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任何讨论都必须对所使用的主要概念有共同理解,即所谓共同语言,否则,对同一个概念,你说的是A,我说的是B,双方不管如何争论,都争不出个是非来。我认为在对“文艺学本体论”的理解中,就存在这个问题。本体论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大家的理解还是比较一致的,即关于现实世界的最后存在基础的理论,对文艺学本体论,

  • 标签: 文艺本体论 哲学概念 共同语言 现实世界 文艺学
  • 简介:本期发表的老一辈学者范存忠先生的论文《中国园林十八世纪英国的艺术风尚》是一篇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学论文。范先生学识渊博,三十年代起就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此文可供关心如何从事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同志借鉴。

  • 标签: 中国园林 十八世纪英国 园林十八世纪
  • 简介: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这样的深层结构:第一,表现主要人物追求自由的努力,在表现中始终以儿童在成长遇到的两难困境——一方面遭遇阉割情结,失去自由;另一方面,融入社会,虽然被社会体系所奴役,但获得了安全——作为隐喻;第二,用人物遭遇的困境隐喻其时社会文化在面对先进文化时的困境;第三,以社会文化的困境与儿童成长的困境互为隐喻,打动读者。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一个极佳的例子。

  • 标签: 毕巧林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自由 精神分析
  • 简介:创作自由社会责任感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界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文艺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作必须自由,这是马克思主义所肯定并倡导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文艺的过程中,也历来重视创作自由。诚然,在一段时期里,尤其是“文革十”年中,艺术规律得不到遵循,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许多“左”的禁锢,创作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纠正了“左”的、包括文艺方面“左”的错误,进一步重申倡导了创作自由。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重新强调了列宁的“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幻想、形式内容的广阔天地”这一

  • 标签: 创作自由 “左”的错误 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创作思想 思想解放
  • 简介:结合对照与分析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代表作品《白牙》与《野性的呼唤》,本文认为,杰克·伦敦在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有着别样理解,也就是说,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并不只是指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其实,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适应,即适应文明,而且在适应文明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有爱。

  • 标签: 适者生存 《野性的呼唤》《白牙》 文明 适应
  • 简介:本文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说为理论依托,加以女性主义的阐发。围绕主题意象探讨翟永明如何借鉴吸收普拉斯的诗歌元素,如何运用文本策略摆脱诗人楷模的束缚,写成一组才气逼人、意义深远的诗歌。

  • 标签: 互文性 影响的焦虑 作家身份 诗人楷模
  • 简介:<正>山西的同志要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这件事引动我的,首先不是逻辑思维的论述,我这支不善于评长说短的笔,首先流出的是一股激动感发之情。山西、河北是我的第二故乡,整整50年前,我从延安跟随大队到达晋察冀边区,就曾经横跨了整个山西省。那是出生入死的年代。那些年,我有两次差点就死在日本法西斯的枪弹之下,其中一次,便是在山西繁峙县天岩镇。50年前,我开始在延安和全国的刊物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其中最早的两

  • 标签: 山西 赵树理 小说家 湖南作家群 评传 马烽
  • 简介: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它的《匈牙利狂想曲》就充分发挥了他创作的高超技术,《匈牙利狂想曲》共有十九首,是一套充满爱国情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匈牙利文化特色吉普赛风格。本文通过对其中的第十三号作品的分析,以此来了解概括匈牙利狂想曲的深刻内涵以及李斯特音乐创作的特征精神。

  • 标签: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 作品分析 演奏分析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提出"美学观点史学观点",它被中国马列文论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核心命题来对待,并被界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批评标准。尽管批评方法批评标准有一定关系,但二者在根本上还不是一回事。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命题很少出现在马恩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研究中,无论是在第二国际、俄苏,还是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中,这都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但这一命题在中国当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批评方法 批评标准 中国文论 文论界 美学观点
  • 简介:写下这样的题目当然是为路文彬形式丰富的文体所触动,在他的成果栏里,汇集着理论、批评、小说、翻译(可能还有诗歌)。作为大学教师,现在无疑处在学科越分越细的困局中,不用说理论与文学史,古典与现代,就是现代与当代也如同隔岸观火。但路文彬有何能耐胆略能超出这样的困局?从理论到创作再到翻译都可以拳打脚踢。当然,直接关系可能可以说受了乃师曹文轩教授的影响,其主要的还是个人的秉赋。本来中文系教师与文学创作、翻译并不矛盾,现代时期(以鲁迅为首)所有的文学教授无不是如此搞文学教学的,但现在学科划分、专业化程度的缜密,到底推进学科前进多少,是值得反思的。所以,多出几个路文彬这样的文学教授可以使风气有所转变。另一方面,这些年不少大学也引进不少作家到中文系教学,这不应该仅仅是吸引学生的手段,更重要还是要倡导一种有着对文学敏锐感受的文学教学。当然,并不是说只有作家、

  • 标签: 理论批评 路文彬 感悟 简论 灵性 大学教师
  • 简介:李健吾在《莫里哀喜剧》序言的开篇这样定位莫里哀:“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伟大创始人。”①但在法国的各种文学史著作中,都承认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

  • 标签: 古典主义 莫里哀 李健吾 喜剧 现实主义 代表作家
  • 简介:<正>祁玉江从延安宝塔区区长调任志丹县委书记,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一年里,祁玉江收了一麻袋特殊的礼物——鞋垫。每一双鞋垫,都堪称精美的刺绣,堪称爱美的志丹婆姨们的手工艺术精品——那也是她们日常生活中送给亲人的最高礼品,但是,她们纷纷将鞋垫送给了县委书记祁玉江。说起鞋垫,祁玉江便脱下鞋子,取出一双"蝶恋花"图案的鞋垫给大家看。我的眼睛一下子被打湿了。我想那位巧手婆姨,一定是要让祁玉江像蝶恋花一样,热爱

  • 标签: 县委书记 志丹 蝶恋花 罗海 后备干部 大家看
  • 简介:影视媒体制作离不开画面,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影视制作正是通过画面的流动、场景的转换来表现要讲的故事、概念或主题。但一部完美的影视制作,不管其选材或要表达的主题如何,仅仅依靠纯视觉的画面是不能完成的。声音,作为空间造型的另一种手段。不但是影视制作所必需的,而且在某些情况。

  • 标签: 影视制作 画面 音乐 声音 主题 表现
  • 简介:<正>颇有大气的风俗画阿成的名扬天下似与他的风俗画小说有关。老作家汪曾祺曾如此评论他的获奖作品《年关六赋》,说:"看了阿成的小说,我才知道圈儿里,漂漂女,灰菜屯……可以这样说:自有阿成,而后世人始识哈尔滨"。偌大一个哈尔滨、自身的传动能力竟然抵不过阿成的一支笔,这个赞誉确实够高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小说艺术 风俗画 人格特征 汪曾祺 后现代
  • 简介:2013年5月20日,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朗西埃(Jac—quesRanciiere)参加了《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座谈研讨会,刊物主编谭帆、方克强教授,副主编朱国华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围绕“非学科的话语实践:美学、政治学伦理学的当代关联”展开,并就文学与政治,尤其是中国当下文学的政治潜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朗西埃先生在会上同时接受了《文艺理论研究》的编委聘任请求。杜克大学KennethSurin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JanellWatson教授、复旦大学陆扬教授、同济大学张生教授、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胡介鸣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旭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李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传播学院雷启立教授、中文系陆晓光、朱志荣、刘晓丽、文贵良、倪文尖、王峰教授、思勉高等研究院姜丹丹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担任全程翻译。《文艺理论研究》是朗西埃先生探访的最后一站,本次座谈也为朗西埃先生此次中国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政治学系 话语实践 伦理学 当代 美学
  • 简介:“创新”是一个令人神往、使人振奋的口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对真理追求的渴望。在艺术发展的崎岖道路上,那些不畏艰险的探索者、创新者,他们的勇气魄力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艺术发展 探索者 创新者
  • 简介: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始终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忧虑。2013年10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当前文艺作品的价值观评价标准问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刚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40多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当前热议的文艺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在历史转折年代不同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勾连的社会文化图景,探讨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构科学、健康的文艺评价体系做出初步的探索。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文艺作品 评价体系 价值观念 标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简介:海丝特安东妮亚分别是霍桑《红字》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女主人公,在各自生活的男权社会,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都经历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这一转变的历程。对她们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在女主人公所生活的美国社会,女性在男权社会夹缝中的生存状况。

  • 标签: 海丝特 安东妮亚 女性主义
  • 简介: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不管时间过了多久,它都值得去回味、去谈论。无论是在挖掘历史题材上,还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抑或是在情节设计、语言创新上,姜伟编剧并导演的谍战剧《潜伏》都堪称上乘之作。但《潜伏》最值得深思的是,在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中蕴含着浓烈的反腐意识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 标签: 现实教育 上乘之作 信仰问题 电视剧作 姜伟 语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