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连甲先生的创作常年保持着旺盛的产量,1952至2012年间,他被刊出发表的短篇曲艺作品有200篇,中长篇书目10部,选集单行本10册,整理传统书段62篇,丛书32种,录制唱片9张、盒带6件,编纂出版书籍5部,其余学术论谈、作品评论、小品短剧脚本等各类成果颇丰。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曲艺 写作 血液 作家 作品评论
  • 简介:<正>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立的音乐美学论文《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新议》于1854年问世至今已经近一百三十年了。这期间它多次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成为近代西方音乐美学史中的重要文献。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思想对欧美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恐怕连作者本人生前也是未曾预料到的。

  • 标签: 汉斯立克 纯音乐 音乐美学观 自律论音乐美学 音乐本质 十八世纪
  • 简介: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教师、小提琴家叶夫根尼·米哈伊洛维奇·别列普留契先生于1997—1998年度作为专家在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一年。我作为弦乐教研室主任直接负责具体安排和协调他的教学工作,在这一年中我听了不少他的课,同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交谈,从中受到不少启发。我想,如能总结一下并介绍给大家也许是件有益的事c别列普留契先生所任的课程为:小提琴专业课(与中国教师共同授课)、弦乐四重

  • 标签: 小提琴教学 教学特点 室内乐 乌克兰 分析音乐 颤指
  • 简介: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院校中的必修课程,它涵盖视唱(读谱)、练耳(听音)、乐理(基本),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锻炼他们进行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的专业能力。视唱练耳在专业音乐院校中是一门较为繁琐的课程,学生们往往为了“唱念做打”而“疲于奔命”,不知所措。课堂中,他们为了唱旋律、听和弦、打节奏、做表情而反复练习,始终处在一种枯燥的状态中,且享受不到音乐的实际快感及技术在实践中的作用。

  • 标签: 视唱练耳课程 唱念做打 音乐会 实践 音乐院校 必修课程
  • 简介:梅雪林:博士,首先对你的新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出版表示祝贺。新书的'前言'中提到,你关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亚洲音乐的影响缘于一堂历史课以及听到了日本雅乐的演出所致,能具体谈谈吗?

  • 标签: 亚洲音乐 文化角度 音乐学家 赵维平 人物访谈 音乐文化交流
  • 简介:<正>罗忠镕《涉江采芙蓉》的发表(《音乐创作》80年第2期),为十二音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兼容,作了有益的尝试。继之,国内更多采用十二音技法的作品陆续问世,也就有了理论家们对中国十二音作品民族风格的探讨。金虎同志在《均控场与中国现代十二音级音乐》(载《中国音乐学》92年第2期)一文中(以下简称文),及“均控场”理论讨证中国现代“十二音级”(实为序列十二音)音乐与传统乐学之种种关系,给人不少启发。然笔者在如下若干方面对文的论点存有疑问,现以自己的浅见就教于金虎同志:

  • 标签: 均控场 十二音技法 中国音乐学 《音乐创作》 民族风格 音乐风格
  • 简介:文章以民族的研究方法,以民族音乐学的观念,以第一手材料陈述和阐释了吕家河民歌与该村所处地域文化历史互为建构的关系.表明作为一种文化范式的民歌,如何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当地住民的日常生活编织着本土文化之网.

  • 标签: 民歌 吕家河 地域文化 口传文本 文化建构 音乐民族志
  • 简介:2014年7月19日晚,"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上演了一场充满想象力的黑光剧,把观众带入一个来自布拉格的童话世界,同时也为暑假中的儿童们送上了一份有趣而有意义的礼物。"普及古典音乐,传播剧院文化"是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举办至今一直秉持的理念。为向少年儿童普及经典艺术,本次"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特意选择了一些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

  • 标签: 童话世界 布拉格 制作人 汉唐文化 古典音乐 总监
  • 简介:介绍“中国新音乐”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不可替代”性方面)的晓生的钢琴独奏曲《太极》的工作(不是分析,更不能研究,这些工作早已被作曲家本人做完),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我遭遇到双重困难:其一是《太极))具有复杂严密、自成一家的音高体系——这是《太极》之所以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原因——这对于我这个所谓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而且还是以“音高研究”为“专攻”的人来说,读懂已算不易

  • 标签: 钢琴独奏曲 音乐工作者 新音乐 作曲家 音高 表现
  • 简介:民族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文本实验的探求:仪式音声民族的“行为深描文本”,由口述文本、书写文本和现场文本建构;仪式音声民族的“意义阐释文本”,由民族志行为阐释、音乐学音响阐释和符号学意义阐释建构。解释学民族的书写实验使笔者获得:一种互为文本的观察视角、一种互相阐释的角色理念、一种深度描写的解读方法和一个发现——在意义阐释文本中,当“音声符号”在仪式的具象层面呈现着象征符号与外在行为过程的结构意义、在信仰的意象层面揭示着象征符号与内在文化理念的认知意义时,“仪式音声”(音乐)作为一种贯通化合“行为符号”和“意义符号”的文化符号象征,不仅能完成对一个特色知识体系从表征系统至意义系统的全程阐释,并能在形而上的意义追寻中消融“音乐学”与“人类学”在形而下研究中的生涩组合。

  • 标签: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志书写 仪式音声民族志 解释学文本建构
  • 简介:2007年11月27日晚,作为纪念黄海怀逝世四十周年·新世纪二胡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胡平二胡独奏音乐会”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成功举行,舞台上胡平物我两忘的心境,演奏中所体现出的虚实动静、妙味神韵撼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灵。胡平作为一位学者型的演奏家,长期以来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审美范畴以及许多民间乐种的曲目、风格、表现手法的深入研究,都在这场令人关注的音乐会上再次得以可靠应证并注入可贵的新的诠释。文章从“揽古今于一怀,抒‘新文人音乐'”、“一曲《江河水》,万马追海怀”、“骨象之境、怀琴若风”三个方面对音乐会进行了评析。

  • 标签: 二胡 新文人音乐 胡志平 音乐会
  • 简介: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发展史,经历了从宏观性的综合比较研究阶段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描述、分析过程。无论从其一般的学科理论还是各个侧面(如偏重于文化或音乐本体)的研究来看,似乎都体现出这一研究转变过程的特点。比如说,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音乐本体、旋律所使用的方法的分析和追溯,我们不难发现,某一特定的时期或阶段存在

  • 标签: 之间联系 分析法之间 分析法申克
  • 简介:<正>京剧传承重在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群是著名的张派青衣,1999年,她从天津被引进到上海京剧院,2010年,她又被引进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作为一名具有丰富表演经验、高超艺术水平、处在艺术生命的盛年的优秀演员,愿意投身到戏曲教育事业,对于戏曲教育界来说是值得庆幸的。而她也不负众望,在戏曲教育领域从小试牛刀到取得诸多成绩,只经历了短短数年。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经验和思考值得探讨和总

  • 标签: 戏曲学 赵群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京剧院 剧目建设 张派
  • 简介:“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背景,产生于由曹本冶教授主持的“道教仪式音乐”、“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两项分三阶段进行的大型研究项目,相关的专项研究共累积了近五十个研究个案和近20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这些都已经成为仪式音乐研究学术群体开展学科传承和理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重要参考资料。“仪式音乐研究会”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本土固有的学术传统和学者对仪式音乐传统的认知之上。它参考和借鉴、但不迷信套用国际学术界的有关理论方法,特别是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方法,对仪式音乐进行微观个案研究和宏观比较研究。同时,通过这样的研究实践经验,摸索和创建一套能较为切实解析本土传统仪式音乐的理论方法,即建立一套具有国际视野,不失中国特色,适合于本土学者研究本土仪式音乐文化的理论方法。

  • 标签: 中国 仪式音乐 音乐民族志 仪式音乐研究会
  • 简介:湖南日报7月27日讯(记者龙文泱通讯员鲁慧)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今晚,大型组歌《秋收起义》交响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首演。省领导和老同志友友、欧阳斌、谭仲池等观看演出。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秋收起义 演出 观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 李友
  • 简介:刘蓝先生辑著的《二十五史音乐》(四卷)在历经十余年的沉淀中先后出版,这是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的专题性音乐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将留存下来的中国古代历朝的"音乐"汇集整理,并加以适当的注释、译文、补遗、解读、评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谓"功在当代、历在千秋"!

  • 标签: 刘蓝 《二十五史音乐志》 框架结构 补遗 解读 评说
  • 简介:10月29日,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莲为中国非遗·皮影戏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作了题为《高校研培对非遗传承的意义》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研修研习培训的开班第一课,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音乐学系师生8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由音乐学系副主任董蓉主持。

  • 标签: 专题讲座 培训班 皮影戏 研习 研修 传承
  • 简介:<正>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极其浩瀚丰富的艺术宝库。它犹如一颗艺术明珠,放射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于1979年联合制订了《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在全国范围内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遗产 优秀传统 艺术宝库 文明古国
  • 简介: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杨柳依依,我以愉悦的心情观赏了西城第一文化馆精心举办的北京民俗曲艺专场暨纪念曲艺家俊良先生逝世一周年。整场皆是京腔京韵,如联珠快书、北京时调小曲、京韵大鼓、拆唱八角鼓、北京曲剧选段、牌子曲、拉大片、群唱莲花落、叫卖大改行等,自始至终洋溢着京味的民俗特色,是谓新版"全堂八角鼓"。京城资深的曲艺家玉明、马增慧、李金斗、许娣、张绍荣等也前来助兴、助演。一些形式已多年不见,几乎成为尘封的档案,然今日观之,仍然充满着生命活力,

  • 标签: 曲艺理论 李金斗 北京曲剧 联珠快书 专场演出 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