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封闭式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理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封闭式管理的8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患者自知力、住院治疗自我归因、希望解决的问题等心理需求状况,分析患者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33.33%(27/81)的患者认为自己患病,对于本次住院治疗39.51%(32/81)的患者归因于自己性格原因,归因于情感问题占17.28%(14/81);心理需求中,希望有家人的陪伴和探视占79.01%(64/81),有心理治疗需求占62.96%(51/81);最想解决的问题中,35.80%(29/81)的患者希望治好疾病,需要提高自信心的患者只占4.94%(4/81)。不同疾病诊断的患者在希望家人陪伴和探视的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在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提升压力应对能力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有较多心理需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诊断患者的需求不同,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及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精神病人 住院 心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治疗的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收治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家庭功能评估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个人社会功能及家庭功能。结果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评分、家庭功能评估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最终改善患者的个人与社会功能及家庭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延续护理 网络平台 服药依从性 社会功能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断的1例DDX3X基因突变引起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102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3个月,因"发育迟缓1年余"就诊,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检测,结果显示DDX3X基因13号外显子存在c.1463G>A杂合突变,属于新发突变。中国人群尚无DDX3X基因突变患者报道,国外文献共检索到8篇相关病例报道,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精神发育迟滞。因此对不明原因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尤其是女性),需警惕DDX3X基因突变的可能。

  • 标签: DDX3X基因 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GI评分和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2.43 ± 0.37)分比(5.61 ± 0.58)分、(35.73 ± 6.57)分比(79.95 ± 8.98)分,t=27.346、23.512;对照组:(3.37 ± 0.48)分比(5.49 ± 0.62)分、(40.91 ± 8.17)分比(78.64 ± 9.63)分,t=15.996、17.675,P<0.05];观察组治疗后CGI评分和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t=9.176、2.923,P<0.05)。两组治疗后SCo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12.822;对照组:t=7.402,P<0.05);观察组治疗后SCoRS评分低于对照组[(27.92 ± 5.41)分比(34.25 ± 6.17)分,t=4.564,P<0.05)]。两组治疗后SSP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t=9.252;对照组:t=3.671,P<0.05);观察组治疗后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35.74 ± 3.27)分比(30.85 ± 2.28)分,t=7.25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睾酮和泌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13.853、15.198;对照组:t=10.075、9.225,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睾酮和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5.693、7.202,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且改善性激素水平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老年人 性激素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支持性心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支持性心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病评价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评价量表(DAS)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评分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PRS及护理2个月后D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6个月后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支持性心理联合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加快其社会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持性心理 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对医学生进行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文献阅读,将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模式总结为人文课程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理论部分)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针对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建设的特定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同时,指出我国医学院校在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院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对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院校教育 医师职业精神 培养模式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心理状态对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的100例FD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消化道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标准(SF-36)。结果FD患者中焦虑患者占46.00%(46/100),高于健康对照组中焦虑患者4.0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P<0.001)。EPS组焦虑患者占30.00%(15/50),PDS组焦虑患者占62.00%(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P=0.002)。FD中抑郁患者占24.00%(24/100),高于健康对照组中焦虑患者0.0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P<0.001)。EPS组中抑郁患者占16.00%(8/50),PDS组占32.00%(1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1,P=0.06)。FD患者LES总评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0,P<0.01),负性事件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21,P<0.01)。PDS组SF-36评分与症状评分、SAS评分、SDS评分、LES中负性事件评分呈负相关关系,EPS组SF-36评分仅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DS患者与焦虑尤为相关,生活质量较低,而EPS患者仅与消化道症状相关,生活质量高于PDS患者,因此推荐对于PDS患者可采取抗焦虑药物治疗来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精神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腹水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多样,需要临床医师进行鉴别,必要时需经多学科共同探讨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现报告1例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年轻患者,经消化内科治疗,并与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心理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共同讨论,制定恢复心肺功能、控制血糖、调整代谢和减轻体重等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腹水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肥胖 代谢综合征
  • 作者: 岳伟华 王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暨医学科学院情感认知诊疗创新单元 (2018RU006)10019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以抗精神病药全程治疗为主,遗传因素显著影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药物遗传学在精神分裂症精准医疗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遗传药理学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复杂度的异常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hilip 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77例首次发病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8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高分辨率3D脑结构图像,采用基于SPM12的计算解剖学工具包计算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FD)值表征皮质形态复杂度,2组间FD值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偏相关分析对患者组FD值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上额叶皮质复杂度下降(MNI:x=-5,y=22,z=58,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经family-wise error校正后P<0.05)。女性患者左侧上额叶皮质复杂度与PANSS总分(r=-0.357,P=0.028)、阴性症状分(r=-0.373,P=0.021)呈负相关,男性患者皮质复杂度与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结论首次发病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上额叶皮质复杂度下降,女性患者阴性症状与皮质复杂度下降相关,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早期神经发育异常,进一步支持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神经发育假说 皮质复杂度 分型维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轻)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问卷[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Hypo-) Manic Episode with Mixed Features- DSM-5 Module,MINI-M]中文版在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对MINI-M问卷汉化后,采用多中心、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患者(n=110)进行问卷自评。以Cronbach′s α系数、条目与总分之间相关系数及重测相关系数评价MINI-M问卷的信度,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基于临床诊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评价问卷的预测效度。结果MINI-M问卷中文版Cronbach′s α为0.840,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549~0.834(P<0.05),第1周末重测相关系数为0.621(P<0.05)。主成分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因子(对方差贡献率为55.795%)。ROC曲线分析显示,MINI-M≥2分为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711,相应的混合特征检出率为38.2%(42/110),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率(18.2%,20/110)。结论MINI-M问卷中文版在双相障碍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混合特征的识别与诊断率。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可重复性,结果 混合特征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 简介:摘要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一线与前沿的急诊科室及院前急救人员,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及感受。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及源源不断的急危重症患者,乃至潜在、疑似甚至明确诊断的传染病患者,急诊急救人员义无反顾,履职尽责,挽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这种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及革命精神,特此提出要在业界树立并秉持急救精神,培养急救思维。

  • 标签: 救死扶伤 急救精神 急救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抗精神病药相关GM病例,同时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19年11月收录的抗精神病药相关GM文献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年龄、生育状况、原患精神疾病、致病药物、服药时间、乳房肿块的诊断和特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干预措施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抗精神病药相关GM临床病例7例和文献病例9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1~55岁,其中10例未生育。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为0.5~17.0年。1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致病药物中含有利培酮,其他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氯氮平、舒必利、阿立哌唑、奋乃静、喹硫平、氨磺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12例患者血清催乳素升高(25.45~84.50 μg/L),3例患者催乳素水平正常,1例文献未提及。9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其余7例患者调整或未调整抗精神病药,给予溴隐亭和/或甲泼尼龙口服治疗后GM明显好转,随访中发现1例复发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相关G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无论其是否生育。利培酮是导致GM的主要抗精神病药。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肉芽肿 乳腺炎 催乳素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96例,按入院时间的前后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各类暴力冲动行为进行统计,且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暴力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对其发生暴力冲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并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可行性较高。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疾病 暴力冲动行为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接受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援鄂心理医疗队于2020‌年3‌月1—7‌日进行联络会诊的住院患者,共计105‌例,由参与联络会诊的20‌名精神科医生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并记录患者联络会诊的主要原因及精神科处理方案。由会诊医生根据主管医师介绍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进入隔离病房面诊患者,会诊后1周内对患者进行回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来自5所定点医院的105‌例患者,年龄(58.3±18.9)岁,62.9%(66/105)为女性患者,其中102‌例(97.1%)为医生进入隔离病房进行面诊的患者。105‌例患者会诊主要原因为焦虑65‌例(61.9%),抑郁27‌例(25.7%),失眠6‌例(5.7%),兴奋6‌例(5.7%)及幻觉妄想1‌例(1%)。其中77‌例(73.3%)患者接受相应心理治疗,1‌例(1.0%)接受了精神科药物治疗,27‌例(25.7%)联合心理治疗和精神科药物治疗。回访的结果显示102‌例(97.1%)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减轻。结论在COVID-19疫情的救治中,被感染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较多见,精神科联络会诊的需求量较大;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尽早介入患者的诊疗,对患者康复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住院病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转诊和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临床科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参加临床实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为期3周的呼吸科实习中,将呼吸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科室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职业精神教育实施情况(包括教育内容、教师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3个维度)2个部分。结果医学生对呼吸科职业精神教育的总评分为(46.49±1.87)分,其中,对教育内容评分为(18.27±0.86)分,对教师评价为(18.66±0.75)分,对教学效果评分为(8.56±0.36)分。78.7%(74/94)的学生表示对于呼吸科发展历程和名医大家故事充满好奇。93.6%(90/94)的学生通过了解呼吸科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明确了未来行医的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对呼吸科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对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认可度。结论临床科室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内涵,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 标签: 临床科室传统文化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实践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施个性化教育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处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前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依从性、高依从性分别为20.00%、38.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60,均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依从性 负面心理 同伴教育 疾病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的rGERD患者159例,根据胃镜下有无远端食管黏膜损伤,将患者分成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组(58例)和难治性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0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24 h食管阻抗-pH值测定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腹围、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难治性NERD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于难治性RE组[45.5%(46/101)比24.1%(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5,P=0.010)。难治性NERD组患者气体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次数均多于难治性RE组[分别为66.20次(45.20次,111.60次)比38.40次(23.50次,59.63次)、34.70次(9.05次,52.75次)比6.35次(3.10次,24.00次)、12.60次(2.15次,24.20次)比2.15次(0次,10.30次)],GerdQ评分高于难治性RE组[(8.9±2.5)分比(7.8±2.3)分],DeMeester评分、症状指数和症状相关可能性均低于难治性RE组[分别为5.16分(1.75分,14.48分)比15.19分(2.78分,45.96分)、33.3%(0,60.0%)比57.5%(40.5%,78.0%)、87.8%(0,97.8%)比94.0%(82.7%,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48、-5.384、-4.338,t=3.306,Z=-2.607、-4.313、-2.468;P均<0.05)。难治性NERD组食管远端收缩积分低于难治性RE组[334.0 mmHg·s·cm(182.5 mmHg·s·cm,492.0 mmHg·s·cm)比399.0 mmHg·s·cm(216.5 mmHg·s·cm,756.3 mmHg·s·cm)(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4,P=0.030),两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蠕动中断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9个维度的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59例rGERD患者中,焦虑患者98例(61.6%),抑郁患者55例(34.6%)。难治性NERD组的SAS评分高于难治性RE组[(52.6±5.8)分比(47.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4,P<0.05),但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GERD患者的GerdQ评分与DeMeester评分、气体反流、弱酸反流、SAS评分、SD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01、0.228、0.171、0.229、0.276,P均<0.05)。结论rGERD患者中,难治性NERD患者的反流症状更严重,可能与非酸反流、气体反流、食管运动障碍、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有关。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生命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分析暴力攻击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攻击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攻击,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χ2值为32.149,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χ2值为11.588,P<0.05)和是否轮班(χ2值为21.017,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攻击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攻击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攻击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暴力攻击 风险评估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综合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结果同质化状况。方法2016年11月至12月,选取在江苏省3所综合医院、4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106名住院医师(以下简称住培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住培生的科研能力、健康和心理,并对住培生进行考核,调查其精神科知识、通科知识、临床基本技能、人文素质。结果综合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科住培生的临床能力,包括精神科知识[(77.8±10.7)分比(72.6±11.0)分]、通科知识[(72.1±10.5)分比(62.2±11.5)分]、临床基本技能[(79.2±5.1)分比(74.0±7.4)分],人文素质[(86.7±8.3)分比(90.2±5.2)分]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培训,综合医院精神科住培生的临床能力优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培生,而人文素质相反。不同类型医院精神科住培生的住培结果同质化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同质化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