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的代谢特点以及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雄性6月龄GK大鼠10只,以月龄、性别匹配的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颈静脉取血检测与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DXA法测定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并行股骨三点弯曲实验和腰椎压缩实验。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胫骨干骺端以制备不脱钙切片。应用多媒体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GK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Wistar大鼠(P〈0.01)。与对照组相比,GK大鼠血清钙素水平明显降低[(4.97±0.49,6.75±0.71)μg/mL,P〈0.01],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17.92±5.23,8.31±2.69)U/L,P〈0.01],但血钙和血磷无明显变化(P〉0.05);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0.16±0.01,0.22±0.02;0.12±0.01,0.16±0.02)g/cm2,P〈0.01];强度和腰椎的弹性模量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分析显示GK大鼠股骨长度和第五腰椎高度分别降低10.3%和9.5%(P〈0.01),股骨和腰椎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GK大鼠小梁体积、小梁厚度、类骨质表面和厚度明显降低[(15.72±1.18,19.13±1.13)%,(61.91±4.54,74.43±3.63)μm,(18.18±1.25,19.63±1.07)%,(3.68±0.48,4.34±0.35)μm,P〈0.01或0.05],动态参数如矿化表面、矿化沉积率和形成率也明显降低[(17.77±1.54,19.56±2.07)%,(1.07±0.22,1.35±0.16;0.20±0.03,0.26±0.04)μm/day,P〈0.05或0.01],而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延长(2.66±0.56,2.12±0.35,P〈0.05)。结论非肥胖的GK大鼠表现有量减少和骨折危险性增加;2型糖尿病本身可干扰成骨细胞功能和活性而导致重建失衡。

  • 标签: 骨密度 骨生物力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丢失 2型糖尿病 GK大鼠
  • 简介:摘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病(SEDT)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发病于儿童期,发病率高,危害大。SEDT的发生与SEDL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伴随Sedlin蛋白的性质或数量发生改变,但SEDT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室已有实验结果证实Sedlin可与PAM14结合,因而Sedlin蛋白可能参与细胞生长、衰老等生命活动过程。本文就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 标签: SEDT Sedlin MRG15 Rb 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间歇性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氨基端片段1—34(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健康雌性未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卵巢切除+安慰剂组(Placebo组)给予生理盐水;卵巢切除+雌激素治疗组(E2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卵巢切除+PIHrP治疗组分别用20、40、80ktg/kg剂量,每日1次注射PTHrP1—34。给药12周后,测定腰椎L3-6及股骨BMD,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①BMD结果:PTHrP40组和PTHrPS0组大鼠股骨、腰椎BMD明显高于Placeb0组。②与Sham组相比,Placebo组OPGmRNA明显下降(P〈0.01),RANKLmRNA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E2组OPGmRNA水平较Placebo组明显升高(P〈0.01),RANKL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Placebo组相比,不同剂量胛HrP(1-34)治疗组OPG、RANKL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THrPl—3440或80ug/kg每天皮下注射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腰椎BMD,间歇性注射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组织RANKL、OPG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氨基端(PTHrP1-34) 护骨素 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去卵巢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果蝇裸露角蛋白2(nakedcuticlehomolog2,Nkd2)对大鼠牙囊细胞(ratdentalfolliclecells,rDFCs)成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DFCs,鉴定其组织来源并进行成向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验证其成向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检测Nkd2在中rDFCs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干扰rDFCs中的Nkd2表达后进行成向分化诱导,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成向分化因子Runx2、Col-1和OCN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在rDFCs中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蓬乱蛋白1(Dishevelled-1,Dvl-1)的表达变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Wnt3a与阻断剂FH535处理rDFCs后Nkd2的表达改变。结果:获得体外培养的rDFCs,并成功诱导其成向分化,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Nkd2在rDFCs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周围。Nkd2小RNA干扰后的rDFCs中Runx2、Co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vl-1的表达下调。同时,Wnt3a处理组rDFCs中Nkd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FH535处理组的表达量下降。结论:Nkd2通过Dvl-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rDFCs的成向分化;Nkd2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 标签: Nkd2 牙囊细胞 成骨向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骨骼是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最常见的转移靶器官,有65%~75%的PCa患者发生骨转移,但有约80%的骨转移患者因无临床表现而影响了早期诊断。目前诊断PCa骨转移主要是根据影像学检查,缺乏有效的骨转移生化标志物。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血液唾液酸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的水平对于PCa是否发生骨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BSP在PCa骨转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唾液酸蛋白 骨转移
  • 简介:采用PCR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人成蛋白-1(OP-1)成熟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一对引物,从含人成蛋白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获得大小的420bp的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进行测序,证明获得人成蛋白成熟肽基因片段,继之以pPIC3.5k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经PCR及酶切鉴定。

  • 标签: 人成骨蛋白成熟肽基因 毕赤酵母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性关节炎(KO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KOA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标准为正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共计38例,观察组标准为正处于活动期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ESR、CRP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KOA活动程度、ESR、CRP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SR、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C反应蛋白 血沉
  • 简介:当今时代,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海量爆炸。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人自身与自身的对话机会减少,传播的表层化、格式化、盲从化倾向加强,自我理解能力削弱,“糈心比心、换位思考”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与动力也随之削弱,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族群与族群之间的隔膜加大,社会共识更难形成,社会风险加剧。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成员流动性的增加,使组织的核心信息、机密信息和核心竞争力,都极易流失,组织的稳定性遭遇严重危机。未来的人类社会,一切大组织、巨型组织也许都将遭遇因为传播而产生的“维稳”难题。

  • 标签: 传播 传播技术 传播形态 社会风险
  • 简介:设计批评的理论形态的成长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然而在此之前,东西方都有值得关注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中国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更有其特色.构建完善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设计批评学体系有赖于我们对传统设计批评资源的开掘和研究.

  • 标签: 设计批评 历史传统 理论形态
  • 简介:摘要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效的间充质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形态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并抗纤维化和抑制细胞凋亡,对心血管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形成之间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同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型在机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分布差异显著,且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血管动脉钙化、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对肝细胞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一条新思路,本研究从肝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总结。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人膝关节不同退变阶段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根据Kellgren-Lawrence(K-L)X线分级膝关节软骨分为正常组(O级)、中期OA组(Ⅲ级)和晚期OA组(Ⅳ级)。各组收集软骨标本6~8例,体外分离与培养软骨细胞,采用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检测。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软骨细胞表型标记物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22.0(IBM,US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法。结果随着OA退变程度加重,BMP信号通路中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和TGF-β家族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1表达升高(F=33.6,P〈0.05;F=21.3,P〈0.05),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转录因子表达下降(F=21.0,P〈0.05),与正常软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中期OA组与晚期OA组无统计差异(P〉0.05);Smad7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OA退变程度加重,软骨细胞正常表型标记物Ⅱ型胶原表达降低(F=234.6,P〈0.05),而肥大分化表型标记物X型胶原及金属蛋白酶3表达则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0,P〈0.05;F=29.8,P〈0.05)。结论在OA软骨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高表达是软骨细胞退变及OA的进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购自上海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MP-9组。模型组和BMP-9组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8周后手术折断右侧股骨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假手术组仅摘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BMP-9组大鼠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BMP-9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于骨折部位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0 vg。分别取注射后第7周模型大鼠,X线摄片后用半定量评分法对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测定骨折处行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检测骨折愈合的力学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代谢指标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骨折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物配体(RANKL)的mRNA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1.15±0.21)比较,BMP-9组大鼠骨折部位BMP-9 mRNA水平(3.94±0.34)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P<0.05)。与模型组X线评分和骨密度[(2.23±0.25)分、0.077±0.002]比较,BMP-9组大鼠X线评分和骨密度显著增加[(4.10±0.31)分、0.02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3.091,P<0.05)。与模型组碱性磷酸酶(ALP)、保护素(OPG)和钙素(BGP)水平[(20.33±3.05) U/L、(1.12±0.07) μg/L、(2.21±0.36) μg/L]比较,BMP-9组大鼠血清ALP、OPG和BGP水平[(29.18±3.29) U/L、(1.39±0.09) μg/L、(4.48±0.51) μg/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2.514、2.814,P<0.05)。与模型组比较,BMP-9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参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2.104、2.810,P<0.05)。与模型组VEGF和RANKL水平(1.23±0.24、1.00±0.19)比较,BMP-9组大鼠VEGF和RANKL水平(2.58±0.31、3.29±0.2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2.914,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BMP-9在骨折部位表达,可显著改善代谢,提高骨折部位愈合,提高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9 愈合 骨代谢
  • 简介:通过紫外差谱方法研究金属Fe离子不同形态与不同类别血清白蛋白分子的别构效应,并比较分析分子作用机理.考察氧介导条件对Fe离子不同形态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HS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别构效应的影响,建立定量模型方程.结果表明,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体系中存在Fe(Ⅱ)-HSA/BSA~Fe(Ⅲ)-HSA/BSA的动态平衡,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是别构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导致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别构效应迥异,呈现形态显著性差异.氧介导及无氧条件下的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机理不同.无氧条件下,Fe(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计算得到结合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k及自由能变ΔG≠.

  • 标签: Fe(Ⅱ) Fe(Ⅲ) 别构效应 荷质传递 动力学方程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测量CT的方法来研究成人性Ⅲ类偏颌患者髁突的形态及位置特征。方法对60例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采集DICOM数据,利用Mimics17.0对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标志点及测量相关参考平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偏斜组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偏斜组偏斜侧髁突冠状面-CP、髁突水平面-CP、髁突矢状面-FH大于非偏斜侧,髁突水平面-FH、髁突矢状面-MSP、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外斜面长度小于非偏斜侧。结论性Ⅲ类偏颌患者的髁突形态与位置存在不对称。偏斜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后、内旋转,偏斜对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前、外旋转。偏斜侧髁突高度、内外径和外斜面长度小于偏斜对侧。

  • 标签: 骨性Ⅲ类 下颌偏斜 髁突 CT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不同程度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方法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缺损的患者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引导再生术(GBR),观察引导再生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3、6个月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引导的再生充满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6个月.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缺损病例。结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引导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骨缺损 骨引导再生术 牙龈形态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性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及躯干平衡性。方法对35例成人性下颌偏斜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的躯干平衡性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性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性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成人 骨性下颌偏斜 冠状面 脊柱形态 躯干平衡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面型无鼾症成年错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差异。方法对Ⅰ类、Ⅱ类和Ⅲ类矢状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各20例进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借助Ez3D2009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硬腭至会厌底段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长度、容积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矢状面型组各测量平面的气道截面积,SP平面、TE平面、EB平面气道矢状径,腭咽段上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Ⅱ类矢状面型组各测量平面截面积、SP、TE、EB平面矢状径、腭咽容积、上气道总容积均小于Ⅲ类矢状面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受矢状向颌关系影响。

  • 标签: 三维测量 上气道 错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中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于手术的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在我院行单侧PVP手术治疗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后水泥分布形态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疼痛评分以及腰椎JOV评分。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治疗中水泥的不同形态都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加强骨折部位的强度,但是水泥聚集型的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骨水泥 脊柱骨质疏松骨折 单侧PVP手术 预后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水泥,获取材料浸提液。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对新型复合人工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该磷酸钙水泥材料浸提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各实验组肉眼下未见明显溶血反应,溶血率〈5%;微核实验显示,各实验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别(P〉0.05);浸提液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分级为Ⅰ级。结论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纤维蛋白胶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融合率与假体周围的重建密切相关,这个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募集、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途径受骨形态发生蛋白调控。目的:分析股骨近端Stro-1^+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想关性。方法:32例患者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取术中股骨矩开槽时块,体外细胞培养14d后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Stro-1^+标记干细胞的总量,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Stro-1^+、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组有轻微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性别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股骨近端Stro-1^+细胞数量(即代表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功能的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其可以影响髋关节假体的融合与生存率。

  • 标签: 骨重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