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从巴赫创作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看巴洛克时期美学追求,体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以及从"理性"到"感性"的逐渐转变。

  • 标签: 巴洛克时期 美学追求 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
  • 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对革命文化和文艺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他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文献,连同他建国前后其它有关文艺问题的著作,如《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总结了“五四”以来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则和文艺

  • 标签: 新时期文艺 毛泽东文艺思想 宣传工作会议 反对党八股 革命作家 延安文艺座谈会
  • 简介:“引吭高歌如大鼓,抑扬婉转似弹词,拖腔又类昆曲”,这便是杭州摊簧。溯其根源,“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出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收有‘南词弹簧调’,是文南词的主要声腔之一”。嘉庆九年(1804年)编订的《白雪遗音》中亦收有《占花魁》中的《醉归》《独占》两回摊簧曲目。杭州摊簧即由南词摊簧衍生而成,在风行南北的说唱曲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代言体的坐唱表演形式,简称“杭摊”。

  • 标签: 传承发展 杭州 余杭区 新时期 实践 路径
  • 简介:民国时期沪宁杭三地天主教音乐包括很多方面,本文试就这一时期的仪式音乐和音乐文本展开考察研究,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梳理来达到对天主教传行中国过程中一些细节的理解。通过这一考察,我们得以理解,外来的天主教大传统是如何在与地方文化互动过程中日益本土化,并在中国土地上形成其小传统的动力与进程。

  • 标签: 天主教音乐 仪式音乐 音乐文本 沪宁杭地区
  • 简介:2008年12月20日-2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委宣传部在太原共同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近50位著名剧作家、导演和理论评论家出席了会议,山西省各地市艺术创作人员和分管领导近百人列席了会议。

  • 标签: 历史剧创作 学术研讨会 中国戏曲 新时期 三十年 改革开放30周年
  • 简介:文章以1980-2007年间武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历任教师和1987年以来历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与专著为对象,对其学科发展概况作了大致的回顾,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该学科历史悠久,成果丰厚,并在国内外音乐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武汉音乐学院和中国民族音乐学界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 标签: 武汉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学 学科建设 研究特色 回顾 思考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时期,国内最盛行的解读西方音乐作品的方法,是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它被视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而被推崇备至。那时候,许多人把简单的“阶级分析”当作“马克思主义”,轻易地把西方的音乐作品通通“批倒、批臭。”“文革”初期红卫兵的“大字报”式的批判毫无音乐分析可言;官方喉舌“初澜”的文章完全抛开艺术,着力进行政治上的批判;从事西方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学者在禁锢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今天,客观地、理智地审视“阶级分析”的方法,总结教训,警示后人,是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阶级分析 西方音乐作品
  • 简介:"鲁艺"音乐系在延安时期一直坚守努力实践当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呈报、书记处讨论通过的教育方针:"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在理论、作曲、表演、教育和文艺运动等方面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 标签: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艺政策 音乐系 初建时期 艺术学院 实践
  • 简介:江苏的古琴艺术在明清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涌现出虞山、金陵、广陵三大琴派,但三大琴派的发展并非连续不断,而是以此起彼伏、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琴学中心的从江派到虞山派到白下派再到广陵派的频频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借用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非连续性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如何应对演进的非连续性的策略。

  • 标签: 虞山派 金陵派 广陵派 琴派 中心转移 塞维斯
  • 简介:京剧在什么时候形成?由于早期皮黄戏工尺谱流传甚少,其音乐形态无从对比考察,因此只能依据这样两个要素进行判断:即在什么时候一些传统京剧剧目开始大量出现,以及涌现出一批表演这些剧目的演员,则可以断定此时为京剧成形之日。这就依赖于保存这些信息的史料文献的记载,如《燕兰小谱》等各种花谱,以及类似《都门纪略》这样京城旅游指南类大众读物。我们

  • 标签: 中心考察 京剧形成 京剧旦角
  • 简介:李斯特在作曲技术方面是一位具有预见性的、先知性的探索者。作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局限于有调性中心的创作技术,并且他还是作品标题明确以"无调性"命名而进行创作的第一人。文章正是针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四号"无调性小品曲"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与"无调性"处理糅合应用的这一现象,透视作曲家创作本源的同时,解析作曲家是如何在传统创作中得以创新发展的。

  • 标签: 古典时期 乐句写作范式 “无调性”处理 李斯特 “无调性小品曲”
  • 简介:2008年12月20日至2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有关全国戏曲历史剧创作的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历史剧创作 学术研讨会 中国戏曲 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 反思
  • 简介:2015年6月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第18届“奥斯科尔科夫之友”国际艺术节上,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姚恒璐教授的手风琴作品《鼎》(奏鸣曲一号,为自由低音手风琴创作)大受好评。作为唯一被邀请的中国作曲家作品,《鼎》的首演在艺术节上备受关注。演奏者谢尔盖·契尔科夫是俄罗斯著名的青年手风琴演奏家,擅长演奏现代作品,现任教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 标签: 自由低音手风琴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作品 俄罗斯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