄烯二酮<0.3 ng/mL、睾酮2.09 ng/mL,均正常,肾素活性14.97,升高,醛固酮6.8 pg/mL,降低,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存在CYP11B2复合杂合变异,其中第8外显子c.1334T>G(p.Phe445Cys)杂合变异遗传自父亲,第6外显子c.1121G>A(p.Arg374Gln)杂合变异遗传自母亲,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结论CYP11B2基因c.1334T>G和c.1121G>A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

  • 标签: CYP11B2基因 醛固酮合成酶 复合杂合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 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还原( MTRR)多态性与育龄女性不良孕产事件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 2月 -2018年 6月,将 552例正常妊娠女性组成参照组,将 303例具备不良孕产史的女性患者组成研究组,采集获取所有入选研究对象的口腔上皮细胞检验样本,运用基因测序技术,实施针对 MTHFR基因和 MTRR基因的多态性检验处理,比较两组的 MTHFR677TT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 MTHFR1298CC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以及 MRTT66GG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结果:研究组的 MTHFR677TT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和 MTHFR1298CC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 MRTT66GG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与参照组大致相当。借由实施 Logistic回归统计学处理,两个基因位点的交互作用检测结果显示,在患者同时存在 MTHFRA1298C基因突变位点和 MTRRA6G基因突变位点条件下,其发生不良孕产事件的临床可能性通常会显著提升。结论: MTHFERC677T位点基因型和 MTHFRA1298C位点基因型与育龄女性不良孕产事件的发生具备相关性。

  • 标签: 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 不良孕产事件 易感性 关系 测算分析
  • 简介:以分离筛选、鉴定的假单胞菌为研究材料,提取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为模板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的条件为94℃预变性4min,98℃变性10S,58℃退火1min,72℃延伸2min,35个循环,72℃复性10min。用试剂盒回收PCR产物,以PGEM—TEasyVector为载体。产生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JM109细胞中,于LB平板上进行蓝白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电泳筛选滞后质粒,EcoRⅠ切验证后进行测序,检测弹性蛋白基因在JM109Ecoli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CR扩增出1,67kh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克隆在EcoliJM109细胞中:挑取白斑提取的质粒,检测有滞后质粒,EcoRⅠ切检测到3.0kh的载体和1,67kb的基因片段;以滞后质粒为模板再次进行PCR扩增,扩增出1.67kb基因片段。证明该质粒为重组质粒,经上海博亚生物技术公司测序为1.67kh的基因片段。并在EcoliJM109细胞中表达。

  • 标签: 胞外弹性蛋白酶 基因克隆 表达
  • 简介:目的:评估上海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对氧磷1(PON1)对应基因的-162A/G多态性与脑梗死(CI)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6例CI患者(CI组)及131名同期体检者(对照组)的PON1基因-162A/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PON1基因-162A/G多态性AA型、AG型及GG型基因型在对照组和CI组中分别占22.14%、19.08%、58.78%和23.81%、37.30%、38.8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CI组中分别为31.68%、68.32%和42.46%、57.54%。经检验,PON1基因-162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组的等位基因A与对照组比较,其比数比为1.5914,95%可信区间为1.1095~2.2828。结论:PON1基因-162A/G多态性可能与CI发病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对氧磷酶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β-1,4-葡聚糖内切(endo-β-1,4-glucanase,EGase)在植物的组织生长、开花、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β-1,4-葡聚糖内切家族基因OsGLU1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cDNA全长1827bp,包含一个157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OsGLU16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第54~第516个氨基酸残基区域具有高度保守的GH9催化结构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OsGLU16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V35S—OsGLU16-EGFP,并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植株表型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株系表现为株高和穗长显著下降。本研究初步探明了OsGLU16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表型特征,这为进一步丰富β-1,4-葡聚糖内切基因家族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β-1 4-葡聚糖内切酶 水稻 OsGLU16 克隆 过表达
  • 简介:本研究以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出乙酰辅酶A羧化的BCCP亚基基因,并对克隆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小油菜BCCP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编码258个氨基酸,有四个功能保守区,第四功能保守区是生物素化功能域,并且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是表达、有功能的。云南小油菜BCCP亚基与甘蓝型油菜Bp4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有30个氨基酸发生变化;云南小油菜BCCP基因的ORF与甘蓝型油菜Bp4mRNA的同源性高达96%。

  • 标签: 云南小油菜 乙酰辅酶A羧化酶 BCCP亚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湖南地区21-羟化缺乏症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并确诊为21-羟化缺乏症的48例患儿,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分为失盐型(SW)和单纯男性化型(SV)。采用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将基因诊断阳性者按突变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突变组、中度突变组、未知突变组,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1.在48例2-羟化缺乏症患儿中SW型28例,SV型20例。SW型初诊年龄明显小于SV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4.5,P<0.05),SW型患者肾上腺危象发生率高,SV型患者骨龄提前及性早熟发生率较高。2.CYP21A2基因异常阳性者44例,阳性率达91.7%,88个等位基因共检测到14种变异,分别为I2G、Del、I173N、R357W、R484fs(c.1451_1452delGGinsC、c.1450dupC)、R483fs、G111Vfs*21、Q319X、c.292+1G>A、c.377C>G、E6Cluster、p.H393Q、m.1647C>T,最常见的3种变异分别为I2G(36.4%)、I173N(20.4%)和Del(22.7%),其中p.H393Q、m.1647C>T为2种新发变异。SW型中最常见的变异为I2G(47.3%)和Del(27.3%);SV型中最常见的变异为I173N(48.5%)。3.重度突变组29例,其中SW型26例;中度突变组13例,其中SV型12例。重度突变组对SW型的预测值为89.7%,中度突变组对SV型的预测值为92.3%。结论湖南地区21-羟化缺乏症的热点突变基因为I2G、I173N、Del,三者共占79.5%,重度突变组对SW型、中度突变组对SV型的预测值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基因型 临床表型 CYP21A2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化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化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目的观察敲除诱导型环氧化(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COX2基因敲除小鼠,制备小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脑梗死体积;应用ELISA方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COX2基因完全敲除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杂合子组和未敲除COX2基因组,而杂合子组脑梗死体积与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COX2基因完全敲除鼠缺血1h再灌注24h后,PGE2含量与杂合子组和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杂合子组PGE2含量与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OX2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敲除COX2基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环氧化酶 COX2 病理学
  • 简介: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增强植物砷(As)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接种AMF能提高植物体内三价砷As(III)的比例,AMF可能参与了将五价砷As(V)还原为As(III)的过程从而提高了菌根植物的As抗性,但目前尚缺乏直接分子证据。本文从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irregularis)菌丝中克隆得到了一个砷酸盐还原基因RiarsC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基因转入arsC缺陷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菌株WC3110(ΔarsC)中,通过As(V)抗性生长曲线和As形态测定,分析了该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RiarsC属于谷氧还蛋白-谷胱甘肽依赖的砷酸盐还原家族;RiarsC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了As敏感型E.coli菌株对As(V)的抗性,当培养基中As(V)浓度为100μmol·L-1时表现更加明显。As形态分析表明,表达RiarsC的E.coli菌株能够将培养基中71.03%的As(V)还原为As(III);与表达空载体的菌株相比,还原效率提高了61.98%。本研究证明了AMF的砷解毒还原能力,为进一步开展AMF的砷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砷酸盐还原酶基因 克隆 基因功能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还原(MTRR)多态性与育龄女性不良孕产事件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将552例正常妊娠女性组成参照组,将303例具备不良孕产史的女性患者组成研究组,采集获取所有入选研究对象的口腔上皮细胞检验样本,运用基因测序技术,实施针对MTHFR基因和MTRR基因的多态性检验处理,比较两组的MTHFR677TT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MTHFR1298CC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以及MRTT66GG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结果研究组的MTHFR677TT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和MTHFR1298CC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MRTT66GG基因型分布频率指标测算值与参照组大致相当。借由实施Logistic回归统计学处理,两个基因位点的交互作用检测结果显示,在患者同时存在MTHFRA1298C基因突变位点和MTRRA6G基因突变位点条件下,其发生不良孕产事件的临床可能性通常会显著提升。结论MTHFERC677T位点基因型和MTHFRA1298C位点基因型与育龄女性不良孕产事件的发生具备相关性。

  • 标签: 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 不良孕产事件 易感性 关系 测算分析
  • 简介: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植物中,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查尔酮合成(Chalconesynthase,CHS,EC2.3.1.74)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在调控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的成分起着决定作用。本研究基于番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查尔酮合成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内含子一外显子的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结构的保守性以及染色体上的分布。研究表明:查尔酮合成(S1CHS)是含有8个成员的多家族基因,蛋白质序列编码位于160(S1CHS05)~438(S1CHS08)个氨基酸之间;相似性在33.7%(S1CHS02和S1CHS06)~92.0%(S1CHS04和S1CHS07)之间,表明这些序列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此外,结构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均含有较少的内含子(0~2个);序列比对表明这些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它们不均匀分布在番茄的1、5、6、9和12号染色体上。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未来了解该基因家族的进化起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我们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查尔酮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 简介:木质素(Lignin)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为植物细胞壁提供了必要的强度、疏水性以及对外界恶劣环境的抗性。其中肉桂醇脱氢(CAD)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参与S-木质素、G-木质素和H-木质素的合成。本文主要对CAD基因特征、CAD在木质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学分析、CAD基因在木质素合成调控中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且对CAD基因的研究方法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 标签: 肉桂醇脱氢酶 木质素 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L-myc基因EcoRI多态性位于非编码区的第二内含子内,引起短型(S)和长(L)型两种基因型。研究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短型基因的携带者具有更高的肿瘤易感性和更差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这一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与胃癌的关系。方法90名胃癌患者和100名健康个体的资料被用于研究。多聚链反应(PCR)和EcoRI限制性内切反应被用于实验。结果L-myc基因型的分布在肿瘤(LL26.7%;LS40.0%;SS33.3%)和正常人群(LL8.0%;LS68.0%;SS24.0%)中没有显著差异。L-myc短基因型与肿瘤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资料无关。这一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也无关。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胃癌患者中L-myc基因EcoRI多态性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展。

  • 标签: L-myc 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 胃癌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EH0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链反应技术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缺失纯合子(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男女两性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男性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收缩压水平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伴性关系。

  • 标签: 高血压 肽基二肽酶A 基因多态性 EH 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甲基转移3B(DNMT3B)基因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DNMT3BmRNA表达量分别为9.4±5.9、1.02±0.71和0,相差非常显著(P〈0.05);DNMT3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14.3%和10.0%,相差也非常显著(P〈0.01)。DNMT3B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DNMT3B蛋白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或P〈0.05);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性别、神经浸润、肿瘤大小、血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DNMT3B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胰腺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 标签: 胰腺肿瘤 甲基转移酶类 基因 实时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