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感冒药物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几种常用的抗感冒药品种,对其药物成分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我国的抗感冒西药以复方制剂为主,其中的成分包括解热、镇痛、止咳、抗组胺和减轻鼻充血等。在抗感冒药西药的临床应用中,应坚持对症用药、避免重复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应用抗感冒中药时,需对风寒和风热感冒给予辨证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抗感冒药的药物成分、功效、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况选择药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策略,并对实施效果加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策略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随机选取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策略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平均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等进行调查和比较,观察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平均抗菌药物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策略,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抗菌药物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应用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流产患者中配合展开综合干预的意义。方法对照研究1000例因行药物流产、于2014年07月至2016年09月进入我院妇产科的患者,500例基础组配合展开常规干预,500例研究组则配合展开综合干预,对两组流产效果展开对比。结果500例基础组中有407例(81.40%)完全流产,500例研究组中有493例(98.60%),(P<0.05);基础组出血量(80.66±5.67)ml,研究组(60.72±4.59)ml,(P<0.05)。结论对于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通过配合展开综合干预,有助于提升其流产效果,推荐选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药物流产 常规干预 流产效果 出血量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方法抽取2004年1-12月出院的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剔除不符合要求病历后,对剩余265份病历分别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个案调查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有指征者113例(42.64%),无指征者152例(57.36%)。所用抗菌药物涉及5大类12个品种,以林可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不合理用药表现为选药不当(58.49%);给药次数不当(4.91%);剂量过大(4.15%);围手术期用药:未在术前30min-2h给药者占88.30%,5例手术时间〉4h者术中均未追加抗菌药物,术后无感染征象或无高危易感因素而给药时间〉48h未停药者占50.19%。结论该院甲状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尚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培训和管理,督促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临床用药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28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等。结论药师需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审核与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有效减少不良事件。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2010年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116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31.90%)、喹诺酮类药物(22.41%)、青霉素类药物(15.52%)。因果关系评价肯定8例,很可能84例,可能21例,怀疑3例。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人因素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全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各210例,其中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为实施前组,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为实施后组。从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频率、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非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率57.62%、人均使用频次4.701.18均高于实施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7.62%、人均使用频次2.730.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组抗菌药物使用总频次77.13%(2570/3332)、限制使用级24%(617/2570)、特殊使用级6%(154/2570)、非限制级使用级70%(1799/2570)等各级频次均高于实施后组使用总频次22.87%(762/3332)、限制使用级35%(266/762)、特殊使用级5%(39/762)、非限制级使用级60%(457/76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应用可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更合理,一定程度上降低耐药率,保障用药科学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围手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德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病人采取随机抽样,共30份病历进行调查。结果100%的病人术后运用了抗生素,Ⅰ类切口有12.50%使用了术前给药,II类切口90.9%使用了术前给药,联合用药率为50%,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合格率术前70%、术中93.33%、术后3.33%。结论所有30份病历无一例全部符合合理用药的所有要求。其中存在较大问题的主要是术中给药,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

  • 标签: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化疗。其中长春瑞滨3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d为1个周期。并辅以琼沙奥、生脉注射液、肝泰乐等预防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4例,稳定18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50%。初治组有效率为54.16%,复治组有效率为46.43%,两组间比较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其余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毒性可以耐受。且已经用过一种或两种全身化疗方案的复发转移性患者是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2003年度抗感染药物种类、用量、金额和DDDs等进行归类、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我院各年度抗感染药物消耗金额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药金额比例占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在各年度用药频度均居首位。不同类别的药物用药趋势不同。结论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不同类别药物的应用趋势对于医院药品管理、合理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2001-2003年 医院 抗感染药物 药品管理 合理用药
  • 作者: 李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700)【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52-01麻醉药物属于临床医疗活动当中一种不能缺少的特殊药品,目前使用的麻醉药种类较多,且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国家在麻醉药物管理方面也十分严格。较多麻醉药物于连续和大剂量使用后可导致药物依赖性,并形成隐癖,因此,明确规定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意义重大。本文就不同种麻醉药物的药物治疗学、药代动力学、用药注意事项和各类药物相互作用开展对比研究,同时对各类麻醉药临床要求进行总结和分析。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麻醉药物主要包括芬太尼、哌替啶以及吗啡等,因较多药物存在一定成瘾性,在长时间和大剂量使用下患者易出现耐药性,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给患者治疗工作的的开展造成较大不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麻醉师充分掌握不同麻醉药物临床适应症、使用要求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而在合理用药前提下,协助患者顺利安全度过整个围手术期,尽可能减少麻醉药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对不同种类麻醉药应制定出严格使用标准[1]。本文就不同麻醉药临床要求开展对比分析,为临床麻醉药物的应用提供出重要依据,现总结如下:1药代动力学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一定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药物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等过程中,临床用药时需充分了解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吸收与分布规律、患者能否耐受药物、患者对疼痛敏感度等[2]。麻醉药物通常无特殊吸收途径,采取常规的给药途径均可吸收,但给药方式不同,人体吸收度也不尽相同,需要依据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安排,麻醉药物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当中,同时肾脏、肠道与肺脏与有一定代谢功能。因此,给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时需特别谨慎。此外,一些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此,给孕妇用麻醉药时也应谨慎。2药物治疗学2.1药物选择不同麻醉药适应症不同,对疾病不同患者应合理选择药物,例如晚期癌症伴剧烈疼痛者,首选哌替啶口服,其带来的呼吸抑制程度及成瘾性较低。吗啡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限制,对于哌替啶不能缓解疼痛者,可作后补药物使用。目前临床对于体质较弱中老年人暂无合适麻醉药与麻醉方式,具体用药需麻醉师依据自身经验,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2.2给药途径口服是目前的最佳给药方式,易被患者接受,同时经肝脏代谢,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目前有关芬太尼已有头皮贴剂,最受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氨苄西林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本药的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似,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 标签: 氨苄西林 药物检查 用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2008-2009年100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ADR中涉及药物7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ADR居多,占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7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内科心脏早搏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6例心脏早搏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患者每天使用三次稳心颗粒进行治疗,一次6克,以温水进行服用,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共四个周期。结论稳心颗粒对于心脏早搏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果此研究中的患者经过稳心颗粒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5.12%,.结论选择稳心颗粒进行心脏早搏治疗,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少,不仅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心内科 心脏早搏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文献计量学法对国内今年来关于糖尿病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年龄构成、累及系统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糖尿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在51岁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1天-2个月,累及系统包括全身各个系统,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肠胃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糖尿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广泛,有些甚至危害生命。临床上应对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控,推进糖尿病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