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微波促进法首次制备了以β-环糊精(CDs)为主体、水杨醛缩间氨基苯酚(SMA)为客体超分子包合物,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二者形成摩尔比为1:1包合物,并且求得包合物结合常数Ka为4.4×10^3L/mol.包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更好溶解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从微环境角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溶剂对SMA包合前后UV光谱影响以及不同pH值变化对SMA和包合物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溶液中微环境不同对客体及超分子包合物电子光谱有着显著不同影响.

  • 标签: 水杨醛缩间氨基酚(SMA) β-环糊精(β-CD) 包合物 微环境效应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2种天然酚类化合物(根皮素和根皮苷)进行电子结构、NBO电荷数目、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4个方面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这2种天然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分子结构中酚羟基、分子内氢键和NBO电荷数目成正相关,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成负相关.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致.

  • 标签: 酚类化合物 根皮素 根皮苷 抗氧化活性 DFT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6种F,Cl和Br取代咪唑类衍生物分子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采用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前线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并用CPHF方法研究了此类衍生物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共轭性较强;分子内设计推拉电子基团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前线分子轨道间电子跃迁更容易;各体系具有较大βvec和良好透明性;咪唑环引入增强了体系热稳定性.弦些结论对分子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B3LYP方法 TD-DFT方法 咪唑类衍生物 电子光谱 非线性光学
  • 简介:定义有机物分子中成键原子点价δi^Z.基于δi^Z和分子图邻接矩阵,建构种新分子连接性指数^mZ^h(m=0,1),并研究了0Z^h,1Z^h烷基苯燃烧热、等张比容、沸点、汽化热、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摩尔体积、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等10种物理化学性质相关,性.结果表明:^0Z^h,^1Z^h烷基珠物理化学性质具有优良性质相关性,二元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以^0Z^h,^1Z^h和分子中C原子数Nc为自变量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烷基苯理化性质预测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 标签: 分子连接性指数 烷基苯 物理化学性质 相关性
  • 简介:以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Schiff碱配体L’,以乙酰丙酮和1S,2S-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S,2S-环己二胺Schiff碱配体L^2,然后将L^1和L^2AgClO4,AgBF4,AgSbF6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3个配合物Ag2(L^1)(L^2)ClO4)2n(1),Ag2(L^1)(L^2)(BF4)2n(2)和Ag2(L^1)(L^2)(SbF6)2n(3),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3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1中心Ag(I)离子采用扭曲四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2和3中心Ag(I)离子都是近似平面角形配位构型。配合物1—3都通过配位作用向空间扩展形成2D网状结构。

  • 标签: 乙酰丙酮 席夫碱 AG(I)配合物 晶体结构
  • 简介:利用2,3-二甲基吡嗪硝酸铜及氯化铜合成了铜配位聚合物[Cu(Mepz)]2n+(Mepz=2,3-二甲基吡嗪),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a,相关晶胞参数为:a=0.68617(11)nm,b=1.3652(2)nm,c=1.9533(3)nm,V=1.8297(5)nm3.该配位聚合物中Cu原子2个N原子、2个O原子和2个Cl原子配位,形成了个稍微畸变配位八面体,每相邻2个配体之间通过Cu离子吡嗪环上2个N原子配位连接成无限延伸维链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进步将其连接成为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 标签: 铜配合物 2 3-二甲基吡嗪 晶体结构 超分子 聚合物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DFT)、概念DFT和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了3种常见噻唑类缓蚀剂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AMT)、3-氨基-5-巯基-1,2,4-氮唑(ATA)和5-乙酰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MAcT)及其青铜器表面粉状锈中CuCl2作用后形成配合物X(X=Ⅰ-Ⅲ)结构和反应性能.通过计算研究发现,AMT缓蚀活性最强,CuCl2之间相互作用能最大,所形成配合物Ⅰ二级稳定化能Eij(2)为603.37kJ·mol-1,并且配合物Ⅰ反应活性最强,相互间形成聚合物可能性最大.

  • 标签: 青铜器文物保护 噻唑类缓蚀剂 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 相互作用强弱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CAM-B3LYP方法,计算研究了10个设计Ni(salen)Pt(salen)配合物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有较大超极化率βtot,且βtot值随配体苯环对位推拉电子基团给体-π-受体(D-π-A)作用增强而显著提高,在配体结构中存在显著D/A作用基团时,Pt(salen)系列配合物βtot值大于Ni(salen)系列.D/A给受电子引起电荷转移对此系列配合物βtot值影响大于不同金属对其影响.

  • 标签: Ni(salen) Pt(salen) 密度泛函理论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通过对观测方式、测定波长、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条件优化,建立了碘化钾-甲基异丁基甲酮(KI-MIBK)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磷酸铵、磷酸二铵中铊含量方法。实验表明,直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时,磷酸铵、磷酸二铵中锰元素对分析结果有正干扰。通过萃取分离,干扰被排除,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在0-1.0mg/L范围内,铊质量浓度光谱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1.0000。方法检出限为0.0072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3%(n=10),加标回收率在97.0%-101%。

  • 标签: 碘化钾-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 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简介:采用CBS-QB3方法构建了丙烯酸甲酯(CH_2=CHCOOCH_3)O_3反应体系势能剖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和Wigner矫正模型计算了标题反应在200K~1200K温度区间内速率常数kTST/W.研究结果表明,CH_2=CHCOOCH)3O)3反应首先经过渡态生成个稳定五元环中间体,然后按断键位置不同,分别生成产物P1(CH_3OCOCHO+CH_2O_2)和P2(CH)3OCOCHOO+HCHO).此外,速率常数结果显示,在计算温度范围内,标题反应速率常数呈正温度系数效应.294K时,CH_2=CHCOOCH_3O_3反应速率常数为1.76×10^(-18)cm^3·molecule^(-1)·s^(-1),所测实验值(0.95±0.07)×10^(-18)cm^3·molecule^(-1)·s^(-1)非常接近.

  • 标签: CH2=CHCOOCH3 O3 Criegee机理 反应机理 速率常数
  • 简介:在MP2/6-311++G**水平上优化乙烯酮自由基LiX(X=F,Cl,Br)形成锂键复合物.当卤素电负性很强(如F元素),使得Li原子处于缺电子状态,此时,电子给体会把电子偏移向锂,形成共价性较强锂键.当卤素电负性减弱时,锂键中主要成分逐渐变为离子键,并且此时锂键性质还要受电子给体影响.另外,由于HCCO为缺电子结构,电负性较弱且体积较大卤素中孤对电子会与HCCO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使得HCCO…Li—X键夹角变小,接近120°.锂键性质对HCCO…LiX(X=F,Cl,Br)复合物中Li—X伸缩振动频率有直接影响.当锂键表现为共价性时,该频率红移,当锂键表现为离子性时,该频率蓝移.但是,由于Cl电负性O接近,C电负性Br接近所以,在O…Li…Cl和C…Li…Br中容易形成共振结构,导致远大于在其他复合物中红移.

  • 标签: 乙烯酮自由基 锂键 自然键轨道理论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 量子化学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系统研究了CaSin(n=1-10)团簇几何构型、稳定性光谱(红外拉曼)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aSin团簇构型是在CaSin-1构型上戴帽1个原子形成;当n≥4,CaSi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均为立体构型;Ca原子掺杂降低了体系化学稳定性;CaSi3CaSi5是幻数结构;在相同观察频段内,CaSi3团簇红外拉曼活性在低频段均表现较好,而在高频段拉曼活性则表现较差,之不同是CaSi5团簇红外拉曼活性在整个频段内都表现较好.

  • 标签: CaSin团簇 结构与稳定性 光谱性质
  • 简介: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DNA热变性及黏度法研究欧前胡素及同分异构体异欧前胡素DNA作用机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紫外光谱表明,加入DNA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紫外光谱均呈现减色效应;荧光光谱显示,随着欧前胡素或异欧前胡素浓度增大,DNA—BR荧光被猝灭,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BRDNA结合存在竞争性抑制;盐效应、DNA热变性温度、黏度法等实验进步证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DNA作用模式均为嵌插静电混合作用模式.研究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均与DNA发生作用,且欧前胡素DNA作用强于异欧前胡素.

  • 标签: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小牛胸腺DNA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黏度法
  • 简介:试料用含亚硫酸钠硫酸(10%)溶液浸取,使铜氧化物矿物选择溶解,过滤后加入溴饱和盐酸掩蔽砷和锑等金属,补加少量硫酸,蒸干后用硫酸溶解,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氧化铜矿中酸溶铜含量,此方法快速、稳定、准确。选取14个日常分析样品进行测定,其结果与电解重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氧化铜矿 酸溶铜 碘量法 电重法
  • 简介:以玄参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分析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比研究不同溶剂溶剂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对玄参总黄酮提取影响.2种实验优化方法所得玄参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固定微波功率值为500W;乙醇体积分数为60%或60.37%;提取时间为10或11.17min;液固比30∶1或31.39∶1mL/g,验证实验总黄酮提取率为1.107%~1.192%.2种优化方法所得结论基本致,正交设计实验次数少,响应面法更精确,预测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 标签: 玄参 总黄酮 微波提取 正交设计 响应面法 比较研究
  • 简介:通过典型双分子亲核取代和烯烃亲电加成反应,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伸缩振动力常数和分子中1个电子所受到作用势(D_(pb))之间关联.研究表明分子中1个电子所受到作用势能够很好地描述反应中键形成和断裂时化学键强度.

  • 标签: 力常数 PAEM DPB 化学键
  • 简介:建立了种简单、快捷离子色谱测定扇贝柱中多种磷酸盐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高容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抑制性电导检测器检测。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多种磷酸盐检测结果影响。实验证明:磷酸钠检出限为40mg/kg,焦磷酸钠、聚磷酸钠、偏磷酸钠均为10mg/kg,回收率在74.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7%,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无污染、操作步骤简单等优点。

  • 标签: 离子色谱 电导检测器 梯度洗脱 有机酸 核苷酸
  • 简介:理论设计了由6位单羟丙基α(β)-环糊精(Cyclodextrin,HPCD)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共价键连接形成复合主体化合物(GO-HPCD).结合量子化学计算(QM)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系统研究了该复合主体对金刚烷(Adamantane,AD)超分子包合行为,并与HPCD对AD包合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研究结果从构型、热力学性质、径向分布函数(RadialDistributionFunction,RDF)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气相条件下,B3LYP/6-31G(d,p)计算结果显示,4种主体对金刚烷相互作用均较弱;HPαCD和GOHPαCD金刚烷MD模拟与QM结果致,HPβCD和GO-HPβCD能与金刚烷形成稳定包合物.在水溶剂中,4种主体均能与金刚烷形成包合物,HPβCD和GO-HPβCD金刚烷包合物稳定性明显高于HPαCD和GO-HPαCD包合物.氧化石墨烯片段引入未改变环糊精金刚烷包合本质,但起到了辅助捕获客体分子作用.

  • 标签: 环糊精 氧化石墨烯 金刚烷 超分子包合 计算机模拟
  • 简介:采用2步水热法合成了LaPO4∶Eu3+-Fe3O4复合材料.在LaPO4∶Eu3+-Fe3O4复合材料中,LaPO4∶Eu3+为单斜晶相,呈纳米棒状,纳米棒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0-100nm和0.2-1μm;Fe3O4为正交晶相、呈20-30nm颗粒状,Fe3O4粒子紧紧附着在LaPO4∶Eu3+纳米棒表面;样品磁性和发光性质研究表明所合成LaPO4∶Eu3+—Fe3O4复合材料既具有发光性质又具有磁性.

  • 标签: LaPO4∶Eu3+-Fe3O4 水热 发光 磁性
  • 简介:合成了含有十钒酸阴离子超分子化合物(NH4)4(DMSO)4H2V10O28,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IR光谱、^51V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α=1.0719(2)nm,b=0.9658(2)nm,c=2.0171(2)nm,β=98.42°,V=2.0657(5)nm^3,Z=2,F(000)=1336,R1=0.0429,wR2=0.1146.化合物晶体结构单元由个二质子化十钒酸根多阴离子、4个铵根阳离子和4个DMSO分子组成,并且彼此之间通过静电力和氢键形成稳定维结构.

  • 标签: 十钒酸盐 DMSO 合成 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