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后早期N端脑钠(NT- pro BNP)及B型脑钠(BNP)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入住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早产儿60例,胎龄26~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生后第3天依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40例)、对照组(20例);PDA组分为sPDA组(20例)和无症状(asPDA)组(20例);sPDA组分为治疗组(10例)与非治疗组(10例);asPDA组分为自闭组(10例)和未自闭组(10例)。分别于生后第3、7天测血NT-pro BNP及BNP。结果sPDA组、asPDA组与对照组生后第3、7天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治疗组NT-pro BNP[4 082(111~7 566)ng/L]与非治疗组[9 643(2 362~25 00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闭组[603(27~1 698)ng/L]与未自闭组[4 595(896~9 873)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3天NT-pro BNP与动脉导管(DA)直径、左心房/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DA直径与左肺动脉内径比值呈正相关(r=0.358~0.455,P<0.05);NT-pro BN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3。结论早产儿生后第3天血NT-pro BNP可作为预测sPDA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N端脑钠肽前体 B型脑钠肽 早产儿
  • 简介:目的:研制石杉碱甲漂浮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干粉直接压片制得石杉碱甲漂浮片,并用HPLC检测石杉碱甲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量。结果:石杉碱甲漂浮片的迟滞时间小于5min,持续漂浮时间都大于12h,12h的累积释药量大于90%。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制为非Fick扩散。结论:研制的石杉碱甲漂浮片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和释药特性。

  • 标签: 石杉碱甲 胃漂浮片 漂浮和释药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莫替丁内滞留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法莫替丁内滞留片处方进行优化,按照最佳处方工艺制备内滞留片,以人工胃液为体外释放度测定介质,检测滞留片体外累积释放量,考察体外药物释放时间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处方优化后制备的法莫替丁内滞留片,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符合Higychi方程,累积体外释放时间长。结论本文实验制备的内滞留片体外释放缓释效果良好,制备工艺简单。

  • 标签: 法莫替丁 胃内滞留片 体外释放度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和NT-proBNP检测的6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冠心病亚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分析患者血清NT-proBNP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同时选取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和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NT-proBN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冠脉病变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 标签: 冠心病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急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端脑钠(N-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45人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肾损伤患者64人,非损伤患者81人,另设健康对照组112人。检测各组人群的N端脑钠指标,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同时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与NT-proBNP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相比NT-proBNP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作为检测标准对病人的检出率明显大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NT-proBNP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N端脑钠肽前体 糖尿病 肾损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选我院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心脏超声检查患者血浆NT-ProBNP和心室情况。结果肺心病无心衰血浆NT-ProBNP浓度对比健康组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心衰分级增加而增高,P<0.01。且血浆NT-ProBNP与LAD等指标存在关联,经治疗后,心衰Ⅲ~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作为慢性肺心病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血浆NT-ProBNP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对奥曲(善得定)与垂体后叶联用硝酸甘油治疗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种方法的24小时止血率分别为82.61%(19/23),54.55%(12/22),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曲对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近期止血效果较确切,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联用硝酸甘油。

  • 标签: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垂体后叶联合奥曲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禁食、补充血容量、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抗菌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等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垂体后叶50u加入生理盐水维持静滴0.1u/mim;奥曲0.1mg静脉注射,以后以25μg/h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不给垂体后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12%,对照组有效率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7.29±1.55)d,对照组(9.41±1.74)d,治疗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t=-5.305,P〈0.05)。结论:小剂量垂体后叶联合奥曲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确切。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垂体后叶素 奥曲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散发型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相关型瘤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有卓-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且经病理确诊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仅有高胃酸分泌表现而无NEN证据者以及合并其他非NEN肿瘤者。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03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2例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瘤诊断标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患者,被诊断为MEN1相关型瘤:(1)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MEN1基因致病突变;(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分泌腺体的NEN,即垂体、甲状旁腺、胸腺、胰腺以及肾上腺NEN;(3)发生NEN且至少一个一级亲属诊断为MEN1。其余瘤定义为散发型瘤。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散发型与MEN1相关型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内镜下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52例瘤患者中,散发型33例,MEN1相关型19例,散发型和MEN1相关型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泻(24/33,72.7%;17/19)和腹痛(19/33,57.6%;9/19)。与散发型瘤相比,MEN1相关型诊断推迟时间更长[(7.4±4.9)年比(3.9±5.2)年,t=-2.355,P=0.022];多发肿瘤比例更高[9/19比15.2%(5/33),χ2=6.361,P=0.012];肿瘤最大径更短[(1.7±1.0)cm比(3.1±1.8)cm,t=2.942,P=0.005];肿瘤分级更低[G1:15/18比39.4%(13/33);G2:2/18比54.5%(18/33);G3:1/18比6.1%(2/33),Z=-2.766,P=0.006];血清高于正常值10倍的比例更低[2/17比56.0%(14/25),χ2=8.396,P=0.004];合并2型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概率更高[6/19比3.0%(1/33),χ2=6.163,P=0.013);出现肝转移比例更低[4/19比51.5%(17/33),χ2=4.648,P=0.031]。散发型与MEN1相关型的瘤在内镜下无明显区别,均为高胃酸刺激下胃黏膜粗大、红肿,可见、十二指肠多发溃疡。合并2型g-NET的瘤表现为底、多发息肉样隆起性病变。68Ga-SSR-PET-CT扫描对两种类型的瘤都有100%的检出率,但与MEN1相关型瘤比较,18F-FDG-PET-CT扫描对散发型瘤检出率更高[11/19比3/15,χ2=4.970,P=0.026]。在散发型瘤患者中,有1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8例行肝动脉栓塞术(TAE),另有5例行手术联合TAE治疗。在MEN1相关型瘤患者中,有1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另6例行保守治疗。全部患者中位随访21.5(1~129)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88.4%。散发型与MEN1相关型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9.5%和80.0%(P=0.949);发生与未发生肝转移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76.2%比100%(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散发型瘤比较,MEN1相关型瘤诊断延迟时间更长,肿瘤最大径更小,肿瘤分级更低,发生肝转移风险更低,且更易合并2型g-NET;但两者的生存相似。

  • 标签: 胃泌素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 散发型胃泌素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摘要:就目前来看,胃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临床中被分为早期胃癌(病变存在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与中晚期胃癌(病变入侵肌层,部分患者会伴随转移)。一般来说,早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95%,但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效果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及时进行早期胃癌筛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胃癌筛查 胃泌素-17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研究现状 进展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17(G-17)联合检测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检测的102例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胃炎57例、胃癌4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组,给予所有研究对象PGⅠ、Ⅱ和G-17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胃炎、胃癌组PGⅠ、PGⅡ、PGR指标较正常组下降,且胃炎组PGⅠ、PGR较胃癌组高,PGⅡ较之低(P〈0.05);其G-17均较正常组提高,且胃癌组较胃炎组高(P〈0.05);组PGⅠ、PGⅡ、PGR较胃窦组低,较多灶组高(P〈0.05);其G-17指标较胃窦、多灶组高,且胃窦组较多灶组低(P〈0.05)。结论联合PG和G-17对AG患者实行检测能有效鉴别患者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予以准确性参考数据。

  • 标签: PGⅠ PGⅡ G-17 AG 胃癌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益生菌配合序贯疗法对多灶萎缩性胃炎(Multifocal atrophic gastritis,BAG)患者疗效及血清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50例BAG患者为例,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益生菌配合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BAG患者采取益生菌配合序贯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

  • 标签: 益生菌 序贯疗法 多灶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泌素
  • 简介:类药物是药用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此类药物已成为生物技术新药的主要品种,且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类药物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为:类药物多数源于内源性或其他天然,因此,其结构清楚,作用机制明确;与多数一般有机小分子药物相比,类药物具有活性高、用药剂量小、毒副作用低、代谢终产物为氨基酸等突出特点;与蛋白类相比,较小的几乎没有免疫原性;可化学合成,产品纯度高,质量可控。其缺点为:易降解、半衰期较短;生物利用度差;大多不能口服,一般为注射剂;大规模合成、分离纯化难度大;大具有免疫原性。

  • 标签: 肽类药物 化学修饰 给药 研发 生物活性 生物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外miRNAs的生物学特性;其次,分析了外miRNAs和胃癌细胞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外miRNAs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外中微小RNA(miR)-181-5p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于邢台人民医院普外科且前期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标本,收集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分离血清外,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外miR-181-5p的相对表达量,通过t检验比较胃癌组与正常体检组之间,及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miR-181-5p的表达差异。通过χ2检验比较血清外miR-181-5p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胃癌患者血清外miR-181-5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外miR-181-5p表达量低于健康体检者(5.325±0.594比17.390±2.095,t=7.642,P<0.0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外miR-181-5p水平高于术前(8.993±0.696比5.325±0.594,t=4.010,P<0.01)。肿瘤患者血清外miR-181-5p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呈负相关,Ⅰ/Ⅱ期患者血清外miR-181-5p术前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6.977±0.871比3.672±0.699,t=2.959,P<0.01)。胃癌患者血清外miR-181-5p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组(35.23个月比44.68个月,χ2=4.286,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外中miR-181-5p的表达显著降低,其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预后呈负相关。

  • 标签: 胃癌 微小RNA 外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